摘要:在當今生態旅游成為新的一種旅游熱的背景下,城郊型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優勢條件,在市民的周末旅游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通過森林公園與其所依托城市的區位、結構關系為切入點,提出了公園規劃指導思想和空間區劃,闡述了在城郊型森林公園規劃中如何結合實際,提高規劃策略的有效性與空間布局等。
關鍵詞:規劃 城郊型 森林公園
隨著我說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對日常的精神消費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很多市民利用周末的時間進行短途的旅游;加上現今生態意識已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市民希望閑暇時間能夠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城郊型森林公園以它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成為了當地市民的重要選擇,也為當地的旅游市場增添了一個重要資源。
我國森林公園起步比較晚,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又經過很多年的研究和發展,自此才有了一些關于森林建設的概念和分類,國家也陸續的頒布了許多關于森林公園規劃的標準和規范;但城郊型森林公園與其他森林公園相比,又有它自身的優勢和缺陷,研究怎樣突出自身的特色、優勢和定位,指導城郊型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對森林公園的開發和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1 城郊型森林公園的概念和特點
1.1城郊型森林公園的概念
目前對城郊型森林公園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很多都是以離城市市中心的距離來定義,但這種定義方式比較模糊。在就城郊這一詞來說,不同的學派就有不同的定義,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學對郊區的定義就有所差異。但總結來看,城郊型森林公園應包含如下內涵:①位于城市近郊,方便城市居民通達使用;②森林風景資源特色突出,生態環境條件優良;③在嚴格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可開展適度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科考文教活動[1]。
1.2 城郊型森林公園的特點
城郊型森林公園與遠在山區的森林公園相比,有著其自身的特點,也是這些特點決定了其規劃設計上與普通的森林公園應有所不同。
1.2.1 區位優勢特點
上述提到,城郊型森林公園應是位于城市近郊,通常都與城市干道或國道連接,方便城市居民通達,擁有豐富的客源市場。城市居民在雙休日的閑暇時間,能夠方便快捷的到達,節省了市民旅行途中的時間;市民到達的方式也相對多樣,自駕、公交車、自行車甚至步行都可到達。同時,又由于其便利的交通,也成為了一些企業以及中小學的郊游和自然科教的首選之地。
1.2.2 人為干擾特點
由于規劃區域是距離城市較近的郊區,所以經常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甚至一些地塊還有村民居住,與其他類型的森林公園相比,區域內部生物環境以遭到人為的干擾或破壞。
1.2.3 森林整體性較差
在一些區域內的森林,由于人為的砍伐或砍伐后進行的人工造林,雖然已經成林,但這樣的森林與自然演替而成的森林相比,其植物種類單一、生物多樣性低、抗干擾能力差、土壤肥力不足等。一些區域內有可能還存在當地農戶開墾的農田,在開墾時,農戶們會找土壤肥力較強的地塊,所以這些農田的位置并無規律,有可能在森林邊緣,也有可能在森林內部。所以在規劃區域內會出現異質性,會出現很多的小斑塊,使森林的整體性下降。
1.2.4 自然風景資源豐富度較低
公園的規劃區域位于城郊,受到城市發展的限制,所以公園面積一般不會太大。所以很多獨特風景資源不能收納到公園內,這就使森林公園的自然風景資源變的單一了。
2 規劃策略
2.1 森林公園的性質定位
森林公園的建設是藝術性與自然基礎相結合的產物,城郊型森林公園的定位是規劃設計考慮的前提。如果定位不準確,容易與城市公園、主題公園或植物專類園等造成定位混亂,難以突出森林公園的性質、功能和形象。城郊型森林公園的性質定位一般應為:依托城市周邊地區良好的森林生態狀況,以豐富的森林景觀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為城市居民提供森林游憩活動[2]。
2.2 森林公園的市場定位
城郊型森林公園的優勢之一就是為市民提供短途旅行的游憩場所,并為當地的居民服務,由此公園的客源市場應是以當地的城市居民或是距離較近的縣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到該城市旅游的遠方游客應算作公園的機會市場。
2.3 森林公園的總體布局
在森林公園的總體布局上,應以利于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為原則,處理好開發利用與保護、游憩、服務等方面的關系。同時又要從全局出發,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的滿足森林公園的多種功能需要。
在其功能劃分上應突出其生態旅游功能、游憩功能以及保護功能。生態旅游功能的區域劃分應選在,自然風景資源相對豐富,地形相對平緩的區域,以便于游客感受大自然和通行;在以生態旅游為主的區域內,應嚴格控制其開發力度,不應加入一些商業設施,如:餐飲、購物、游樂設施等;游憩功能的劃分盡量選擇在規劃區邊緣與外部連接的區域,由于游憩區內會設置一些商業與娛樂設施,該區域內的開發力度較大,而與外部連接的邊緣區域,通常是曾經遭到破壞,現狀為人工林,其保護價值與原有森林相比較低,可以進行開發利用。保護區域應選擇在生物環境較好,地形變化比較大的地塊;這個區域應嚴格進行管理,不對外開放,使人為干擾降低。
在有村落的地塊,要確定村民是否遷出。如不遷出,要考慮到公園的開放區域是否會對村民的生活造成影響,在游客的路線規劃上應盡量避免不穿過村民的生活區域。同時要控制好當地村民不對保護區內的植物進行破環。
3 總結
城郊型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必須考慮其旅游發展前景,根據市民旅游需求和旅游類型偏好的調查情況來確定其規劃建設的性質和開發方向。城郊型森林公園由于其特殊的區域位置和獨特的以人工林、次生林為主森林景觀資源,無論在功能結構上還是生態效益上,使其有別與其它森林公園和城市公園,其功能定位應偏重于生態旅游、休閑娛樂、科普宣教以及商務會議等方面。既要發揮城市公園中所沒有的森林景觀效益,打造原生態的旅游產品;也要大力打造公園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空間,提升城郊型森林公園的旅游競爭力,以實現森林公園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彩仙 聶海兵. 近郊型森林公園探討[J]. 安徽農業科學 2013(26):10719
[2] 陳晨. 現代城郊型森林公園規劃探討[D]. 安徽農業大學 2012 :16
[3] 王艷 陳東田 侯可雷 范勇. 城郊型森林公園規劃中的性質定位[J].林業科技開發.2007,21(1)
[4] 江海燕 李敏.城市地區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基本框架研究[J].規劃師.2007,23(5)
[5] 陳丹 .城郊型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設計要點[J].林產工業.2013,40(1)
[6] 任夢非 朱祥明,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規劃設計研究[J].中國園林.2007,23(2)
作者簡介:程磊(出生年份—1991),男,漢,貴州貴陽,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南林業大學,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與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