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萍
【摘要】意志力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志力是引導和促進孩子學習、成長的一種內驅力。學習意志的培養要充分挖掘本課程資源,聯系學生生活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展開翅膀,讓課堂成為智慧的沃土。本文教學實踐,以典型教學活動案例為例,從暖身活動,引出主題;校園AB劇,貼近生活;精彩預設,動態生成;賞識激勵,多維評價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讓學生破蛹成蝶,在蛻變后飛翔。【關鍵詞】學習意志;資源;動態生成;評價中圖分類號:G40
意志力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立場觀點信念,為實現某種目標而進行的各種努力行為的心理狀態。學習意志,則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實施、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排除干擾、克服困難,以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的心理過程。意志力較強的人,具有較強的持久力、斗爭的韌性、較強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意志力,是學生學習和將來事業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化蛹成蝶,經由撕心裂肺的掙扎過程,從原有的束縛狀態解脫出來,在某方面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脫胎換骨。尤其對于中學生來,培養中學生的學習意志,讓中學生在堅守與蛻變中飛翔,更具有實際意義,我們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意志呢?我有幸參加了2014年柯橋區綜合實踐教學評比,地點是柯橋區錢清鎮中學,我聆聽了《學習意志的培養》課堂教學活動,幾位老師通過活動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體會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通過活動,幾位老師采用不同的設計方法,殊途同歸,都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暖身活動,引出主題
在運動前暖身可以幫助肌體作好運動準備,同樣,在心理活動課開始時,我們也需要通過心理暖身幫助學生作好情緒和精神上的準備,以達到最好的團體輔導效果。
暖身活動的素材非常豐富,常見的暖身活動大致可分為游戲暖身、肢體活動暖身、音樂或視頻暖身三類。暖身階段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更不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但對于一堂心理活動課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對于暖身活動,教師僅僅圍繞學習意志的培養,開展暖身活動。
案例1:游戲:“站樁”
規則:雙手向前平伸,兩腳與肩寬相齊,雙腿盡量下蹲,上身保持相平,比誰堅持到最后。
游戲進行中,陸續有學生堅持不住,老師在游戲過程中不斷鼓勵:“一點點堅持,比別人更加堅強有力”“看誰堅持到最后”“最后,男生PK女生”……最后終于男生勝出,男生總共堅持了4分鐘。
案例2:活動:風雨變奏曲
老師先介紹活動原則:起風——摩擦
小雨一一指頭叩桌子
中雨一一拍大腿
大雨一一掌心鼓掌
暴雨一一跺腳加鼓掌
老師語言引導:話說,這一天天氣詭異。晴朗,早上風來了。涼意,走了兩步,下小雨,涼意更重了。不一會兒,中雨,可以用雨傘擋住。雨越下越大,趕緊躲到了路邊,可惜雨停了。跑到路上,突然暴雨來了,全身濕透了,真不是個好日子。
案例3:游戲:金雞獨立
規則:1單腿站立,另一腿的膝蓋水平放置。2不準依靠其他物體。3看看誰能站滿3分鐘。
心理活動課強調讓學生在師生和生生互動、交流、分享中獲得體驗,強化認知,從而達到緩解或消除學生心理困惑。案例1和案例3暖身活動都采取游戲的方式,通過鍛煉學生意志力的暖身活動后,讓學生分享活動后的體驗。比如案例1,老師讓學生分享體驗:你是否堅持到了最后?原因是什么?這個游戲中最深的體會是什么?通過暖身活動體驗,學生親自參與了活動,紛紛分享他們的體驗,比如:“很吃力,腿酸”“腳熱”“本來還想堅持,還是堅持不下去”……,老師采訪了堅持到最后的那位男生,男生說:“信念,一定要堅持到別人都坐下去的時候,我們在學習中也要堅持。”從學生的深刻的體驗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暖身活動與我們的主題學習意志的培養有密切的聯系,能夠能暖身活動順利進入我們的主題活動。
暖身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促成情緒接納。案例2風雨變奏曲這個暖身活動,學生根據教師語言提示做相應的動作,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演繹精彩,學生的熱情被激發,氣氛十分熱烈。
二、校園AB劇.貼近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游戲活動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分享,在分享中獲得心靈的成長。
校園AB劇是以增強學生互動參與、鼓勵大家對校園生活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為目的。每幕短劇之后都有一個問題,并配有A、B兩個選項供選擇,學生可以發表意見,以此形式新穎的校園談話類節目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審視自己,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案例2:校園AB劇:小明糾結的一天……
小明是八年級學生,上學期期末考,由于不用心,考完后,小明想下學期重新來學。于是,小明暗下決心,好好讀書。
小調查:有過小明這樣想法的舉手。(學生很多舉手了。)時間過得很快,馬上期中考了,小明制定了雙休日計劃。 第一幕:計劃 A:有想法,應該能夠很好地執行。 B:堅持不了,不能很好地執行。 教師統計。 第二幕:上午小明認真地學習,可是到了下午兩點多,小華約他出去玩,小華是小明很要好的朋友。小明接到電話后:
A:我今天有事,我就不來啦。
B:好,我馬上到。
老師:“小明有一點點猶豫,有一點點糾結。你會怎么選?”
教師統計,選擇A的15位學生。
第三幕:小明剛剛出門,這時媽媽剛好打電話過來,說:“今天上午你做了一上午的作業,表現很不錯,下午接著做,媽媽去買吃的,晚上給你做好多好吃的。”接下來:
A:打個電話給小華,不出門。
B:小明還是出門了。
教師統計:選擇A的27位學生。
第四幕:日子一天天過去,小明長大了。
習慣于選擇A:……
習慣于選擇B:……
小組討論:
學生紛紛發表觀點,習慣于選A的學生:“學生更有可能有計劃學習,有毅力,有恒心”;“長大后,只會學習,不會交往”;“考試更優秀,能夠找到好工作,但是朋友不多”……習慣選B的學生:“社交能力好”:“成績可能不夠理想,交際廣”….
案例中的校園AB劇,貼近學生生活。由于心理健康活動課是在期中考試前期開展的,學生都可能會有計劃、有行動地開展復習,而現在老師設計的校園AB劇恰好是關于學生期中考試前在家復習的情境,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正因為這個校園AB劇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學生反應熱烈,都積極反饋自己的選擇結果,而且通過小組討論,分析自己以后學習,社交能力,有效把學生的心理變化真實地反映才出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很多人還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但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學習計劃堅持下去。通常是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能堅持學習,慢慢會發現自己已經放棄自己的學習計劃。你會發現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包括我自己。而放棄的原因總是多種多樣,惟有持久的意志力,才能堅持下去。三、精彩預設,動態生成
心理活動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課程,處處蘊含著矛盾,其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平衡與突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課堂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案例1:意志是成功的堅石
名人習作:教師展示名人寫作所用的時間:
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8年
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2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
名人故事:視頻:突破人生邊界的人—尼克·胡哲
通過感人意志力的典范視頻,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下面學生在看的時候鴉雀無聲,深深得被尼克-胡哲的意志力所折服。
環節一:小組討論:
1這些名人故事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2你能給意志下一個定義嗎?
3意志與哪些方面有關?
環節二:小組討論:身邊體現意志薄弱的事。
是不是只有遇到強大的困難才會體現出意志,身邊的事是否也能體現意志?在你自己身上或者同學身上還有哪些類似的“小事”?
環節四:小結
意志是成功的基石。唯有堅持,就多一份成功。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份意志。
案例1中意志是成功的基石,精彩預設,環環相扣。正是由于開始讓學生了解了名人寫著作所用的時間,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寫著作:觀看了尼克·胡哲的視頻,雖然他失去雙臂,雖然他一度失去信心,然而尼克-胡哲憑借著他驚人的意志力,活出了屬于他自己的精彩。名人習作和名人故事,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有了共鳴。
小組討論時學生特愿意把自己對故事的啟示分享給同學:“生命有很多挫折,熱愛生命,殘缺的生命也有美好的未來。”;“信念,有了這種信念后,才能滋潤生命”;“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有常人沒有的意志,遇到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學生也給出了他們看過名人習作和名人故事后的意志的定義:“不要輕易放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生的回答多少令人折服,雖然和科學家給的意志的定義有差異,但學生給出意志的定義是從老師精彩的預設中感悟、表達出來的,是屬于學生自己原生態的思維創作。
學生討論分享身邊意志薄弱的事,也是有感而發。如上課亂說話;手機通宵;經常看小說;穿奇裝異服;不認真值日;一星期的零花錢很快花完了……,有了前面的情境預設,學生就很快表達出自己平時生活中體現的意志薄弱的事。
精彩的生成離不開之前的精心預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老師的精心預設,才有了后面設計金點子的精彩生成。精心的預設無法全部預知,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精心的預設也無法預知整個課堂的全部細節,所以作為老師也要能恰當地抓住生成的時機和資源,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賞識激勵,多維評價
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可以采用等級制評價,使用口試、觀察、訪談、作品分析和活動情況記錄等形式,避免筆試形式。在評價的內容上,不是單一地用“好”與“壞”來評價學生的操行,也不是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評價可以運用多維評價。
案例1:磨練意志,永不放棄1.磨練意志有哪些方法?2.自我意志訓練方案。
我選擇的小事:
預計達到的目標:
計劃分幾個階段:
計劃采取什么措施保證實施:
監督人在家中:在學校:
案例2:繪制我們的意志樹
繪制我們的意志樹,貼到黑板上。可以是曾經幫到過你的方法,想法,鼓勵,也可以是能夠讓你更愿意堅持的力量、愿望、期待。
學生紛紛寫出自己的觀點,如圖一,比如:“為了長大的你”;“我希望有更好的未來”;“期待老師的一句鼓勵”等等。
老師都注重對學生的多維評價,并不是簡單的好與不好,對與錯。案例1中磨練意志的方法,學生樂意表達:“周圍人監督。”“目標變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天堅持完成一件事”“不斷暗示自己,再堅持一下就完成了”哪些方法?等等,再動筆寫下自我意志的訓練方案,學生就很容易寫出來。案例2老師在黑板上呈現意志樹的樣子,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把自己的觀點貼到黑板上。最后呈現的意志樹,這棵意志樹既是學生學生觀點的表達,又是對學生活動一種肯定的評價。
通過這種評價方式,讓不同層次,不同特點,不同特長的學生充分認識和肯定自己,使個體的潛能和個性特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意志品質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素質,它在人們調動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實踐中體現出來。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勞動、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個體意志的培養就蘊含其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才是意志力的完整體現。心理活動課來源于生活的資源因其貼近學生生活,比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能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聯系實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幾個案例總體來講,有活動設計,有評價,有學生思維的生成。我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話:“不經歷風怎能見彩虹”。如果我們充滿斗志,充滿自信地向心中的理想進發,沖破重重困難,不斷探索、實踐、創新,才能促使我們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意志及意志行動,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化成美麗的蝴蝶。
參考文獻:
[1]潘素菊.淺談學生學習意志的培養[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1.[2]胡慶芳,賀永旺.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