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元貴,余麗萍,陳建明
(1.開化縣氣象局,浙江 開化 324300;2.衢州市氣象局,浙江 衢州 324000;3.衢州市農業局,浙江 衢州 324000)
罕見低溫寡照天氣對衢州水稻生產的影響分析
余元貴1,余麗萍2,陳建明3
(1.開化縣氣象局,浙江 開化 324300;2.衢州市氣象局,浙江 衢州 324000;3.衢州市農業局,浙江 衢州 324000)
據2014年8月8-19日衢州市區、龍游、江山、常山、開化5個站的日氣象觀測資料顯示,衢州全市平均氣溫較常年異常偏低;降水量較常年異常偏多,破歷史同期降水記錄;日照時數較常年異常偏少,破歷史同期日照時數最少記錄;期間多發強對流天氣,多地出現局地性暴雨。據調查,罕見低溫陰雨寡照的氣候條件對衢州再生稻生產極為不利,造成較明顯的經濟損失。
氣候;低溫寡照;強對流;再生稻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全市土地總面積8 841 km2,總人口246.68萬。衢州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浙江省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水稻是衢州市主要糧食作物,2010年以來,衢州市農技人員從雜交早稻自然再生中得到啟發,著手研究再生稻種植技術,從品種選擇、種植時間、種植密度、施肥方法、施肥數量、水分管理、留茬高度等全方位開展研究。 “雜交早稻-再生稻”已成為衢州市新型的稻田耕作制度,這一種植模式已逐步為部分種糧大戶所接受。截至2014年,衢州市再生稻種植面積約2 700 hm2,約占早稻種植面積的1/10。再生稻頭季稻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7月中旬抽穗,8月中旬成熟收割,再生季一般于10月底成熟。2014年8月8-19日,衢州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對正值收割期的再生稻頭季稻影響非常大,給農民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現將實地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氣候學上通常將氣象要素在近30 a的平均值作為氣候基本態,世界氣象組織 (WMO)設定1981-2010年為平均值氣候期[2]。收集衢州市區、江山、常山、龍游、開化5個站1973-2014年8月8-19日平均氣溫、降水量、降水日數 (≥0.1 mm)、日照時數資料,利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要氣象狀況如下。
1.1 平均氣溫異常偏低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全市平均氣溫25.9℃,較常年同期異常偏低2.5℃,位于1973年以來后3位 (圖1)。各站平均氣溫25.6(開化) ~26.2(江山)℃,較常年同期偏低1.9(開化) ~2.9(衢州、常山)℃。

圖1 衢州市1973-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的平均氣溫變化
1.2 降水量、雨日異常偏多
2014年8月8-19日,衢州全市各站記錄的降水量在186.4(開化) ~261.6(江山)mm,較常年異常偏多292.4% (開化) ~464.5% (衢州),各站均破歷史同期降水記錄。衢州全市平均降水量為230.6 mm,較常年偏多339% (圖2)。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衢州市各站降水日數7(江山) ~10(衢州、常山)d,較常年偏多5 d。其中,常山破歷史同期降水日數最多紀錄,衢州、開化、龍游降水日數分別位于歷史同期后2,3,4位。

圖2 衢州市1973-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的平均降水量變化
1.3 日照時數異常偏少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衢州市各站日照時數19(開化) ~41(江山)h,各站較常年異常偏少54% (江山) ~78% (衢州)。龍游、開化均破歷史同期日照時數最少記錄,江山、常山、衢州市區日照時數分別位于歷史同期后2,3,4位。衢州全市平均日照時數為29 h,較常年異常偏少68%,破歷史同期最少記錄。(圖3)。

圖3 衢州市1973-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的平均日照時數變化
1.4 強對流天氣頻發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衢州市頻發強對流天氣,全市有8 d出現了局地暴雨天氣。其中,8月14日衢州中部地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8月16日常山、江山大部地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8月17日龍游、衢州出現暴雨天氣;8月18日開化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天氣;8月19日衢州南部地區普降暴雨。
2.1 對再生稻的影響衢州全市約種植2 700 hm2再生水稻。由于收割期間 (常年8月15日左右收割)遭遇持續陰雨天氣,到8月20日為止只收割了大約30%的再生稻。前期強降水、大風天氣導致水稻田間積水達40 cm以上,使未割的水稻出現倒伏、發芽霉爛等癥狀,據當時預估,種植戶的損失在60%以上。另外,由于收割期推遲,影響到第二茬水稻的生育期,可能導致第二茬水稻的產量偏低。
2.2 對單季稻的影響
持續低溫寡照天氣不利于單季晚稻的生長發育,8月中旬正值單季晚稻抽穗揚花期,由于積溫低、光照弱、雨水過多,2014年衢州市單季晚稻的生長發育進程比2013年同期推遲3~4 d。另外,日照不足引起水稻花粉發育不良,空秕粒增多,影響單季晚稻產量。同時,由于陰天天氣多,無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導致單季稻紋枯病和稻飛虱等病蟲害發生發展嚴重。
2.3 對連作晚稻的影響
2014年衢州市早稻生育期普遍推遲,致使晚稻種植期偏晚,分蘗期比常年偏遲5~7 d。若9月上旬遇到持續陰雨天氣,將導致雙季晚稻發育期積溫不足,特別是可能誘發抽穗揚花期推遲,將使晚稻生產不可避免地遭遇秋季低溫冷害 (歷史發生概率為50%),從而影響雙季晚稻產量。
通過對2014年8月罕見低溫寡照天氣對水稻影響的調查,發現該時段氣候條件對再生稻影響最大。如果在低溫寡照天氣來臨之前積極開展搶收,既可避開陰雨寡照天氣的不利影響,又不耽誤再生稻二茬的發育生長。隨著衢州地區再生稻種植模式的擴大發展,如何提前做好水稻氣象災害預測預警并提出防控建議,既是糧食生產防災減災、農民增收增效的迫切需要,又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 潘云洪,王玉祥,張鑫,等.浙江省衢州市農業生產條件現狀及對策建議 [J].科技信息,2009(1):374-376.
[2] 余麗萍,章心惠.衢州地區 2012年1-3月氣候概況及對農業的影響 [J].浙江農業科學,2012(9):1295-1297.
(責任編輯:高 峻)
S 162
A
0528-9017(2015)04-0508-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22
2014-12-26
衢州市氣象局科技項目 “衢州市現代農業氣象服務業務系統建設”
余元貴 (1964-),男,浙江開化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業務和服務工作。E-mail:386773125@qq.com。
文獻著錄格式:余元貴,余麗萍,陳建明.罕見低溫寡照天氣對衢州水稻生產的影響分析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4):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