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摘 要:生產性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和發展趨勢,作為工業化國家的重要特征,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與其他國家卻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僅貿易結構落后,貿易逆差也在逐年擴大,這不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為了改善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本文對生產性服務貿易對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進行了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都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世界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轉移到我國,從經濟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經濟的發展勢必帶來產業結構的變化,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終將會被生產性服務貿易所取代,而我國的服務業起步較晚,發展上存在諸多問題,為了解決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的制約因素,探究生產性服務貿易對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含義
所謂生產性服務業是指市場化的非最終消費服務,即為生產者提供作為中間投入的服務部門與行業。生產性服務貿易是生產性服務業的跨國境發展,是生產性服務進出口的總稱。將一半以上的產品用于生產的服務部門稱為生產性服務業,通過對于生產性服務貿易的探究,能夠幫助我國產業結構進行改革。
二、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狀況
1.生產性服務貿易總額迅速增長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凸顯的當下,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得到了顯著的增長。以生產性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例,2000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218.7億美元和133.3億美元,而到2010年這一數字分別為1197.9億美元和986.6億美元,無論是貿易服務進口還是出口總額都呈現顯著增長的趨勢。
2.生產性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逐年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也開始逐漸轉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生產服務業所轉變。當前生產服務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高漲。從發展的現狀來看,運輸和建筑等傳統產業在服務貿易總額中仍舊占據半壁江山,金融服務、計算機服務處在迅猛的增長之中。
3.生產性服務貿易呈持續逆差狀態
長期以來我國都是服務貿易的順差大國,并且服務貿易處在長期的逆差階段,多年來,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逆差額都超過服務貿易的逆差總額。除其他商業服務保持順差外,多數生產性服務項目都處于一直或多數時候的逆差狀態。
4.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失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是依靠建筑、運輸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所推動的,在2010年以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到了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89%,這意味著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興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并且新興行業也開始逐漸蠶食著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服務貿易出口份額。行業的豐富意味著我國的產業結構開始出現了逐漸的優化,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結構也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是受制于其他因素的限制,新興行業在我國的發展還比較緩慢,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一時還難以得到完善。
三、提高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從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強,因而生產性服務呈現出持續逆差的狀態,對此有必要針對性地提高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1.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服務貿易發展的根本在于發展服務業,這里的服務業并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新型的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當前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為生產性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生產性服務行業自身技術條件的優化也使得國內外的市場更加廣泛,這樣就為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宏觀的戰略條件,現在正是增強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大好時機。想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應該以科學技術作為基礎,以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作為導向,力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2.擴大對外開放,增加生產性服務進口
生產性服務貿易不僅包括服務出口,同樣包括服務進口,在傳統的經濟結構之中,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到主導地位,因而生產性服務貿易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服務出口,而為了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應穩步擴大生產性服務的進口貿易,利用進口貿易來為我國的產業帶來技術,讓本地行業了解國外企業的優勢,從而增強自身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增加生產性服務進口,有利于促進生產技術的流動,幫助各種生產資料更快的流通,從而進一步提高國內相關行業的平均水平,從宏觀上推動行業的發展。
3.合理推動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的貿易結構可以說還存在諸多的缺陷,貿易結構上的缺陷不僅使得有的行業的發展停滯不前,也難以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為了提高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總額,必須優化服務貿易的結構,以科學技術為主要手段,將已有的貿易優勢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轉移到其他行業,從而實現由勞動密集型行業想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最終帶動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全面發展。
4.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企業
我國雖然市場經濟發展得比較好,各種行業眾多,但是行業中能做到國際企業的并不多,在國際中擁有強大的競爭力的行業就更少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企業都沒有自身的自主知識產權,提供服務時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其他企業手中,根本談不上任何國際競爭力。要想優化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結構,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生產服務企業,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的轉變。
5.加強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建設
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離不開政府政策的主導,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加快服務貿易促進體系的建設,完善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加大對于企業的支持力度,如給予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四、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新興經濟體,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結構就已經完美,相反我國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結構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貿易結構比較落后。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需要由政府主導幫助提高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的競爭力,實現我國貿易結構的優化,在推動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的同時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姚戰琪.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有機互動發展[J].中國商貿,2014,(1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