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洋,王燕桂,汪勝,王廣濤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濟南 250100)
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是建設部推出節(jié)能降耗墻體材料的重要項目之一,屬于國家政策鼓勵發(fā)展的新型墻體材料。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墻體保溫材料的合理性主要體現(xiàn)在重量輕、保溫、抗震、吸音、防火性能好、節(jié)約土地資源、施工便捷等方面。外墻保溫是建筑節(jié)能的主要部位,但由于施工人員對該保溫體系不熟悉,易造成砌塊墻體開裂、滲漏等現(xiàn)象,導致墻體節(jié)能效果受嚴重影響,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墻體自保溫體系施工中的質量控制要點。
①在砌筑墻體時,一次性成型,非常方便,易于保證工程質量,而且不需要采用其它任何特殊的保溫隔熱措施,解決了建筑保溫隔熱墻體的整體性和耐候性。
②自保溫墻體材料為無機材料,能滿足防火要求,高溫下亦無有毒氣體排出,保證建筑及人身的安全。
③便于維修改造和可與建筑物同壽命等特點。
④自保溫墻體造價低,且便于檢測和控制質量,降低了保溫系統(tǒng)的建筑造價。
⑤減少了熱橋和傳熱面積,明顯改善墻體的保溫隔熱性能。
該保溫體系適用于多層、高層框架填充墻外墻保溫。
蒸壓砂加氣混凝土自保溫砌體的施工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砌筑施工工藝,采用專用砂漿,通過一定的構造措施,最大程度改善砌體的熱工性能,達到墻體自保溫的目的。
材料檢驗→基層處理→墻體放線→砌塊排列→立皮數(shù)桿→配制砂漿→墻體砌筑→構造柱澆筑→墻頂塞縫→驗收。
砌體表面處理→刷界面劑→設置加強→網掛線、貼灰餅、設標筋→抹第一道砂漿→抹第二道砂漿→設分隔縫。
①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進場主要檢查材料的性能檢測報告、產品合格證書、外觀質量(尺寸)、導熱系數(shù)、密度等級、強度等級等。對導熱系數(shù)、密度等級、強度等級必須進行見證取樣復試,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本項目為非承重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自保溫體系,采用干法薄層砌筑工藝,使用專用砌筑砂漿砌筑,砌筑砂漿導熱系數(shù)應接近墻體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能起到斷橋隔熱的作用。砂漿配制時,砂料比按產品說明書規(guī)定進行配制,一次拌和應在2h內用完。薄層砌筑砂漿的保水率應不小于99%,28d粘結強度應不小于0.20MPa。
③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材料堆放場地應堅實、平坦、干燥,不得直接接觸地面。堆放高度不應超過1.6m,采取相應的防雨、防潮措施,可堆放在室內各層樓面上,但荷載總量不得超過樓板的允許荷載值。
4.2.1 墻體砌筑
①墻體施工前先用水濕潤基面,再施鋪1:3水泥砂漿找平,找平厚度超過20mm的部位宜采用細石混凝土。
②砌筑時,用毛刷清理干凈砂加氣塊表面浮灰,并將砌塊底面灰縫和側面垂直灰縫滿抹專用砌筑砂漿進行砌筑。應待第一皮蒸壓砂加氣塊灰縫砂漿初凝后方可進行第二皮加氣塊的砌筑,每日砌筑高度控制在1.8m或一步腳手架高度內,已砌筑的加氣塊表面應處理平整。
③砌筑采用鋪漿法,一次鋪漿長度宜為一塊主規(guī)格砂加氣塊長度,鋪漿應滿鋪,厚薄均勻、平整(用齒形刮勺效果更好),鋪漿后立即將已鋪有端頭砂漿的砌塊上墻,一次擺正找平、擠縫,并保證灰縫厚度。砌上墻的砌塊不應任意移動或受撞擊,若需校正,應重新鋪漿砌筑。
④墻體砌筑時應控制砌筑砂漿的厚度,本項目采用的專用砂漿水平灰縫厚度控制在3mm~5mm,豎向灰縫厚度控制在2mm~3mm,減少因材料性能差異對自保溫墻體的影響。施工時應及時清理擠出的砂漿,做到隨砌隨勾縫,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大于90%,垂直灰縫砂漿飽滿度大于80%。砌塊臨時間斷處不得留馬牙槎,可留斜槎。
⑤施工時,需在砌體中留置臨時施工洞口的部位,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臨時施工洞口兩側,應沿豎向不超過600mm高度設置2A4@150拉結鋼筋網片,伸入砌體內不小于500mm,洞口頂部應設置過梁。在補砌臨時施工洞口時,應用同級別砂加氣塊填砌密實,專用砌筑砂漿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砌筑外墻時,不得在墻上留腳手眼。
⑥構造柱與砌體的連接處砌成馬牙槎,馬牙槎先退100mm后進,砌體頂部為退砌馬牙槎;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為200mm;構造柱與砌體連接按每兩皮砂加氣塊高度設置2A4@150拉結鋼筋網片,伸入墻內不小于墻長1/5且不小于700mm,拉結筋網片必須放在灰縫內,不得出現(xiàn)外露;專用砌筑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才可支模、澆筑構造柱混凝土。
⑦墻體砌至頂面與結構梁(板)底面預留10mm~15mm間隙,間隙內采用專用砌筑砂漿填塞密實,兩側用PU發(fā)泡劑嵌嚴,間隙地填充在墻體砌筑完成7d后進行。
⑧廚房、衛(wèi)生間和底層外墻砌體底部應設置200mm的混凝土防水帶,并應做好墻面的防水處理。
4.2.2 墻面抗裂施工
①對砂加氣塊砌體與混凝土柱、梁、剪力墻等熱橋部位的接縫進行清理、修補。外、內墻接縫部位存有縫隙,采用PU發(fā)泡劑將縫灌填密實。
②在混凝土柱、梁、剪力墻等熱橋部位過縫向砌體兩側250mm范圍內薄抹專用砂漿后,及時在抹漿面上連續(xù)粘貼熱鍍鋅電焊網,網的搭接寬度為100mm,并用塑料錨栓在砌體和熱橋的相應部位進行錨固,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溫度線脹系數(shù)不同而引起的開裂。縱橫向錨固間距不應大于300mm。
③外墻門洞口上(窗洞口上、下)45°角部位,應采用專用抹面砂漿粘貼400×300mm的加強型耐堿玻纖網格面。
④外墻內側面砂加氣塊砌體與混凝土框架柱、剪力墻墻肢等接縫部位,采用專用抹面砂漿粘貼加強型耐堿玻纖網格布,網布寬度為蓋過縫隙兩邊250mm。
⑤因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自重太輕,容易造成與砂漿的膠結不充分而產生裂縫,故在停砌時,最高一皮磚以一皮浮磚壓頂,待繼續(xù)砌筑時再將其取走。
⑥在混凝土柱、梁、剪力墻等熱橋部位過縫向砌體兩側250mm范圍內覆蓋熱鍍鋅電焊網并加以固定。
4.2.3 門窗框安裝
①鋁合金門窗框的安裝,應先在門窗洞兩側的砌體中按上、中、下位置兩邊砌入C20混凝土預制塊,安裝時用連接件將框固定,間隙應用PU發(fā)泡劑封填。
②外門窗框外側的縫隙應在縫口用硅酮密封膠封閉。
③門窗框兩側小于200mm寬的墻體,嚴禁用砂加氣塊補砌。
4.2.4 管線敷設
水、電、管線的暗敷,必須待墻體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方能進行。開槽時,應使用輕型電動切割機并輔以手工鏤槽器,嚴禁錘斧剔鑿。開槽的深度豎向不得超過墻厚的1/3,水平方向不應大于墻厚的1/4。管線開槽,采取專用修補材料分次補平,為提高抗裂性,在做膩子時,沿槽長外側粘貼寬度不小于100mm的耐堿玻纖網格布。
4.2.5 抹灰施工
①抹灰施工在砌體砌筑完成30d、墻頂間隙填充完成7d后進行。
②配電箱、消防栓箱、外接管線等與砌體交接處的縫隙采用柔性材料封填。
③基層界面處理后經養(yǎng)護后,做灰餅、沖筋。為防止空鼓,墻面抹灰分層施工,上層抹面砂漿終凝后再抹下一層灰。抹灰分層接槎處,先施工的抹灰層稍薄一點,均勻結合,接槎不應過多,防止面層凹凸不平。罩面灰應邊抹邊用鋼抹子抹平、抹光。
④門窗、各種箱盒側壁分層填實抹嚴,避免框體側壁與砌體交接處空鼓、裂縫。需要打密封膠的框體周圍,抹灰時應留出深7mm、寬5mm的縫隙,以便嵌縫打膠。
⑤墻體抹灰層完成后進行養(yǎng)護,凝結前防止水沖、撞擊和振動。
①主體承重結構已施工完畢,經過有關部位驗收合格。
②做好放線工作,彈出軸線、墻邊線、門窗洞口線。
③依據(jù)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根據(jù)墻體尺寸、門窗洞口和砌塊規(guī)格,合格設計砌筑平、立面排塊,盡可能地減少現(xiàn)場切割量,避免浪費。
④按照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預先在混凝土結構墻、柱上每600mm高植拉結筋,主體結構施工時預插構造柱主筋。
①采用A5.0 B06級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導熱系數(shù)不大于0.16W/(m2k)。
②采用砌塊墻體砌筑和抹灰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專用砂漿。
③其他材料:墻體拉結筋、門窗洞口預埋件、預制過梁等砌筑前應準備完成。
專用砂漿攪拌機、垂直運輸機械、平板手推車、膠皮管、水平尺、白線、灰桶、大鏟、瓦刀、勾縫條、鋼卷尺、皮數(shù)桿、線墜、砂漿試模。
勞務隊伍按進度計劃要求進場,勞動力組織采用分組施工的方式,統(tǒng)一調度各工種的施工力量組織施工。根據(jù)本工程的工作量、進度要求等因素,砌筑分包單位選用流水作業(yè);瓦工勞動力最高達120人。施工管理人員做好上崗前的技術培訓工作,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三級教育。

表1

表2
施工前應認真制定外墻項目各分部分項的安全技術措施,并認真交底落實。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時應輕拿輕放,嚴禁用作操作平臺的墊塊。切割砌塊時,應用鋸子切割整齊,嚴禁用灰刀或斧子削、砍。
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自保溫墻體輕質、保溫、隔熱,不但能減輕結構自重,而且能降低能耗、保護土地資源,有廣闊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墻體施工完后,未出現(xiàn)滲漏、裂縫等質量問題,保證了墻體的保溫性能,有助于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推廣。自保溫墻體在砌筑墻體時,一次性成型,非常方便,易于保證工程質量,且便于檢測,降低了保溫系統(tǒng)的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