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 2015年8月8—9日,由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辦、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承辦的“中國會計學會第十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中國會計學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劉勤教授,哈爾濱商業大學校長辛寶忠教授,財政部會計司準則一處張娟處長,中國會計學會培訓部夏燁主任,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秦榮生教授以及來自全國近80所大學和企業界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年會。本次年會的與會者就“互聯網+”會計信息化發展、管理會計信息化、XBRL財務報告、會計信息化教育等多方面的議題展開學術交流與討論。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近年來,“互聯網+”逐步深入人心,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各行各業。會計工作的許多方面也與互聯網開始深入融合,網絡代理記賬、在線財務管理咨詢、云會計與云審計服務等第三方會計審計服務模式初現端倪;以會計信息化應用為基礎的財務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逐漸成熟 (戴柏華)。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秦榮生教授作了關于“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秦教授指出,“互聯網+”時代會計信息化會有更多的機遇與挑戰,迎合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應用,會計信息化需要在職能拓展、核算技術、服務模式、組織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引導會計信息化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進步。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向東在大會上交流了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調查,針對企業實踐需求為會計信息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指明了方向。海爾集團金融產業平臺CFO彭家鈞先生、四川長虹電器股份公司CFO&CIO胡嘉女士分別作了“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信息化——海爾的實踐”以及“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財務人員定位”的主題報告,均指出“互聯網+”時代對企業和財務人員的挑戰,要迎接挑戰,做適合時代需要、促進時代發展的企業與個人,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提升。金蝶軟件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尚慧紅就“互聯網+”與會計信息化創新進行了報告,指出互聯網時代新經濟將超過傳統經濟、企業組織輕盈化、運營管理簡單化、產品服務智能化、商業模式多樣化、企業管理與文化多元化,應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會計信息化必須創新——財務共享促進信息化創新、互聯互通提升會計信息化的價值創造、云計算引發會計信息化SaaS模式風起云涌、會計信息化將與管理會計創新相呼應,“連接”“智能”“創新”將成為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品質。
2013年財政部提出加快管理會計建設,促使企業提升內部管理與成本控制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2014年財政部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新時期管理會計建設與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現代信息技術支撐,從而在國內會計界引發管理會計與信息化相結合的研究與應用的熱潮。年會上,張娟處長建議與會學者對管理會計的新思路、新架構、新方法、新手段展開專項研究,并且注意實踐應用。張超經過文獻回顧和思考后,發現專門進行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的文獻數量和成果熱點內容相對較少、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群體不固定,他認為主要是因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界限的模糊性;管理會計體系林立,缺乏標準化模式;管理會計信息化程度不強,未來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在新技術背景下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形成新的研究熱點。孫凡基于2011年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所進行的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調查問卷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從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及其信息化的需求目標、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功能實現方式與信息化途徑等五個方面回顧了“十一五”期間我國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情況,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胡仁昱教授以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程度主要體現在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應用為基點,為企業構建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框架提供思路與開發建議,并就管理會計信息化核心環節會計決策支持系統進行重點分析。汪家常教授認為應該從理論上理清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范圍和界限,從本質出發,從應用層面看管理會計系統。青島大學周國剛副教授對會計信息化發展歷程作了簡要回顧及分析,理清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與區別以及管理會計理論、方法、內容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論述了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頂層模塊設計思路及其三種實現路徑,以期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奠定基礎、引發思考、提供解決方案。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劉梅玲老師以通聯支付為例,從需求分析、戰略框架、實現過程、評估改進和經驗總結五個方面,深入分析通聯支付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戰略制定和戰略落地過程,不僅為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管理會計信息化提供參考,也能為一般企業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提供思路。郭德貴副教授從管理會計原始數據的獲得路徑出發,提出了運用Excel構建管理會計數據處理模型的思路。他運用本量利分析的原理與方法,設計本量利分析模型,實現本量利分析的自動化。楊定泉提出AL公司應當按照管理理念現代化、會計核算自動化、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四化”步驟,積極、逐步、穩健地推進公司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從而實現從傳統核算型向現代管理型的轉變,并協同公司管理層進行決策支持、資源保障、價值創造、風險管控等,引領企業資源的最優配置。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XBRL在國外幾十年的研究與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國現階段提出加快XBRL財務報告應用研究。李虹利用大數據技術,重新設計XBRL財務報告系統,分析大數據環境對XBRL財務報告的影響,以期解決財務數據價值挖掘問題,使財務信息供應鏈上的各方能更好地利用財務報告信息內容,從而提升信息披露價值,提高企業決策能力。胡仁昱從稅收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入手,闡述稅收信息化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并細化加入了XBRL納稅呈報后的結構圖,同時引入PASS平臺,作為數據中心和各個軟件之間的連接。在整個稅收流程中引入XBRL報表的呈報,設計相關流程,利用準則支持報表呈現,提升數據挖掘能力,并在實例文檔解讀的基礎上,以某納稅申報表為例進行XBRL初步模型的構建,為利用XBRL進行稅收呈報提供了相對較為具體和可操作性的設想。李九斤主要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角度研究XBRL網絡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質量,對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實證研究。采用規范研究的方法研究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等特征的影響;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歸分析,以滬深300成份股為例,分析XBRL對會計信息決策相關性的影響,通過研究為XBRL進一步推廣提供理論和現實指導。黃長胤的研究視角比較新穎,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中國、美國和日本等三個國家的XBRL應用現狀進行研究分析,比較不同監管機構對XBRL技術推進的引導策略與方法,并從中得到XBRL應用啟示,最后對我國XBRL事業推進提出新的方法和思路,為我國XBRL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中國會計信息化實務發展需要理論研究指明方向和提供相關支撐。促進中國會計信息化發展是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的重大歷史使命與職責。艾文國教授基于企業信息化的需求,認為企業需要建立以原始憑證為起點的事件驅動會計。事件驅動會計是在業務發生時,通過信息技術將業務事件數據收集到數據庫中并進行會計處理。因此,他從實時數據采集、實時信息處理、實時信息輸出三方面,分別闡述事件驅動會計模式在企業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的應用。事件驅動會計高度實現了財務業務一體化協同管理,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企業經營狀況和管理信息。王艦通過研究米切模型,指出米切模型是研究會計信息系統發展階段最為典型的模型,對定位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傳統的米切模型在內涵和外延上得到進一步擴展。并在傳統米切模型的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提出了米切模型的升級方案思路,以及升級方案策略,為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李聞一首先在國內外關于共享服務、服務質量、財務共享服務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測評模型;其次通過問卷調查,獲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質量差距等數據;接著采用頻數分析、信度分析及T檢驗得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服務質量差距的結果;最后得出客戶較為認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等結論和建議。范珂指出,大數據已成為當今時代的研究主題,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不斷將數據轉變為有效信息,促進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云會計應運而生,并推動了審計信息化和內部控制信息化的進程,逐步形成“三位一體”的信息生態系統,并從基于云會計的信息生態系統形成機制入手,分析了信息生態系統的演化博弈特點,構建了基于云會計的信息生態系統,為深入研究信息系統的演化規律提供了指引。張娟指出,近年來,隨著企業對大數據的投資額和依賴程度迅速上升,大數據對審計行業的沖擊開始顯現。但截至目前,審計行業到底如何系統地應用大數據尚不明確,在梳理國內外審計實踐對大數據的應用經驗以及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闡述了大數據在審計領域的應用前景、審計數據分析特征變化和審計準則改進要求,為推進大數據在我國審計行業的有效應用提供參考。趙鵬飛指出,傳統的預算管理面對以新媒體為特征的互聯網類公司,存在著諸多問題和缺陷,預算管理的作用難以發揮。超越預算管理的思想正是基于這種環境的不適應性的特點而提出,回顧歸納了超越預算的特點及相對傳統預算的優勢,并分析探討了互聯網類公司預算管理與超越預算管理的契合點。
在大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信息化教學內容、提升會計信息化教質量是眾多與會者關心的一個重要專題。朱譜熠通過運用新興的微視頻教學方式,結合會計信息化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探討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模式,深入分析了課程建設中的教學設計問題、特色與創新。丁淑芹基于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其數據的4V特征以及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我們帶來全新的社會技術環境的大背景,提出大數據時代會計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框架,即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層次化的多學科融合的課程體系、變革教學制度體系、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構建一體化教學管理模式、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教學評價方式。李清探討了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財務業務一體化綜合實驗對培養學生信息系統駕馭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財務業務一體化實驗的教學方法。陳旭教授在信息社會對財會人員信息技術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相關課程的建設與教學改革也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嘗試在會計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引入全新的案例教學,旨在通過對簡單賬務處理系統進行數據的稽核審計,提出相關思路與技術處理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對企業內部數據稽核審計的能力。王譯晗以兩所美國大學開設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為例,研究其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實驗內容及考核方式等,以期對我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建設提供借鑒。雷娟從自身觀察到的教學現狀出發,探析了現行教學模式的缺點和不足,從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會計信息化人才的角度出發給出了課程改革的建議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