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修偉 張少萍 王永照
摘 要:會計科目和科目體系是醫院會計核算的前提和基礎,適當地劃分會計科目和科目體系能更好地進行經濟核算和財務分析,反映醫院經濟業務的實質。新醫院會計制度與原會計制度相比,具有較多創新性,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會計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會計科目設置 科目體系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117-02
原有醫院會計制度是在1998年發布實施的,實施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顯示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科目設置不能涵蓋醫院所有業務,科目體系陳舊,完善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建設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原有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的特點
原有醫院會計制度將會計科目分為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收支類等4個類別,共43個會計科目。受制于當時的社會環境,醫院所有制類型比較單一,經濟業務也相對單一,科目設置主要考慮的是公立醫院管理以及相關部門預算編制的需要,于是在會計科目體系設計上也體現了預算會計的特色。
二、原有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存在的問題
縱觀現行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滯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如“其他貨幣資金”科目,制度只要求核算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和在途資金等,而銀行本票存款和信用卡存款等新業務的出現,需要在“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中加以核算,并且外埠存款和在途資金等原一級明細核算科目已無存在的必要。再比如隨著信用經濟的發展,醫院購買庫存物資、醫療設備,接受服務等而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尚無合適的科目進行核算。還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理念的更新,“應付工資”、“在加工材料”等會計科目的名稱也需要調整。
2.滯后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及財政改革等國家政策。如新醫改中明確提出取消藥品進銷差價,增設藥事服務費等改革內容,現制度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會計核算辦法。再比如,絕大多數公立醫院實際上還通過自己擁有的社會公益性質的資金(如專項財政撥款、各級政府撥付的專項補助及科教項目經費等)進行醫院的各項建設以及購置急需的醫療器械等,而這些資金在投入使用后沒有進行有效地后續管理,不符合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要求。要想圓滿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對會計科目作出適當的調整。
3.部分科目設置或分類不準確。比如在對外投資核算上,只設置“對外投資”一個科目,下設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兩個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但短期投資屬于流動性資產,長期投資屬于非流動性資產,資產分類不夠準確。再比如,收入和支出類會計科目是屬于不同性質的會計科目,目前科目體系中尚不分列,統稱為收支類,不利于分類管理和報表填制。
4.部分科目排列順序不盡合理。比如在收支類中,“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是醫院最常用的會計科目,卻排在“財政補助收入”和“上級補助收入”之后。
三、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改革醫院會計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的創新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國家正在深化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都要求通過相應的會計科目加以核算。適時調整醫院會計制度,完善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有利于加強醫院會計核算工作,有利于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力度,有利于提升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在千呼萬喚中,財政部頒布了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新制度已于2012年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總結新制度中改革醫院會計科目設置和科目體系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理念的更新,醫院會計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斷進步。在會計科目方面,調整部分科目的核算范圍,如“其他貨幣資金”科目核算范圍調整為“銀行本票存款、銀行匯票存款、信用卡存款等各種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類似的還有“壞賬準備”等;新增部分核算項目,如“應付福利費”、“應付票據”等;取消部分核算項目,如“固定基金”等;調整部分科目的名稱,使之更符合核算內容,如“應付工資”調整為“應付職工薪酬”,“在加工材料”調整為“在加工物資”;拆分部分會計核算項目,如將“對外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擴大或縮小了部分科目的核算范圍,如代扣代繳的住房公積金從原來的“其他應付款”科目調整到“應付社會保障費”科目進行核算。
2.緊隨醫療改革及國家財政稅費改革等政策,新設或調整部分科目設置。如新醫改中的“取消藥品進銷差價,增設藥事服務費”等改革內容,都在新制度的科目設置上得到體現。還有我國已經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這次出臺的新醫院會計制度就設置了一些和國庫集中收付相對應的會計科目,如采用“待沖基金”這一會計科目,以此來解決財政補助收入(或科教項目收入)形成的資本性支出凈值,兼顧滿足預算管理需要。
3.將現制度中的“對外投資”科目分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兩個會計科目,正確地劃分了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也有利于資產的管理。同時,收支類拆分為收入類和費用類,增加了對照關系,無論是在排序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更能體現會計的收支配比原則。
4.解決了科目排列不合理的問題。將醫院常用的會計科目排在前面,方便會計核算,比如將“醫療收入”調整到“財政補助收入”科目前面,對應的“收入費用總表”的項目排列順序也作了調整。
新制度對會計科目進行必要的增減,科目體系重新構建,做到統一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滿足了新形勢下會計核算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關于完善醫院會計科目設置及會計核算的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08(11):51-52
[2] 李正芬.對現行醫院會計科目設置的探討[J].西部醫學,2009(3):115-116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Z].北京:中共中央,國務院,2009
[4] 李瑞君.醫院會計制度的變革環境與措施分析[J].會計之友,2009(6):56-57
[5] 吳光清.對完善公立醫院會計制度的一些看法[J].財務與會計.2009(11):48-48
[6] 吳積耀.醫院會計制度在新醫改背景下的改革[J].衛生財會通訊,2010(3):16-19
[7] 財政部.醫院會計制度〔EB/OL〕.國家財政部網站,2010
(作者單位:夏修偉,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青島 266071;張少萍,王永照,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青島 266003)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