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魏麗娜
摘要:新時期,通過黨員導師示范作用對大學生培養模式進行探索是增強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文章以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對紡織類專業大學生的“黨員導師制”進行研究,對多年來實行“黨員導師制”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并針對現行體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黨員導師制;紡織類專業;黨建
針對目前高校黨建工作培養模式單一,思想與專業分離,傳統政治培養方法滯后的情況,學院將基層黨建作為黨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斷探索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路,積極實施“黨員導師制”培養計劃,這不僅僅是黨建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創新,更是提升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黨員導師制”的初步探索
何謂“黨員導師制”?首先,單純的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14 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其后被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相繼采用,并在 20 世紀初開始出現在中國。而“黨員導師制”則是在近期新環境新形勢下,在原有導師制基礎上,將黨的思想綱領融入其中,順應中國時代潮流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學生培養體制。筆者認為“黨員導師制”是從黨的發展源頭上健全完善黨員長期受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永葆黨組織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它由黨支部選拔經驗豐富、綜合素質突出的骨干教師任命為學生導師,通過教學實踐以及思想引導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學院黨建水平。
在高校中實行“黨員導師制”有助于把政治培養轉化為“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術水平、創新思維能力”等復合素質培養。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黨性教育,每學年黨員導師們對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成才目標,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院領導班子、系主任、骨干教師擔任“黨員導師”進行專業教育解決學生學業導航問題,并積極邀請專家學者、成功校友、著名企業家進校園,開展紡織專業論壇,為學生學業做好制導。同時,學院定期開展“金絲線”科技論壇,黨員導師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社會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近三年,在黨員導師的引導下,學生申報課外科研項目200余項,發明專利10余項,獲國家級、省級“挑戰杯”賽事各獎項20余項,暑期社會實踐隊連續多年獲“湖北省大中專學生優秀實踐團隊”榮譽稱號。
二、“黨員導師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學生思想觀念多元化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挑戰。“黨員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也也存在以下問題:
1、“黨員導師”先鋒模范作用難以發揮。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目前高校師生比失衡,導師資源相對不足。學院自推行導師制以來,雖已全覆蓋47個行政班,但導師的選配以班級為單位,導師很難針對具有30多名學生的班級進行個性化引導,同時擔任導師的教師不僅要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從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養等工作,這使得本來就因為師生比例失衡造成的困境更加窘迫。
2、“黨員導師”指導方式單一。高校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主要由輔導員、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思政工作人員擔任,教師則主要負責授課和科研,教書育人出現脫節現象,黨員導師制的出現正是充分利用了黨員導師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專業背景來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由于黨員導師資源的匱乏使具體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指導內容沒有系統化,顯現出隨意性、間斷性的現象。同時,指導時間不固定,不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指導方式上無創新,沿用傳統的尊嚴教學模式,互動意識淡薄。
3、“黨員導師制”活動形式單一。通常采用講座或者談話,枯燥無味,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關注度不夠,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造成導師很難進入學生內心,無法詳細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4、考核制度和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黨員導師制”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實施“黨員導師制”、實施后如何評估以及學院應該提供哪些條件等都還在探索階段;同時由于“黨員導師”師資不足導致同一導師所帶學生過多,不能面面俱到;培養階段單一,針對性不強。
三、“黨員導師制”的具體改進措施
1、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加強學生的黨性教育。從理論上說,學生個性多元化的要求與其自身的素質相對應。人的思想是以道德為核心、以信仰為支柱的精神系統,道德規范的認同和內化,理想信念的樹立等幾個方面,與之相對應是德育,就是怎樣做人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1]具體地說,在現代化的思想教育中,學生已經不再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動發展的個體,學生發展是由其內在動力所決定的。任何外在的促進力量必須通過其內因才能起作用,抓住學生的內在動力,輔之于外在的動力,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從實際情況來看, 新時期高等院校的學生個性呈現多元化,黨員導師需更加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因勢利導。
2、進行雙向選擇,實行黨員導師與受教學生的雙向監督,提高互動性。成立專門的考核小組,對導師們的工作成果進行考評,考評時聽取學生意見;當學生認為導師不能很好的勝任自己的輔導工作時,可通過考核小組向導師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員導師和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促進黨員導師和學生的夠溝通與交流;若問題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可以向導師考核小組申請更換導師。[2]只有切實做到緊貼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學生發展方向,才能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方向上蓬勃發展。
3、“黨員導師”分階段進行針對性指導。學院有針對性的對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不同特征進行指導。對于剛剛從高中那種高束縛模式下解脫出來的大學新生來說,無論是思想理念、學習方式或者日常生活,都迫切地需要老師的耐心指導。大一進校黨員導師應組織如何適應大學生活的專題講座,從學習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幫助新生適應角色的轉變,同時對于新生在除輔導員外每個班級都有一名專業導師,在輔導員進行思想引導的同時,專業導師也要對學生在專業方向上進行引導,通過黨員導師與班級一對一的形式,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加強與黨員導師的溝通了解,寓教于樂,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達到效果。對于高年級學生黨員導師應對其進行專業輔導、學術引導、就業指導等。
4、堅持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形式多樣的活動開展。經過不斷的摸索與總結,學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紡織專業科研、社會科學調查、文化體育活動等特色活動體系,例如定期舉辦“金絲線”科技論壇,邀請各紡織高校專家學者和著名紡織企業家、企業高管來院為學生講學;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在活動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與指導,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成立黨員導師制活動小組,負責黨員導師制的日常管理、材料整理調研活動以及對后進學生的專門輔導等。
5、注重實踐,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黨員導師積極帶領學生進企業、下車間參與實踐,并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導師科研項目。針對紡織專業學生對實踐要求較高的特點,學院與武漢江南集團、福建鑫華有限公司等眾多優秀知名紡織企業結成對子,大力促進產學研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結語
“黨員導師制”是一種有效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工作方法,有利于黨組織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培養和儲備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何秋香.論黨建導師制在高職學生黨員教育中的作用[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第12卷(總第46期).
[2]劉蔚.黨員導師制在黨建工作適用性研究[J]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 2011.2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