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求忠
摘要:美國高等院校大部分面向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行學術評議會(國內又譯作“教授會”)教育管理制度,注重通識教育和“啟發式”教育,學生呈多元化趨勢,推行高校專利轉化,就業與校友會緊密相連。美國校園環境幾乎都是無墻的,許多建筑是由校友捐資籌建,每所高校一般都有一個學生活動中心,還有專門的校園廣告墻。美國具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把學生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校園環境;校園文化
2014年8月,武漢商學院派遣16位教師赴美進行本科教育建設培訓,其目的是了解美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相關的流程及管理,以及實際方法,同時還實地考察、訪問和會見各類教育機構與專業組織。我們共訪問19所各類學校,其中專門學習培訓5所、訪問交流8所、參觀考察6所。這里主要談談美國教育的特點、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
1、高校的大體分類
美國高等院校大約有4400所,其中4年制本科約有2774所,2年制學院約有1721所。但是大部分學校是面向社會的,培養應用型人才。
研究型大學有具體其指標,一個大學如果有學科齊全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論壇) 教育,并立足于突破性研究,即為“國家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ies)。哈佛、普林斯頓位居榜首。如果你的學校有學科齊全的本科專業,生產一定數目的碩士學位但只有很少的博士學位,那就是“碩士大學”(Masters Universities)。
剩下的本科院校要有一定比例的學士學位。還有一部分學院生產一半以上的人文學士學位,故稱為“人文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
更多的學校是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和一些職業學校或專門學校。美國大約有1700多所社區學院。這些學校的學費相對便宜。兩年后一部分畢業生可轉到本科院校,學分照算。另一部分畢業生以他們學以致用的知識和技能直接進入工作崗位。
美國也沒有國立大學,只有私立大學和州立大學(公立)之分。私立大學又分為盈利和非盈利大學。私立大學(40%)的數量比州立大學(60%)多。私立大學教育經費與政府無關,學費頗貴,尤其名校,已達每年40000美元以上。州立大學教育經費來自州政府撥款,本州內的學生可減免學費。通常情況下,一般的州立大學由于學費便宜,學生較多,而一般的私立大學由于學費較貴,相對來說學生要少些,但教育質量卻是多數私立大學要比州立大學的要好。
2、大學管理制度
美國大學管理制度是學術評議會(國內又譯作“教授會”)制度。美國大學管理有以校長為首的行政權力系統和以評議會為代表的學術權力系統。大學內的學術事務和行政事務往往交織在一起,很難截然分開,有些學術事務決策后還要通過行政系統去實行,校長成為協調、溝通學術系統和行政系統的關鍵角色。因此,校長一般是評議會的職能成員,主持和召開評議會會議。一般而言,評議會負責管理學術事務,但是評議會也任命教師參與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委員會,從而保證教師能參與某些重大行政事務的決策。由此可見,在美國大學中雖然有學術權力系統和行政權力系統的劃分,但是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管理共享。
3、注重通識教育
以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核心的美國大學教育可理解為“素質教育”、“通識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內的課程。在進行了足夠廣泛的學習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深入學習。這種通識教育的好處在于,學生不必在申請入學時就確定專業,解除了國內高考學生入學前必須選擇專業的限制。這不僅讓學生能了解到不同的學科,擴展視野,也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考慮和體驗、權衡和選擇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未來職業。
4、“啟發式”教育和學習
美國課堂注重通過教授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進行“啟發式”教育和學習。美國的大學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基于此設置的各種類型的討論課和專題研究獨具特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任何“奇思異想”都會得到尊重鼓勵,由此充分調動學生們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5、學生多元化
美國注重國際學生的培養,學生呈多元化趨勢。不管是私立大學還是州立大學,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都在不斷擴大國際學生的招生。即使是小小的社區學院也會有國際學生的蹤影。這可能和美國的自由教育體制有關聯,也可能是因為美國欲把美國的影響擴大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有關。但無論怎樣,教育國際化在美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土壤。
6、校友會與就業
在美國,通過校友找工作,是很多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美國高校很看重校友網絡,校友們很樂意為本校畢業生介紹工作、提供實習的機會、向本公司推薦、提供就業信息。校友們自己也知道,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地位,也影響到作為校友的榮譽。不光是在美國,歐洲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每年都向所有校友發送最新的校友名錄,并鼓勵在大公司任職的校友優先考慮錄用本校畢業生。
7、推行高校專利轉化
在美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專利轉化都非常成功,究其原因有如下的幾個方面:有較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如1980年之《拜杜法案》;有專業的組織機構,如:大學技術管理者協會、技術授權辦公室;有充足的經費支持,如來自于聯邦政府、州政府、大學自籌、企業資助;有效的激勵政策,例如有的學校拿出專利轉化所得的一部分或全部獎勵給發明人,使其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專利轉化的研究中去。endprint
二、美國校園環境的建設
1、無墻的校園
進入美國多數的校園,均沒有發現其圍墻或柵欄。有時候,你進入了校園里,但仍然給人的感覺是在街上或在花園里。美麗的校園里,到處可以看見令人爽心悅目的草坪,而草坪里總是有許多學生圍在一起進行活動,可能探討某個課題,也可能是在上課。人行道路邊經常可以看到長椅。也可以看到與此校有關的人物雕像。干凈而富有人文景觀的校園,也不缺乏自然之美。
2、校友資助的建筑物
美國校園的許多建筑均是由校友資助建造,這一點與中國大學校園建筑主要有政府出錢建造完全不同,值得我們深思。這說明,相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美國學生對于母校更具有感恩情結。
3、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
在美國,幾乎所有大學均建有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中心提供大量的桌子和椅子,有圖書館,可以進餐、購物、學習,等等。
4、專門的校園廣告墻
美國校園的重要建筑或建筑群有專門的校園廣告墻,這種廣告墻與眾不同,有大有小,有寬的也有窄的,學生把寫好的廣告用訂書機釘上去就行了,干凈環保。
三、豐富多彩的美國校園文化
1、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美國學生除了學好書本知識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補充。據統計,一半以上的學生每周都要參加這類活動,它已成為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園文化活動種類很多,有的是由校方或院系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而組織的。例如,由校內外藝術團體舉辦的演出,與地方社區或其它院校師生進行的聯歡、交流,由校內外名人學者主持的系列講座、專題演講等等。但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組織起來為滿足個人興趣愛好需要的文化活動。所有這些活動的特點是以大學校園為基地,用校園文化活動把學生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2、校園文化使學校和社會聯成一體。
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學生和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從不同側面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所有這些都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并在這個過程中經受鍛煉,積累了經驗,大大地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而我國大學生長期處于封閉的校園里,對社會知之甚少,走上工作崗位后,大部分學生至少需要經過2—3年的“斷乳期”,因為心理的不適應,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和才力。我們應該在校園中增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擴大學生參加社會鍛煉的人數和范圍,讓他們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接受社會大學的教育,增加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創造知識和財富的能力。
四、美國高等教育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
事實上,美國高等教育和校園環境與文化建設的特色不僅上述這些方面,筆者所談也僅僅是冰山一角。然而,這些特色給人透露出了美國的信息不僅僅是美國教育體制,而且也體現出了美國更深層次的政治、經濟、社會價值觀。了解美國的現行高等教育體制,對于我們國家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例如,美國高等教育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得到了加強,強調教育的職業化,這對于中國高等教育來說確實是一個催化劑。目前中國也在強調應用型本科教育,同時使許多地方高校轉型成為以培養應用型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美國高校中的私立學校比較多,而中國相對來說要少,但中國對于境內私立學校的設立給予大力支持。可以這么說,我們從美國那兒學到了很多東西。
然而,有一點中國始終不受美國的影響,那就是美國的無墻校園。在中國,如果你的校園不用圍墻封閉起來,那么就是一個笑話。這可能和我們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有很大的關聯。其實,從某程度上說,這就是千百年來封建的余留。當然,我們深信,總有一天中國也會盛行無墻校園!
[參考文獻]
[1]孫慧玉. 美國高等教育的一些鮮明特點及其啟示[J].教育與現代化, 2008(06).
[2]馬琴.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探析[J]. 中國成人教育, 2010(03).
[3]孟令國; 張繼平.從學術評議會看美國大學學術管理——以加州大學為例[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