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茗
【摘 ?要】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呈現出六個方面的新特點,即形成務實而明確的目標、內容更為豐富、交往對象多樣化、方式更為多樣、加強與大國大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和注重加強經驗交流。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特點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外交逐漸擺脫了既往政府外交關系的冗多限制,其深度和廣度、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務實而明確的目標
新時期我國政黨外交目標是在保護我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統籌全人類利益。這一目標較之以往更為務實、更為明確。國家利益是一切國際行為體進行活動的根源動力。正是在維護和爭取更多國家利益的驅使下,各類國際行為體才會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各種手段進行各種國際行為,因此維護國家利益亦是政黨外交的最高準則。胡錦濤同志也多次強調政黨外交要服從服務于國內發展大局。
二、內容更為豐富
新時期中共政黨外交的內涵更加豐富,逐漸擺脫了過去僵化死板的內容。新時期新型政黨外交不僅使這種上層領導之間的交流更加多樣化、自由化、便捷化,更為重要的是添加了與各國政黨及跨國政黨組織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技術方面的交流、合作與援助。通過多樣化的交往形式,各國政黨團體與組織之間可以就彼此關切的重要問題、相關事件進行充分的討論與溝通。尤其是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時,各國執政黨之間的交往可以擺脫政府外交繁雜的形式,迅速掌握有關方的態度,對于處理危機事件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三、交往對象多樣化
我國曾經在建國初期基于特定的歷史背景,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充分重視與社會主義政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黨外交的對象也更具開放性、多元性特色。我黨不僅繼續鞏固通過長期建立起來的與社會主義政黨之間的友好伙伴關系,而且在新的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增進與發達國家執政黨及在野黨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同時,我們黨和國家關注到我國仍將在一段時期內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事實,認真發展同其他發展中國家政黨之間的關系,進行相關方面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欠發達世界的共同發展。
四、方式更為多樣
隨著政黨外交內容的豐富,新時期我國政黨外交的方式日益呈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既往中共政黨外交的主要方式是與各國政黨領導人通過一系列的政治對話及討論探討執政黨執政經驗以及領導人決策經驗等。新時期我國政黨外交在加深這種政治上正式的交流互訪活動同時,更加注重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深多邊之間的了解,如積極發展與相關政黨的議會黨團、選民團體以及政黨下設的研究院、黨校、基金會等組織進行溝通的項目。領導人定期互訪、學術討論、經貿合作、文化交往等形式在新時期豐富了傳統單一的政黨外交的方式,使中共的政黨外交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開拓創新、開放包容的嶄新形象。
五、加強與大國大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更加注意培養同大國大黨之前的友好合作關系,尤其關注到同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政黨之間的相互信任與了解。在此實踐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中共與其他大國大黨之間的機制化交往格局。這也成為我國政黨在新時期逐步邁向成熟的標志。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大國大黨尤其是執政黨對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國際局勢的走向。因此,中共加強與大國大黨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彼此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可以明確相關方對重要國際事件的態度和利益關切點,從而有助于我國綜合考慮做出兼顧國家利益和國際利益的外交決策,對政府外交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
六、注重加強經驗交流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迫切希望借鑒中國崛起的經驗。因此在這一時期政治上各國政黨交流治國安邦的執政經驗成為中共政黨外交的主要特征。在各國政黨相互交流經驗的同時,我黨也關注到當時國際社會的新形勢,注意到其他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取得的成績,從而為增強我黨執政能力、避免重蹈覆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經驗。
進入21世紀以來,政黨外交的交流領域逐步擴展,逐漸形成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全方位發展的政黨外交的新格局。這些政黨外交不僅在政治上交流了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而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相關國家之間的雙邊或多邊經貿合作、文化上的溝通與理解,推動了中國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蕾蕾.淺談中國特色政黨外交的探索歷程[J].軍事歷史研究,2011(1):26.
[2]劉玉瓊,李爽.論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政黨外交[J].新疆社科論壇,2002(4):48.
[3]任楊文.試論冷戰后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的新發展[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