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推動經濟發展與國際經濟貿易接軌,我國在上海成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構建我國開放型經濟積累經驗。以湖南為研究對象,本文首先闡述上海自貿區發展的基本情況,采取SWOT分析法對湖南經濟發展現狀分析,針對其國際分工參與度、產業市場競爭力、產業經濟運行環境等問題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經濟發展的解決措施,即自貿區促進湖南發展的市場自組織機制和學習機制,從而實現在自貿區視角下發展開放經濟新體制,加速與國際自由貿易接軌,促進湖南經濟平穩迅速發展。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區域發展;開放型經濟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發展實踐表明,開放型經濟發展是地區發展崛起成功的快捷途徑,而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的設立,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制度體系支撐。當前,湖南要順應國內經濟發展趨勢,把握機遇,努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以帶動全省經濟。而湖南在經濟發展上存在一定問題,需要學習自貿區發展優勢,采取應對措施,完善湖南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湖南經濟快速發展。
二、上海自貿區的核心任務
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西方等發達國家開始采取措施應對危機,一方面意圖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另一方面試圖通過國際形勢邊緣化中國。由此可見,體制創新對世界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之下,各種之間競爭激烈,創新制度成為國家發展和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中國也不甘落后,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圍繞開放型經濟體制展開,有針對性地作出了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我國在經濟發展上的戰略性制度創新進程。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開始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體現在由我國邊境開放向國內體制開放過渡,即處理好國內體制與政策與國際規則的關系。國家成立自貿區是為了我國在多領域學習西方國家發展的創新體制,希望中國能夠進行制度創新,具體如下:
1.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有效治理。市場與政府關系錯綜復雜,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因此要實現簡政放權,理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市場而言,企業要遵循市場法律法規,凡法律禁止的事情皆不參與,努力實現負面清單;對于政府而言,官員要清正廉潔,不做越權違法之事,努力為人民服務,堅持實現正面清單。而合理成功的經濟社會結構所實施的管理模式就是對市場實行負面清單而對政府實行正面清單的模式。針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治理,上海自貿區進行了積極探索。一是政府方面,上海自貿區積極實行簡政放權,建立清單制度,公開審批目錄,高度體現了國家法制精神“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時加強立法制度,為市場運行創造良好和諧的法制環境。二是市場方面,企業在引進外資時給予外商不低于本國投資者的待遇,由此而產生的負面清單,其簡化了企業投資的形式流程,加強了市場的自發調節作用。
2.其他重要領域的制度變革。一是擴大服務業開放,上海自貿區遵循政府提出的總方案,營造平等的市場環境,取消投資者部分準入限制條件,并對金融、航空、專業、文化等服務行業擴大開放。二是推進外貿轉型升級,自貿區利用港灣優勢,旨在將上海打造成國際航運中心;吸引跨國公司選擇上海為亞太地區總部,進行發展。三是金融市場改革創新,遵循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原則,在金融產品等方面進行試驗。上海自貿區在多領域進行制度創新,積極接軌國際,探索發展經驗,促進我國對外改革開放,順應新的歷史條件以促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開展。經過近年來上海自貿區的探究經驗,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戰略性意義,會為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湖南經濟發展也能從中獲得巨大好處,加快湖南經濟發展。
三、湖南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湖南不斷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且在經濟規模、外資招商等方面取得較好成績,但是同其他省份相比,不足之處也較為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國際分工參與度不高。湖南省國際分工參與度不高主要體現在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水平較低,首先是外貿依存度較低,據2013年數據統計,上海自貿區與湖南外貿依存度分別為:126.5%和6.4%,兩者差距甚遠,表明湖南參與國際分工步伐緩慢;其次對外貿易和外資規模較小,據2013年數據統計,上海自貿區與湖南外貿總額分別為:4413.98億美元和251.64億美元,湖南省外貿總額僅占全國0.6%,表明湖南在吸引外資方面能力薄弱。由于湖南省沒有對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機進行有效治理,很大程度上使政府越權擠壓市場的發展空間,因此其國際分工參與度低。
2.產業市場競爭力較弱。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低下和大型企業大項目偏少兩個方面。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創新是第一核心競爭力,而湖南對于產業創新方面投入不足,無法與兄弟省份相比較;且湖南所承接的大型項目較少,據2013年數據統計,湖南與湖北億元以上項目分為別2730個和4011個,相差懸殊,且湖南千億企業空白,由此可見,湖南產業經濟發展落后,市場競爭力較低,無法吸引外商;另外,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服務的需求變多,現代服務業逐漸崛起,而湖南該產業發展緩慢,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2013年,湖南傳統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總值44%,而新興服務業,如技術服務和計算機軟件等等,湖南規模以上單位數僅占總體26.1%,較之2012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說明湖南對服務業的重視程度低。當前經濟發展現狀,決定現代服務業對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地區制造業發展起促進作用,因此現代服務業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湖南制造業的發展和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3.產業經濟運行環境欠佳。當某地區經濟發展環境受到限制時,其地區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而湖南產業發展環境受到地方政府和市場環境的影響。首先,據《2012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可知,在全國31個省份中。湖南地方政府辦事效率排名為22名,說明其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湖南經濟發展;其次,湖南地方市場處于動蕩時期,由于其市場經濟處于轉型期,多方面因素都不穩定,市場機制混亂,地方保護現象嚴重,這些問題導致湖南難以吸引外資,因此湖南政府需要盡快轉型,盡快將“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運用到實際經濟發展中。
四、上海自貿區促進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二重機制
由此可見,湖南在國際分工水平、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與自貿區相比相差甚遠,說明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體制尚未完善,因此上海自貿區的經驗與教訓對湖南體制創新具有重要發展意義。在自貿區視角下,湖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主要體現在二重機制的建立,具體如下:
市場自組織機制。由耗散結構理論可知:系統的發展需要建立在開放和非平衡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因為封閉平衡的環境較為單一,會限制系統的發展與完善。現代市場經濟就處于一個開放的環境,人們自愿交換自發進行交易,根據需求自發協作,即具有自組織性。因此市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發調節市場經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市場系統具備非平衡性,它會促進系統內部要素,即供需、資源和子系統等等,相互發生作用。簡單來說,上海自貿區和湖南都是國內市場的一部分,也就是其子系統,它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很多不平衡的地方。在企業經營方面,上海自貿區法制完善且信息流暢;在進出口貿易上,自貿區交通更為便利且成本較低。類似于這些非平衡性,就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湖南在發展開放型經濟時,應該堅持與上海自貿區分工協作,促進湖南資源合理利用。
湖南在發展經濟時,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的平臺,舉例說明,利用湖南交通優勢引進外資,擴大產品出口,對接上海跨國公司,為湖南企業發展引進優質資源,與上海產業進行融合發展,努力提升湖南產業發展的創新能力,逐漸提升國際分工參與度。同時依附于自貿區產業發展,上海自貿區打通國際市場,為湖南經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學習機制。區域發展要廣泛學習現有的先進體制。自貿區的發展為我國其他地區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經驗,能夠讓其他地區積極主動學習,而湖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就是以上海自貿區為學習榜樣,根據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優勢來衡量本地發展制約條件。因此,湖南首先要學習上海自貿區的發展理念,即順應當今經濟發展形式,實現改革與開放的耦合機制;其次學習其混合清單管理模式,形成改革與開放的互動機制;最后學習自貿區業務發展模式,減少湖南第三產業的比重。
五、結語
目前,湖南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期,改革發展舉步維艱,同時市場經濟存在很大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湖南要積極克服困難,努力學習自貿區的發展模式,盡快形成二重機制,創新體制,促進湖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為湖南經濟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芮明杰.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叩門,中國怎么辦?[J].當代財經,2012(08):8-15.
[2]陳力.上海自貿區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構建與創新[J].東方法學,2014(03):95-100.
作者簡介:黃波蘭(1978.06- ),女,漢族,湖南平江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