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翔
摘 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我國科技立異、科技成長和化解科技型企業資金危急和發展瓶頸的重要措施,得到了各類市場主體,諸如各級人民政府、銀行以及擔保、保險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正視和廣大科技型企業踴躍而普遍的介入。本文的目標即是通過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解讀,就增強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會計核算方面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以促進科技型企業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會計核算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科技型企業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131-03
隨著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各行各業開始由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向集約化的管理方式轉變,科技型企業在研發和試用階段凸顯的融資難問題成為了制約這一類企業轉型發展的瓶頸。為了化解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代之而起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之路漸成,成為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點睛之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區別于傳統的不動產抵押或動產質押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它是指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合法的資產評估后作為權利質押標的,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并按期償還資金本息的一種融資行為。
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施行困境及解決之道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了多數大型科技企業廣泛參與并使用的一種融資渠道。通過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企業自身資金困難的現狀,也為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資金生存鏈條提供了重要保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可以將政府對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資本援助轉變為間接地幫助企業從市場上獲得足夠的資金”①
(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施行困境
1.對知識產權進行貨幣計量的難度較大。貨幣計量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之一。會計核算的主要功能就是對企業各種會計要素進行價值核算和管理,以清晰地反映企業開展經濟業務活動的情況。特定化到科技型企業,其經濟活動大量地表現為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研制、生產和銷售,是一類將科技商品化以及匯集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高新產品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如何將科技型企業日常經營中附著的知識產權載體的價值予以貨幣化和數量化,成為會計核算的難點之一。如若不能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合理的貨幣計量,金融機構也就無法確定合理的擔保限額和貸款額度,由此給金融機構帶來相當程度的估值風險。“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中存在影響知識產權價值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隨時導致知識產權價值的損失”②,同時現代的市場經濟體制又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這樣就很有可能致使金融機構承擔高強度的信貸風險,從而影響到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順利獲取。
2.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缺少專門的中介機構作為“擔保人”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因其不符合法律上的抵押、留置等擔保措施而只能成為權利質押擔保的客體。科技型企業由于缺少高價值的自有資本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對外擔保以獲得融資,因此其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就成為融資擔保的自然之選。科技型企業向金融機構爭取貸款的過程中,專門中介機構作為擔保人角色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機構貸款的風險,從而提高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成功率。
3.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措施的法律供給嚴重不足。在我國現行的擔保法律制度中,關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規定雖然具有普遍適用的原則性規定,但是缺乏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相符合的有效的規則性條款。因此,在企業向金融機構申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會以提升貸款利率為手段,提高企業貸款難度,抬高貸款門檻,用以降低金融機構本身的風險,這就導致一些中小型的科技型企業只能望其項背。
(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困境的解決之道
1.建立長期有效的知識產權的評估體系及其相應的評估機構。鑒于知識產權自身的不穩定及不確定性從而導致的對知識產權進行可靠貨幣計量的困難。是以政府部門應當建構有用的法律承認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制度。只有建立起公道的資產評估體系,才能對科技型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可靠的貨幣計量和準確的會計核算,從而幫助金融機構承認知識產權的價值并公道地進行融資。
2.成立以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為主導的有效承擔風險的擔保人制度。“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好的擔保機構可以使科技型企業獲得更大額度的融資,能有效分解銀行的信貸風險”③。因此,能否建立健全相應的擔保人制度,對企業能否取得最后的融資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準確核算所質押知識產權價值的前提下,才能確定擔保人來全權負責該企業的貸款到款請求。
3.增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立法供給。法律風險的核心是確權風險,它決定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是否有意義、質押能否成立,以及當出現風險時能否順利變現。政府應該出臺有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的手段保障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能夠得到有效合理的施行。
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會計核算分析
知識產權質押作為科技型企業融資的有效渠道之一,其會計核算問題不容忽視,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從法律意義上講,知識產權作為權利質押的一種特殊客體,亦符合權利質押的一般性特點,即:科技型企業作為債權人,以其自有或實質控制的知識產權出質作為債權的擔保,以獲取金融機構給予的貸款作為企業融資的一種擔保物權。
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而言,科技型企業因知識產權質押,形成權利質權,從而獲得一項債務的行為,對會計主體而言根據其未來的履行情況對企業形成了一項或有事項,即: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與否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也就是說,對科技型企業而言,因知識產權質押行為獲得的融資,是企業承擔的現實義務。質押期內,科技型企業以喪失對部分知識產權的部分或全部權利為條件以獲得融資提供擔保。只有在貸款到期時,且該企業歸還貸款本金且按時支付利息時,質押的知識產權的處置權等各項權利才如數回歸本企業;否則,金融機構作為債權人有權對質押的知識產權以折價、拍賣、變賣等方式優先受償。也就是說該項知識產權質押的結果是由質押人(即該企業)在貸款期結束能否按時還本付息來決定,這是不確定的,從而構成該企業的一項或有事項。
因此,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的規定,關于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的會計核算將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簡要分析:
1.“意識問題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第一阻礙”④,雖然科技型企業的運作方式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管理者沒有與時俱進的思維,不注重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的規范,這是給企業造成不必要損失的重要方面之一。畢竟單一的會計管理模式從總體上來說是不利于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的。
2.“在會計信息的披露方面以及具體的核算方面也還是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得不到解決或者說得不到有效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會計核算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另外還會對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⑤。有關知識產權質押形成的預計負債的會計核算,包含確認、計量和報告(披露)三個方面。
(1)與或有事項有關的現實義務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應確認為一項預計負債。一是知識產權的質押行為已經完成,企業已經在實質上負擔了貸款到期時還本付息的法律義務。二是若貸款到期時該企業無法按照事先的約定還本付息,則金融機構作為債權人有權對質押的知識產權以折價、拍賣、變賣等方式優先受償,也就是履行該現實義務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三是該項知識產權質押的價值能夠用貨幣可靠地計量,這依賴于專業的資產評估師以及資產評估機構作出專業判斷。唯此三點,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
(2)計量,包括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預計負債按照貸款到期時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初始計量。其中,最佳估計數的確定應當綜合考慮與該或有事項有關的風險、貨幣的時間價值以及不確定性等因素。
(3)披露,也就是對外報告。“會計核算的披露內容不僅顯示著會計核算工作的結果,同時其披露數據也是企業管理者、經營者與決策者進行有效發展決策的最重要依據”。對科技型企業因為知識產權出質而形成的預計負債和或有負債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予以充分披露。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第三章第14條之規定,企業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以下信息:一是科技型企業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形成的基本情況以及未來經濟利益流出的不確定性;二是該項預計負債的期初、期末余額數和本期的變動情況;三是與其有關的預期補償金額和本期已確認的預期補償金額;無法預計補償數額的,應當說明原因。四是與該項或有事項有關的可能對企業造成的其他財務影響。
3.加強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核算質量。對科技型企業的資產的會計核算,應當重視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相結合的核算體例。對無形資產的核算,應該根據知識產權的特性單獨核算;而對于有形資產,應該包括核算過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費用。這樣,就會減輕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損耗和避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的大背景下,伴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體制的鼎新,科技型財產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為了社會經濟產業的主體,只有幫助科技型企業融資方式好渠道的成功轉向,才能有效地引導科技型產業在會計核算方面的更進一步發展,從而順利推動我國經濟不斷發展。
[本文為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研究項目《山西省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法律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79]
注釋:
①佘淑華.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問題研究[J].2015(9)
②姜心怡,盧宇婧.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困境及其對策[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2(12)
③劉旭東.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工具研究及對策建議[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2(5)
④李銀霞.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
⑤李淑穎,李海燕,劉莉.知識產權質押在保定市文化產業融資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經濟,2012(5)
參考文獻:
[1] 李希義,蔣琇.政府支持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及其特征分析[J].科技與法律,2009(5)
[2] 袁麗.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知識產權會計核算的思考[J].當代會計,2015(1)
[3] 謝海娟,陶曉美.企業抵押、質押會計處理探析.財會通訊:綜合版,2012(3)
[4] 王磊,趙麗梅.無形資產質押的條件和范圍.中國發展,2007(7)
[5] 耿明英.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破冰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J].國際商務財會,2009(1)
(作者單位:太原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2)(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