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實體經濟要想轉型也需要金融的輔助,金融機構可以把在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三大市場包括商品、能源和資本市場進行有效的結合,而如今越來越被重視的低碳經濟需要實體經濟加以扶持。本文對我國碳金融的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缺陷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列舉了發展低碳經濟的一些必要性,并且通過構建完善的碳金融體系,制定出符合我國現狀的低碳金融快速發展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金融來支持低碳經濟的建設。
關鍵詞:低碳經濟;碳金融;金融機構;金融支持;碳金融框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碳金融在我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重視碳金融,但是現在還只是發展的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金融機構沒有很好的參與到碳金融的發展中,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致使碳金融的市場出現嚴重的分割現象,而且目前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碳金融中介機構,另外就是碳金融的產品過于簡單,形式比較單一等等。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提出了一些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支持建議,希望可以有效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資金缺口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的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工業化國家之一,但是同時也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所以我國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上提出的戰略決策將對世界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直接深遠的影響。目前環境庫茲涅茲曲線正處在上升階段,說明對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對碳的排放量在以指數的形式增加,中國在未來的20-30年將處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快速攀爬期,如何能即保證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又履行了低碳排放的國際重責,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
中國作為一個有高度責任心的國家,非常重視世界氣候的變化問題,并制定了些相關的政策以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些變化。胡錦濤主席在2009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做出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中國政府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也做出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50%,并且根據此承諾我國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政策以及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為緩解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適應氣候的改變做出積極的努力。
低碳經濟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但是無論任何國家在對一些減少污染排放量的項目上進行資助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在建設一些環保的基礎設施上也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所以要想真正的發展低碳經濟,就需要有巨大的資金供給和資金流動機制在背后做鋪墊。在世界銀行《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發展與氣候變化》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前發展中國家在適應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上需要的資金還存在巨大缺口。該報告中還預測到2030年,預計每個國家每年需要在適應氣候變化上耗費的資金為750億美元,每年在節能減排上耗費的資金為4000億美元,如果想研發新的環保技術,每年好需要添加額外的1000至7000億美元,但是當前發展中國每年用在氣候上的資金僅為750億美元。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邁向低碳經濟這個領域的門檻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問題。《斯特恩報告》中測算,用全球每年GDP的1%來投資到低碳經濟中,將來每年GDP5%~20%的經濟損失就可以被減少。以中國為例,2009年中國的GDP為4.91萬億美元,以此為基數算,中國經濟轉型向低碳經濟發展每年需要的資金投入為49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000多億,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資金還存在著巨大缺口。在應對全球氣候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發達國家應該向發展中國家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上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發展中國家應該發展自己的碳金融市場來支持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二、構建我國低碳經濟創新型金融支持體系
1.構建相應的碳金融市場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支持,低碳經濟也使如此,我們首先應夠建立與低碳經濟相對應的碳金融市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開發碳金融產品并且充分利用這些產品。相對來說我國在世界上屬于能源大國,碳排量資源也叫其他國家而言是比較豐富的,加上我國碳排放權也使位列世界上前幾名的額,決定了我國在清潔發展機制上可以提供更大的供給,這是目前我國存在的最大的優勢。但是我國目前的碳金融市場還是比較狹小,與國外先進的國家尤其是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較來說,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的功能相對較少,規模也相對較小,還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花費很多的努力來減少之間的差距。
我國碳金融交易市場中存在很多弊端。在全國范圍內來看,我國只有按照區域劃分出來的交易試點,并且形成了很多區域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但是沒有能夠形成比較系統比較全面的碳金融交易平臺,這些交易所之間也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經營,獨立存在,之間沒有建立統一的可以在不同交易所共同實行的市場規則和體制。另外就是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比較緩慢,大多都是起步階段,交易量非常小,價格遠遠低于理想的標準,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一直在碳排放權交易的價值鏈的最低端徘徊。所以我國應該花費很大的力度去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在碳金融市場上的使用的經驗,學習國外在碳金融市場上的如何進行區域規劃設計、設立了哪些相關制度以及碳金融交易平臺如何鋪設等,然后再結合我國碳金融市場上的實際狀況以及我國國情的現狀,合理的規劃出適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環境和金融市場,并構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機制,加強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工作以及碳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使我國的碳金融交易成為國際上碳交易平臺的佼佼者,并且快速步入世界碳交易市場的價值鏈的最高端。
此外,我國的碳金融產品比較單一,碳金融產品相關的衍生產品樣式很少甚至到沒有的地步,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在國際上的快速健康的發展。因此,我國應該加大力度發展清潔機制項目、合理能源管理項目、自愿減排項目以及節能減排技術項目的交易,增加碳金融在金融行業的競爭力,擴大宣傳力度,使企業能夠更加了解和熟悉相關的碳金融產品,在對碳交易市場加強規范化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力度開發和研究碳交易產品的相關衍生品,不斷的推陳出新,比如以碳排放權作為標的物,設立期權和期貨等相關的衍生產品。
2.健全法律政策
由于我國的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與碳金融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幾乎是空白區,所以為了使我國的碳金融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除了要建造相應的金融市場、開發創新金融交易產品、設立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外,國家還要對其交易活動進行宏觀上的調控以及強制性的管理,也就是要為碳金融交易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鑒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不足,應該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碳金融市場的相關規章制度,然后綜合我國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規和文件,可以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最后達到能使我國碳金融市場高效快速的在規范化下運作并發展。
3.加強監管力度
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健康快速的發展,需要監管部門給予合理的監督和管控。只有當監管部門可以按照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對碳金融市場進行管理,才能使與碳金融相關的法規實現其應有的效用。因此,除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外,監管部門還應該加大監管力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的學習和更新服務理念,改變原有的傳統的監管方式,開發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同時也能滿足碳金融市場的狀況的監管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監管機制和對風險調控把握方法,結合我國自身的市場情況,總結出一套符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狀況的監管體制和風險控制制度等,以降低碳金融的風險,保證其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快速穩定的發展。
總之,隨著我國積極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經濟逐漸一體化的趨勢,我們在不斷獲得經濟建設帶來的豐碩的成果的時候,對我們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生態和環境問題,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低碳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需要相關金融的支持,對我國來說,碳金融市場還是在最初的起步階段,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還是一片空白,碳金融的中介服務機構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碳金融市場產品單一匱乏,相關的衍生產品更是少之又少,這些都是我國碳金融快速發展的障礙。我們應該在發展中不斷的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尋找并總結出一條適合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魏可.基于金融支持視角的低碳經濟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2]王小翠.長株潭城市群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探析[D].中外企業家,2013,30:24-27.
[3]王保忠,何煉成,李忠民.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一般機理與多維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3,12:39-43.
作者簡介:李溪(1984.02- ),女,安徽,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經濟、企業綠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