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峰
第九問:什么是本體論?
答:本體論是哲學名詞,它是指哲學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性問題的部分。這一詞最早見于德意志哲學家郭克蘭紐(Rudolphus Goclenius,1547—1628)、克勞堡(Johann Clauberg,1622—1665)和法國哲學家杜阿姆爾(Jean Baptiste Duhamel,1624—1706)的著作之中,后來被十八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沃爾弗所采用,至今仍然在學界流行。
第十問:什么是認識論?
答:認識論是關于人類認識的來源以及認識發展過程的哲學學說,在認識論問題上存在著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和辯證法的根本對立。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基本原理是反映論,它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物質世界是在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人的認識是物質世界的映象和反映,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但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主義離開了人的社會性,離開了人的歷史發展,形而上學地去觀察認識問題,因而不能了解認識對于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和認識過程的辨證法,把認識看作是一種直觀的、消極的反映。只有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在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的基礎上,把實踐提到了第一的地位,把辯證法應用于認識論,從而科學地解決了認識論的根本問題,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缺陷,徹底批駁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和不可知論。
第十一問:什么是自然辯證法?
答: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創立的一門學科。隨著一百多年來社會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自然辯證法這門學科越來越顯示出其自身的價值和生命力,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和管理學家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自然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學技術發展一般規律的學科,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方法論。它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整體的自然界,也就是整體的自然界從“最初”到“現在”辨證發展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界的成果—“科學技術”;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界的科學技術方法,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發現、發展的方法等。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研究內容可以概括為:辨證的自然觀、科學技術方法論和科學技術價值論與發展論等三個方面。
自然科學的成就為自然辯證法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基礎,而自然辯證法則是各門自然科學研究的向導。可以說,自然辯證法對各門自然科學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它不能代替各門自然科學本身的基礎理論。自然辯證法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對于捍衛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發展科學技術,幫助科技工作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提高科學的理論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責編/劉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