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莉
【摘 要】中專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群體,而我有幸來到這樣的中等職業學校。在兩年時間里,在利用專業和教學的便利上,我對所接觸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查、觀察和分析,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特點,也有一些特殊的特點。所以,深入了解和分析我校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也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與學生交流。
【關鍵詞】中專生 ? ?心理特點 ? ?策略
一、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學生的心理特征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摸清他們的心理特征,利用心理健康課,我對學生進行了多次問卷調查和心理測評。這些學生包括2009級、2010級以及2011級的學生,人數達到900多名,而所做的問卷包括“氣質測驗”“艾森克人格測試”“學習方法自評問卷” “中學生心理健康測量”“中學生人際交往狀況測試”等。通過調查,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在心理上呈現如下特點:
(一)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容易偏激和片面
中專生對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能夠做出比較全面地評價,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但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對自己評價過高或過低,容易出現自大或自卑心理。
(二)關注人際交往,但人際交往能力不夠成熟
學生非常重視友情,朋友的言談舉止以及思想觀點比起老師和家長來說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同,有時他們甚至為了維護友情做出不理智的事來。與此同時,有些學生人際關系不暢,不合群,常常感到受排斥,不能主動地和他人交往,甚至受到欺負。
(三)情緒變化明顯,控制能力差
很多同學的情緒易受外界的影響,波動較大。而且缺乏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在極端情緒的支配下做出不理智的事,在事后又極易后悔、自責。這些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沉溺在自己的負面情緒里不能自拔。而且很容易受到“義氣”的影響,為了所謂的“哥們”“姐妹”做出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事情。
(四)關注異性間關系,渴望體驗愛情
職專生的生理心理發育日趨成熟,出現對異性的愛慕之情實屬正常,部分學生開始體驗戀愛的感覺。但是更多的學生過度看中這份感情,而忽略了學業,荒廢了學業。
二、學生心理特點的分析
根據學生與我溝通交流的案例,以及我對學生的觀察,對學生出現這些心理特點的原因,我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①自卑情緒突出;②叛逆;③容易沖動,情緒控制能力差;④學習壓力感強烈,有些學生甚至會出現失眠現象;⑤人際關系不良;⑥不正確的家庭教育促使心靈的不健康成長。
三、針對學生心理特點的策略
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心理特點,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社交能力輔導
對于中專生來說,人際交往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對于他們能夠更好地生活、相處很有必要。
人際交往,它是指人們利用各種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進行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多邊交流過程,是人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人際關系)得以實現和發展的手段。人際交往還能協調個體間的活動,提高活動的效果,這種交流與溝通是人際交往的內涵,所以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是必要的。
1.提高自身修養
要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地自我分析,了解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可以增強自信心,使自己的優勢盡可能地得到發揚,能夠讓自己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了解自己的劣勢可以揚長避短,自我鞭策。
2.尊重他人
首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每位老師要從言行中尊重他們,不要因為他們的一些缺點就覺得他們是朽木;也不要因為他們曾經情緒的不穩定,就覺得他們思維不正常。老師們跟學生接觸最多,老師們的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3.誠實
要培養學生誠實的品質,敢于說真話,為人要誠懇,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平時注意在交往過程中避免與別人發生沖突。
4.相信自己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學校也通過很多方面、很多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二)提高教師素養,建立學校和家庭良好的合作關系
首先要注意提高教師修養。教師在生活中、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要做出與教師身份不符合的行為,更不要隨便將“心理術語”亂扣在學生或者其他人身上,這對于別人都是一種傷害。
其次還應當注意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它與學生的心理輔導有著緊密的關系。與家長聯系獲取學生另一面的性情和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可針對性進行輔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傾向,在積極的聯系里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加強學校與家長的合作關系。這是一種有效的“雙管齊下”心理輔導辦法,使學生心理輔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科學地幫助學生調節情緒,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1.教育學生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躁動、暴躁的情緒,所以我們可利用一些身體活動來緩解,比如散步、打球等,讓他們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來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和痛苦,而不是采用偏激的暴力手段。
2.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學生的情緒與情感體驗。
在活動中,學生的才華得以施展,聰明才智得以發揮,從中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義務感、責任感 、榮譽感。同伴之間產生的所有不愉快和誤會也能在這些集體活動中得以化解,進一步增進他們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強烈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
3.教育學生學會自我調整。
教會學生用一些方法來掌握、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其心理發展日趨成熟。還要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辯證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隨時都要有平衡樂觀的心態,做到遇事不慌,處事不驚,主動適應社會變化,使其情緒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丹.心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