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聞 王西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就業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大,大學生之間的竟爭日趨激烈,種種因素導致許多高校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學習倦怠等情況。研究顯示,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怠倦的情況,為此,本文探討了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就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資本,降低其怠倦情況提出了若干途徑?!娟P鍵詞】大學生;心理資本;學習怠倦中圖分類號:G444
所謂的“學習倦怠”,指的是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或興趣時感到疲憊和厭倦,導致其學習態度日漸消極的情況。導致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因素有許多,主要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學生等方面。就學生方面而言,可以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降低自身的學習倦怠情況,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學習怠倦之間的關系 (一)學習倦怠 學習倦怠最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由Pines及Kafry在非助人行業倦怠研究中發現的。就大學生而言,學習即其在高校的主要活動,學習倦怠主要是由于學業壓力導致精力耗竭,缺乏應有的學習積極性,身為學生感到自身缺乏足夠的能力,進而產生逃避學習的行為。學生對于學習缺乏興趣或動力,卻又不得不學習時,就會有挫折、厭倦、沮喪之感,進而產生諸多逃避學習的行為。 (二)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即所謂的“積極心理資本”,該概念最早是2004年Luthans等人以積極組織行為學為基礎提出的,其主要是指人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大學生心理資本是指大學生在成長及發展的特殊時期所具有的所有的積極能力,可通過開發這些積極能力,幫助其獲得自我認可與成就。
(三)心理資本和學習倦怠之間的關系
研究顯示,心理資本同學習倦怠之間存在著很強的負相關性,即大學生心理資本越多,其學習倦怠水平就越低,心理資本能夠對大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產生負向影響。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個人積極心理能力,心理資本對于大學生認知、情感與行為均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可以通過影響大學生對于學習能力的認可,對大學生學習怠倦維度中的“低成就感”帶來影響;通過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情感狀態,對其學習怠倦維度中的“低落情緒”造成影響;通過影響大學生在學習行為中的表現,對其學習倦怠維度中的“不當行為”造成影響??傊?,大學生心理資本對于滿意度及績效具有正向、積極的影響作用,學習倦怠屬于學生對于學習的不滿意狀態,因此,大學生心理資本同學習倦怠之間具有負向相關的關系。二、培養大學生心理資本,降低學習怠倦
情況的途徑整體而言,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資本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家庭、高校教育對于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培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應為學生管理理念的創新創造條件,著重開發學生心理資本,對其成長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而要深入其內心;對于高校,應加大在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專業化的心理教師隊伍,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選擇性地培養起心理資本;家庭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科學地予以管理和指導,讓學生成為一個充滿希望、自信而樂觀的人。具體而言,可從如下方面人手: (一)培養希望首先,應制定科學的目標,這是開發希望的首步。學校、教師應幫助大學生,制定一個科學、可行的目標,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及心理情況,充分激發其興趣,提升其學習希望;其次,制定相應的計劃,最好制定分步計劃,提升學生的希望感。依據所設計目標,將計劃進行分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動力及信心。經專業教師的指導,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完成目標,從而提升其希望;再次,克服重重困難,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悉心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各種障礙,激發其學習動力,提升其成就感,同時,設立必要的獎勵,鼓勵士氣,加強學生的希望之感;此外,提供必要的援助,保障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有保障,這不僅包括物質支持,還包括情感、生活支持等;最后,加強學生希望的培訓,使學生在互動、分享的氛圍下,參與到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方面去,以提高自我評價與開發水平,繼而提升希望水平。 (二)培養樂觀 一方面,需要寬容自己的過去,不要一味悲觀地沉浸在過去所犯的錯誤中,應予以包容,并從過去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以更好地制定后期目標,積極開發樂觀。如面對學習倦怠的問題時,應接受這一現實,分析該問題的形成基礎,找出主要的影響因素,如專業內容設置有欠科學等,于此加以調整,這樣有助于化解悲觀情緒,提高樂觀水平;另一方面,能夠欣賞現在的自己,看到自身積極方面,發覺自身優勢及優點,使學生樂觀地面對學習,改善學習倦怠的情況。如可利用展板、廣播等,對專業或教學優勢進行宣傳,提升學生的優越感,珍惜現有學習生活,樂觀面對日后各項挑戰;于此同時,還應展望未來,尋求可能成功的機會,主動出擊,制定計劃,為成功做準備,使學生更樂觀、更自信。如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改善專業方式,升級專業化設備,使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更好,增強學生對學好本專業的信心。
(三)培養自我效能
首先,通過成功的體驗增強大學生自我效能之感,學校可組織社團、志愿者等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成功的體驗。專業內部可選擇有趣、相對簡單的實踐性教育,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其獲取更大成功的動力;其次,利用榜樣的力量,為學生的成功提供經驗,模仿其成功的態度與行為,以增加自身成功機會,增強自信。例如,可邀請優秀畢業生作為榜樣,與學生開展交流,通過尋求與榜樣之間的相似點,激發其自我效能。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緩解高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等情況,必須通過學校、學院及老師、同學等方面入手,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資本,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理念,完善自身個性特征,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馬利軍,黎建斌.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學業倦怠對厭學現象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 (03):131-134.[2]趙簡,張西超.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關系——心理資本的調節作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11):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