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 要】本文對湖北水文化做了概括性的介紹,并對湖北的兩個城市——武漢和荊州的水文化做了詳細研究。
【關鍵詞】水文化; 武漢;荊州
中圖分類號:G122
一、水文化概論
(一)水智能文化
水既能孕育萬物,也能給人類帶來無法忽視的災難。古往今來,中國發生過許多次水災,中國人民在治理水患、利用水資源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水利知識方法。例如,遠古時出現的“河圖”“洛書”;戰國時發明的無壩引水技術;漢代發明的灌溉技術;現代的長江三峽、葛洲壩、南水北調等。
(二)水精神文化
眾所周知,水是歷代文人筆下經久不衰的“母題”。倘若從“水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中國文學史,那它應該是一部充斥著水的優良美德的史卷。如《山海經》中對載“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的描寫,無一不是借水來歌頌人性的美好。再如《關雎》中寫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水的場景來表明愛情。
二、湖北水文化
在湖北,奇妙的地質構造、肥沃的土地和寬廣的水域,造就了魚米之鄉的農耕之地繁榮景象,使“湖廣熟,天下足”成為可能。湖北省有很多如漢江、長江、東湖、護城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水湖泊。這些美麗的景色,游人每每至此,都會流連忘返,他們在這里陶冶情操、追古撫今。而這些美麗都源自于水。因為水,湖北的風景變得自然清新;因為水,湖北的土地變得肥沃;因為水,湖北的旅游業變得旺盛,經濟變得繁榮。下面列舉湖北的兩個主要城市。
(一)武漢水文化
武漢的漢江和東湖在湖北區域享有盛名。它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興的城市。水是它的根本,水文化也它的基本文化。龍王廟的水患放肆, 江灘的魅力繁華,東湖的山水環繞,南岸嘴的江河交匯 ……這些都在向我們展現著武漢水文化底蘊之深厚。
但是武漢這些在湖北人眼中享有盛名的景區,在其他地區的人眼中未必是享有盛名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武漢市的水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相對于杭州廣西等城市來說,武漢的水文化管理比較落后,對水文化資源的保護不夠,從而導致武漢水文化的優勢無法得到合理的利用。
廣西桂林的山水甲天下,杭州西湖美得如西施一般朦朧而夢幻。他們都是中國名湖,舉國皆知。武漢東湖與他們相比,僅僅只是湖北名湖。究其原因,西湖是中國人文資源里沉淀最為深厚的文化之湖,看到西湖,人們就會想起當年吳越的歷史,想起西施,它被人們認定為是另一種形式的吳越文化 “博物館”。
而東湖的美與文化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歷史的厚重感。簡而言之,水文化的沉淀與升華不夠是東湖落后于西湖的根本原因。這也說明了我們現在只有加大水文化開發的力度,弘揚水文化,才能提升武漢水文化,創造城市特色。
(二)荊州水文化
荊州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在三國時期就是軍事要地。荊州水文化充滿了歷史感。水文化是荊州在古代城市建設中的靈魂,彌補了封建統治下城市建筑、人民生活的枯燥乏味。
我們所知道的天人合一宇宙觀、物我一體自然觀的理論,是源于莊子的“養生之道主要在于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惑,生活應當安于天理與常規,順從自然和變化”理論。因此,莊子的這種思想很有可能是古時候山水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荊州古城的修建就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它在建造時尊重自然,順應河水的自由流動,開創了建筑與環境相協調的城市格局的先河。
荊州沿水建設的建筑風格,以及城內外交匯的河水湖水,反映了荊州水文化與城市建設的融洽。不可否認,這在建筑中是獨特的。城內外一片水鄉景色,安靜愜意。湖水是市民的共享空間,人們可寄情于水,一洗哀愁,對人們的心理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也讓荊州市民的生活變得從容愜意。荊州城內交匯的河湖穿梭于整個城市間,城墻沿著河水的蜿蜒修葺,更有亭臺樓閣屹立于漣漪中,宛如一幅動人的水景園林城市畫卷。
參考文獻:
[1]汪德華.中國山水文化與城市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陳六汀.藝術之水-水環境藝術文化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3]劉星原.淺議水文化分類結構大綱[J].湖北水利水電.2005.
[4]閘山東,陳玲.水文化乃武漢諸文化之母[J].學習與實踐.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