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挺
摘 要:本文研究了我國國際稅收機制和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之間的相互影響機制,提出了后續我國國際稅收優惠政策制定的幾點建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國際稅收機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影響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稅收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它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國家發揮調控作用和其他職能的經濟杠桿。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資本、勞動力、產品、服務等各種元素都在不同的國家之間不斷流動,對這些元素進行征稅是各個國家的必然反應,這是為了保證財政的穩定稅收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又必須對稅收機制進行調整以吸收更多的外商到國內進行投資,從而促進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已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對于外商而言,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其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對于國家而言,則可以為各個國家帶來更多經濟發展所需資金、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等,外商直接投資已經成為企業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我國來說,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并從其中獲利良多。為了更好地利用外商投資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必須研究我國國際稅收機制與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之間的相互影響,營造一個公平的、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與發展平臺。
一、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際稅收機制的影響
1.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際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的正面影響
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各個國家對于各類有限資源的需求在不斷膨脹,另一方面這些資源的稀缺性問題則更加顯著,因此,各個國家為了爭奪這些資源,都爭先恐后地從體制和制度方面展開競爭。我國政府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則從國際稅收方面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投資環境,比如《企業所得稅》的改革、國際稅收基點從積極逐漸轉變為中性、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協調等。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際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產生影響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第一,促進我國國民收入增長。根據凱恩斯國民收入公式可以知道,某個時期的投資、出口、消費的增加必然引起收入的增加,反之,如果投資動力不足,一方面直接導致收入減少,另一方面,投資減少同時還會引起出口和消費的減少,這都最終導致我國國民收入增長缺乏動力;第二,彌補有效投資資金不足。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國內資金的短缺是抑制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外商的直接投資可以很好地解決其資金短缺問題,外商既可以直接對我國投入資金和設備,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促進我國市場競爭,對我國的實際資本帶來好處,又可以促進我國的儲蓄更多地轉向投資市場,促進我國資金的利用;第三,為我國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急需提高生產力、增加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國內產出,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我國需要外商的直接投資,引進他們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第四,能提高我國就業率。投資不僅具有提高生產力的功能,還可以創造收入,這也是外商直接投資區別于國內投資的明顯特征,其具有二重性,因此,其投資部分既可以創造就業崗位,又能夠為其供應商、銷售商與代理商間增加就業崗位;第五,能夠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當前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途徑有以下五個方面:提高資源利用率、研發新產品和組織并改進工藝、開發和拓寬新市場、培養資源、降低成本,外商直接投資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這五個方面的發展,其可以為我國缺乏發展資金的區域提供資金,并帶來新的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促進市場產品質量提升,開發出新的市場等等。綜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資可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的好處,因此政府非常愿意從國際稅收機制入手,以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2.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國際稅收機制負面影響
在我國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曾經在法律和政策上給予其巨大的優惠,最終也達到了吸引大量外資的目的,我國外商投資的規模和數量都在逐年上升,我國的外商投資水平僅低于美國,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然而,我們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卻發現一個現象,外商投資企業的平均虧損面高達百分之五十一到百分之五十五,年虧損資金總額高達1200億元。究其根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許多外商企業鉆稅法的漏洞,在企業剛成立初期,尋找借口延長免稅時間,然后等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期截止時,立即倒閉,再重新成立另一個企業來接著享受我國的稅收優惠;二是在我們國家外資投資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多的同時,我國企業的境外投資也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在不斷增加,但是其發生在境外的相應稅收征管卻沒有跟上,造成失控,這些企業的匯回利潤非常之少,使得所得稅征收額度大幅下降。這些問題給我國的稅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引起政府功能弱化,因此,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協調,完善和健全外商直接投資稅收的相關法律法規,減少外商投資的對我國國際稅收機制的負面影響。
二、我國國際稅收機制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分析
1.我國國際稅收機制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方式
我國的國際稅收優惠政策和限制條例對外商的投資規模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促進或者投資,其影響方式可以總結為三點:第一,稅收機制影響外商投資企業的稅后利潤。外商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是獲取更多利潤回報,稅收的重要功能是資本的再分配,我國的稅收必然對外資企業的收益進行再分配,政策的變化必然引起這些企業的稅后利潤的多少;第二,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的吸引作用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其能夠減少企業的實際繳稅額度,從而使得外資企業內部的利潤得以更多的保留,最終提高外資企業的最終經營利潤,外資企業為了追去利潤的最大化,往往選擇稅收優惠力度大的地方進行投資。因此,對于中國來說,應當對此加以利用,結合當前基本國情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與時俱進的而變更,通過特定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商來中國投資建立優秀的、我們發展需要的企業,并且,通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引導外商資金轉向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區域,使之與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相適應,另一方面,其可以彌補我國投資環境的不足,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投資環境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和缺點,從而對外商的直接投資難以形成足夠的吸引力,通過稅收優惠則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缺陷,提升我國對外商的吸引力;第三,我國的稅收限制政策能夠減少外商盲目投資。通過提高相應的稅收率能夠減少企業的最終經營利潤,從而削減外商來華進行直接投資的熱情,發揮限制外商投資的作用,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減少或者抑制那些對我國資源福利產生損害的企業,比如高污染的企業,將稅率提高到交稿的水平會抑制這類外商進入我國投資,對保護我國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現在,我國的經濟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物質水平提升已經不是當前的唯一和主要目標,我們更加注重經濟可持續和健康發展,在這種期望下,提高特定類型外商企業的稅率能夠幫助我國實現該目標。
2.我國國際稅收機制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結果
所得稅是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繳稅的主要部分,我國政府給予外商的稅收優惠政策大部分都體現在所得稅上。在企業所得稅的改革中已經將外資和內資企業的稅率都統一調整為25%,外商投資企業說率有所提高,我們選取勞動力成本(W(-1))、市場規模(GDP)、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T)作為解釋變量、外商直接投資選擇(FDI)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線性回歸模型:log(FDI)=a+a1*logT+a2*logT2+a4*log(W(-1)),采用E-Views軟件對近1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所得稅改革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較小。這是由于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即使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著較高、較穩定的增長速度,較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我國經濟市場前景總體比較明朗,外商在我國投資計劃都是按照長期發展來進行部署的,并且所得稅的改革事實上并未引起大規模的外商直接投資撤離或者轉移出中國,一些實力較強的外資企業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將進行相應的企業發展策略調整,避免盲目損失撤資費用。除此以外,國家之間的稅收協定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撤資現象的發生,因為一個國家是否可以獲得稅收優惠需要依靠兩個國家之間的稅收協定,如果不存在稅收饒讓協議,這些外商從我國撤資回國以后必須要繳納在我國已經享受的優惠稅。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已經與超過八十九個國家簽訂稅收協定,然而稅收饒讓的僅僅為二十二個,因此,進一步有效地減小了稅收改革對外商在我國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
第二,我國仍然具備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勢。在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許多國家,包括歐美的發達國家經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和低迷,但是,我國不僅抵御了金融危機的大規模破壞,而且在危機之后仍然保持著穩定、快速的經濟增長速度,市場前景較其他國家而言具有極大的優勢。再加上我國大力實施中部崛起、東北振興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斷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投資機會、投資市場非常之多、非常之大,除此以外,我國政府還從法律、金融、基礎設施等多方面進行建設和優化,為外商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這些對于外商來華直接投資都具有足夠強大的吸引力。
三、完善我國國際稅收機制促進外商直接投資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我國需要更具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我國的國際稅收機制,不斷吸引外商進入我國直接投資,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1.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協調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應當將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稅收協調機制作為自身責任的一部分,積極參與國際稅收的對話與協調事務當中,既要提出發展中國家的愿望,又要擔負起維護這些國家稅收權利的責任,促進國際稅收規則的公平與合理。
2.完善自身稅法優惠政策
首先應當在保持優惠力度總體不變的前提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稅收優惠方式采取完善和優化,當前我國政府采用的大多是直接優惠政策,后續應當以間接優惠為主要方式、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其次,優化稅收優惠政策的針對性,在優惠政策制定過程中,應當考慮我國當前的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區域的發展情況,以稅收優惠政策為引導,將外商的投資引入我們最需要發展的產業、最需要發展的地區中去,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選取一些具備環境、資源等優勢的城市作為中心,將外商引入,從而帶動中部、西部等欠發達區域的經濟全面發展。
3.嚴格管控反避稅問題
外商投資企業的避稅必然給我國的財政稅收帶來嚴重的損失,并且弱化政府職能,擾亂我國的經濟市場秩序,因此,必須對避稅問題加強管理和治理。應當建立起專門的反避稅機構,培養反避稅的高素質人員,提高其反避稅能力,打造專業的反避稅隊伍,還可以建立起完整的價格數據庫,方便稅務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產品價格,為稅務調查提供可靠的依據。此外,還應當與其他國家建立反避稅合作機制,與其他國家一起治理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避稅問題。
四、結論
完善和健全的國際稅收機制能夠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外商在我國的直接投資規模,不僅在保證我國財政穩定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我國經濟的全面、穩定的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后續的稅收機制完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其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還應當將外商投資企業的質量以及投資的區域一并考慮進去,這樣才可以將其作用發揮到最大、最優。
參考文獻:
[1]史木子.企業所得稅改革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2]周國良.國際規則下的國際稅收問題及對策[J].甘肅理論學刊,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