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潔
百年中行 根深葉茂
歐陽潔

歷經百年風雨,如今枝繁葉茂,中國銀行正努力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穩步邁向國際一流大型跨國銀行集團
一家銀行的歷史映射了一個國家的近現代金融史。一家銀行的發展見證了一個民族走向世界的征程。一家銀行的未來寄托了一個國家銀行業積極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愿景。
百年中行,從上海漢口路3號的門樓走出,歷經世紀風雨,如今枝繁葉茂,分支機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金融城里,歐美銀行鱗次櫛比,中行倫敦分行在此生根壯大近90載;在埃菲爾鐵塔下,中行巴黎分行成為中法經貿合作的橋梁,將法國的先進制造帶到中國,也讓法國認識了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在遙遠的南半球,中行悉尼分行扎根當地,深耕市場,護航中國企業,成為一家地道的本土銀行……在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銀行已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除了矗立的中行大樓,中行更多閃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身影后,閃現在人民幣“出海”的光環下,閃現在創新小微企業服務的希望中……
如今,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并成功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成為新興市場國家中首家入選的金融機構,并正努力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穩步邁向國際一流大型跨國銀行集團。

中國銀行文史展館

中國銀行舊址
一家銀行經營百年而延續不斷,必然與國家經濟和金融根脈相連、休戚與共。
1912年1月24日,孫中山先生批準,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并于同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自此中國銀行開始了“服務社會民眾、振興民族金融”的百年征程。
設立初期,在外國銀行幾乎全部控制我國的國際匯兌業務時,中行積極發展外匯、僑匯業務和國際匯兌業務,開啟了民族金融的先河;1949年后,中國銀行成為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統一經營管理國家外匯,支持外貿發展,成為連通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發揮長期經營外匯業務的獨特優勢,成為國家利用外資的主渠道……中行始終緊跟國民經濟脈搏,恪守“為社會謀福利、為國家求富強”的歷史使命,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一家銀行經營百年而常葆競爭活力,必然有著改革創新的稟賦特質。
改革開放后,中國銀行銳意進取,成為改革開放先鋒。其一次次蛻變,映射著國家經濟和金融不斷前進的腳步。1994年,中國銀行改制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2004年8月,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2006年6月、7月,中國銀行先后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家“A+H”發行上市的中國商業銀行;2014年,中國銀行再次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唯一連續4年入選的金融機構。
創新是中行發展的不竭力量,數個行業“第一”讓中行始終走在創新發展之路上:1985年,中行發行國內第一張銀行信用卡;1997年中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業務;2007年,中行推出了國內首家私人銀行;2009年敘做國內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

2012 中國銀行特種郵票百年中行全球服務全品郵票1套2枚
從成立以來,中行就始終堅持走國際化經營之路。1929年,時任中行總經理的張嘉璈率團考察,歷時10個月、途經18個國家、跨越亞歐美三大洲,最終選定在倫敦設立首家中行的國外網點,這開啟了中行走向世界的征程,也為中國銀行業在海外發展播下種子。
成立后的短短17年,中行就做出了在倫敦開設分支機構的重大決策。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對此評價:“正是這樣一個神來之筆,讓中國銀行在創業之初就被注入了國際化基因。”
經過百年積淀,截至2015年3月末,中行已在4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620多家經營性分支機構,海外機構實現的利潤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度達到22.98%,比上年提升3.6個百分點。2014年全年集團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過5.32萬億元,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同時辦理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240.8萬億元,同比增長86.6%,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人民幣國際化讓世界感受到中國金融市場日新月異的變革,也為中行帶來全新機遇。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中行走在市場前沿。
2014年7月,中行在法國市場發行20億元人民幣“凱旋債”,成為第一只在歐洲主板上市的中資機構人民幣債券;2014年10月,英國政府宣布將發行一期高級無擔保離岸人民幣債券,這是全球首只外國主權級離岸人民幣債券,中行作為唯一的中資銀行,與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共同被任命為聯席主承銷行;11月17日,滬港通試點正式開始交易,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近日選定中國銀行為“滬股通”獨家結算銀行,由中銀香港和中行上海市分行分別擔任香港和內地結算銀行……中行跟隨人民幣足跡,深入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視察網絡金融
2014年中國銀行海外業務進入歷史上最快最好的發展時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成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的重要內容,中國銀行又積極參與其中。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中國銀行已在其中16個國家設立機構,還在2個國家籌設機構。
“未來十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將突破2.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3000億至4000億美元。”田國立說,“中國銀行一直是一個國際化的銀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給中行帶來機會。僅2015年中行就計劃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相關授信不低于200億美元。”
多元化是中行另一優勢。目前中行已形成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直接投資、基金、保險、租賃等于一體的多元化業務平臺,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為全球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新加坡八十年歷程展開幕

澳大“中銀百年紀念大樓”揭幕
“中資企業海外并購的資金來源比較有限,不像發達國家企業進行大宗并購時,可以股票兌價支付,或者短時間內在權益市場上籌資,中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資時間較長,往往很難滿足大型海外并購對資金數額和到賬速度的要求。”洛陽鉬業澳洲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大輝說,“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多數還是依靠銀行貸款,而我們貸款首選中資銀行是因為中資銀行了解企業母公司在國內的經營情況,建立了長期合作、互信的關系,能很快對項目進行貸款盡職調查和審批。”
2013年11月,洛陽鉬業澳洲礦業有限公司正是借助中國銀行的信貸支持,完成了價值8.2億美元的澳大利亞某銅金礦收購項目,這是中資企業當年在澳大利亞完成的最大礦產并購案。
也是在2013年9月,我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出資71億美元并購美國最大的肉制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創造了中國民營企業海外并購金額紀錄。
中行作為全程金融服務核心銀行,扮演了并購財務顧問、證明收購方資金實力的貸款承諾函開立行、銀團牽頭行、上市承銷商、保薦人等多個角色,幫助雙匯在一年內完成了融資—收購—整合—上市—還款的全過程。
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小微企業是銀行的職責,也是銀行轉型發展的關鍵。中行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根據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和行為特征,重塑信貸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專門設計研發了“中銀信貸工廠”業務模式,為中小企業建立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
自2008年創立以來,“中銀信貸工廠”服務中小企業客戶逾20萬戶,累計信貸投放超過1萬億元。根據外部咨詢公司調查,中行中小企業客戶滿意度連續多年達到98%以上。截至2014年底,中行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455億元,增速達到16.3%,超出全行貸款同期增速7.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