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與裝飾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我國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潮流進入中國的,在中國興起和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久。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隨著時代發展和進步逐漸自成一派,它是指在現代條件下,根據社會的環境和人民的需求,根據多種學科的原理,將藝術性、民族性、功能性等結合起來,滿足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的發展需要。
漢畫像石是一部“繡像的漢代史”。作為全國四大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的徐州,對漢畫像石題材的選擇,可謂豐富多樣,天上人間,歷史現實,無奇不有,囊括了漢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造化鐘神秀”的景觀,經過人為改造之后,也會有更有意蘊的藝術美感。在發展傳統漢畫像石圖像藝術的建設時,做好生態工程,所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保持景觀尺度及整體性原則。由于生態工程的建設是在整個城市領域范圍內進行的,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保證整體性的原則,要從大范圍著手,綜合考慮整個領域內的生態環境,不是單一的做哪一項的生態建設。景觀設計作為一個系統的環境,任何景觀的設計,都需要從整體考慮。園林的布置需要從造型、理念、實施與居住區內的建筑風格、整體造型、環境設計等各個方面相協調和統一。
不同的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在大小、形狀、高低設計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在與整體環境的構建中,就需要根據有限的空間設計來安排漢畫像石圖像藝術的布局。懸掛陳設是針對一些輕便的以及面積占據空間較大的飾品而言的裝飾運用方法。在這種陳設方法中,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只是作為裝飾性的設計作品使用,就不需要突出漢畫像石圖像藝術的主題地位,只要根據現有的環境做好設計即可。當環境整體性是凸顯其他事物的時候,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就只是充當設計作品的輔助裝飾作用,例如乘坐京滬高鐵從徐州東站穿行而過,或是途經京福高速公路徐州東立交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矗立在陡崖上的“車馬出行圖”。這幅‘車馬出行圖’是由8幅獨立的小圖構成,其中前面2幅為大雁圖,中間4幅為車馬圖,后面2幅為祥云圖。圖案取材于出土的漢畫像石。這一總面積達17600m2的“車馬出行圖”,在現有的景觀帶上呈現地方特色文化符號,將加深人們對徐州文化的認知和傳播,對高鐵徐州站區文化資產構建、豐富徐州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處理等等,這些景觀既有特定的功能,例如服務居民,又能滿足居民視覺和心理感受,有欣賞和藝術價值。與隔景、框景、組景等小品設施一起構成景觀,包括花架、景墻、漏窗、園林綠地的邊緣裝飾、保護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設施的欄桿等等。這種小品多數為建筑物,對漢畫像石圖像藝術的空間形成分隔、解構,豐富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景觀的空間構圖,增加景深,對視覺進行引導的作用。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在墻面陳設的設計以及色彩的設計上都需要以服務城市公共空間空間中心主題為宗旨,突出裝飾性的建筑,在墻面陳設設計中以精簡的模式為主,不能喧賓奪主。在大小設計上一般要與所處的環境成比例,一般情況下是大于1/5,小于1/3,這樣就不會造成視覺上的搶鏡感,也能同時保證漢畫像石圖像藝術的存在感。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在墻面陳設的設計原則上都離不開視覺感受的重要作用,因為在正常的視線范圍內,觀察精致事物,人們的垂直視角為130°,水平視角為160°;但看清事物的水平視角為45°,垂直視角為30°以內,在這個范圍內視距為景寬的1.2倍。在遵循這個原則的要求下,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是處于人們的視線之下的,因此,要符合視覺欣賞的原理,就需要調節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設置的角度和距離保持最好的觀賞角度以滿足人們的欣賞習慣。例如:徐州復興南路跨故黃河漢橋,就是采用兩漢時期流行的漢闕建筑結構建造,造型雄偉,氣勢磅礴,闕身無雕飾,闕頂上的柱、枋、斗拱、椽子、瓦等木建筑的構件設計簡潔,對原漢闕造型進行了大膽創新。


城市景觀設計是一門需要藝術性、創造性的科學學科,不僅僅需要在現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下,以符合當地居民的文化、歷史為依托,更需要考慮到地域性、舒適性、文化性等多方面,創造出既具有歷史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景觀,追求自然、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漢闕的形式還被應用到景觀小品的造型中,如漢文化景區內和徐州博物館里的漢闕形式的燈柱。傳統的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景觀具有獨立的景觀表象,漢畫像石圖像藝術中的建筑、山水、園路、雕塑及噴泉等園林景觀小品構景的重要組合材料是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和建筑相互映襯,形成城市景觀,實現園林景觀綠化面積與建筑面積的大量重疊。通過各種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將傳統文化融入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設計作品中,激發人們的聯想,陶冶情操,產生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傳統文化上的享受。
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創意設計將與民族文化密切相連。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創意設計不僅僅具有功能合理、環境舒適、滿足物質需求,還有文化屬性,與文化、歷史、藝術息息相關,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承載歷史與文化。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設計不僅僅是一門設計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學科。可見,漢畫像石圖像藝術應用是我們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計形式設計風格來看,無論是哪種設計都是包含特定的文化和藝術理念的,涵蓋著設計者以及需求者對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理念、審美觀念的,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從設計的背景和社會層面來看,根據時代和歷史的變遷,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創意設計也跟隨歷史文化的變遷,以不同的風貌呈現,反映了漢畫像石圖像藝術設計都是以文化為依托,以歷史背景為依靠,來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
本文提煉了關于徐州漢畫像石圖像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的相關理論概念,并確立了城市景觀的自然特征及自然屬性、人文屬性的主要城市景觀調查形式。文章還總結了城市景觀在開發中所出現的有關問題,并歸納了相應的保護性開發策略和設計手法,為保護城市景觀做出積極的推動作用。
[1]朱熙.藝術設計中的功能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11).
[2]王君秋,李祥文.展望工業設計發展趨勢之產品設計語義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12).
[3]李祥文,王君秋.形態在設計藝術中的審美因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12).
[4]高勝難.當代設計語言的綜合性表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