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杰
摘要:文章首先以眾所周知的體育比賽戰術運用作為類比,簡要論證了協同配合在社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文章以多年工作實踐為依據,從社區教育工作如何與市、鎮兩級領導配合,社區教育工作如何與集鎮各職能部門配合 ,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自身的相互協同配合三個方面,從而產生了一加一結果遠大于二的工作成效,闡述了協調配合是社區教育工作基礎的論點。
關鍵詞:社區教育;協同配合
長跑是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的傳統優勢項目。英國選手在實力上不一定比非洲國家強。然而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上,英國選手法拉7赫在美國選手的配合下,突破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選手的包圍,取得男子5000米與10000米的冠軍。體育項目,不同國家的運動員通過戰術掩護,形成戰斗力,獲取成功。
社區教育是在社區中,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開展旨在提高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
與體育比賽同樣的道理,在一個社區中,教育對象人員多,教育內容廣,目前單薄的專職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并不能面面俱到地做好各項教育工作,只有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協同配合,把個人努力融入集體智慧,形成合力,才能做好此項工作。下文著重從三方面談談社區教育的協同配合問題。
一、與領導配合,做強社區教育工作
教育局是社區教育的領導單位,在與市局領導協同配合中,市局領導提供政策指導,讓社區教育有更好的發展機遇。鎮政府也是社區教育的領導單位,分管教育的副鎮長還是社區教育中心主任,與鎮政府領導協同配合,則可以獲得物質與技術等現實支持,讓社區教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上世紀九十年代,白兔鎮農業結構調整如火如荼。很多農民自發尋求和引進如草莓、葡萄、特種花卉等等多種項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涌現了一批勇闖致富路的開拓能手。上蘭村貢承香更依靠特種花卉種植,榮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稱號。然而大部分農民由于眼界不開闊,思路不廣,沒有統籌計劃,或者沒有技術,只能跟風發展。這樣,產生的后果就是要么產品品質低劣,要么部分產品積壓滯銷,甚至把有些優勢項目做得泛濫了,優勢不再。
為改變這一局面,我們社區教育(當時稱成教中心)工作者為了全鎮農業走上有目標、有規劃、高科技、高品質的發展道路,有了成立一個農業科技實驗與示范性質的基地的想法,爭取做農業優質項目的探路者、農業科技的研究者、農民致富的服務者。成立基地需要有相應的土地與資金以及技術支持。為此,我們與市局、鎮政府兩級領導進行了溝通。當時的局領導的表態是:開啟民智為農民服務,這錢花得值,怎么花都不可能浪費。鎮政府領導當即劃撥了相應的土地,成立了白兔鎮茅莊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并選派技術人員、本地農業開拓成功人士、聘請農業專家作技術指導。如今,我們的基地引進、選定的優質農業項目覆蓋整個白兔鎮,輻射周邊地區。基地培養的種植能手不僅在本地大展身手,甚至被蘇北寶應等地作為技術人才引進過去。
二、與部門配合,做實社區教育工作
鎮各職能部門工作都具有時效性、實用性、針對性、方向性等特點。社區工作本身就是要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社區全體成員為對象,開展旨在提高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成員的全面發展和社區可持續發展。如果缺少各部門的協同配合,社區工作就會形成閉門造車,做無用功的局面,甚至犯方向性錯誤。所以,必須與集鎮各部門協同配合,才能把社區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例如,實用技術及相關的培訓要與農服中心相配合;勞轉、創業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培訓要有勞保所協同;婦女方面的培訓要婦聯的支持;老年教育與老齡委工作相結合;家長學校應該與學校、幼兒園共同合作。
為做好與各部門的協同配合,我們建立了與各部門之間的定期與不定期聯絡機制,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才會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創新工作的能量。這樣,我們的社區教育工作總能夠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有的放矢,與集鎮各部門的工作需求相吻合,因此能夠得到各部門的協助、配合,做到工作的優質、高效。
例如,大棚草莓剛引進到我鎮時,我們從農服中心了解到,有些種植戶的草莓葉片瘋長,卻不開花不掛果。我們與農服中心相關人員一道,及時查閱相關資料、請教有關專家,攻克了理論知識,并組織了關于花芽分化的知識培訓。根據部分農民資金缺乏的實情,我們幫助他們采用在草莓苗床周圍種植玉米,利用玉米秸稈代替遮陽網的措施,從而解決了大棚草莓種植的這一技術難題,獲得了農服中心的好評和農戶的信賴。從那以后,農服中心有任何信息,都愿意與我們社區教育中心分享,而農民朋友在遇到技術難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到我們基地去取經。這樣的配合,就使我們的社區教育工作走上了扎扎實實良性循環的道路。
三、與同事配合,做好社區教育工作
社區教育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工作隊伍要緊縮得多,而工作對象、工作領域卻又相對寬泛得多。由于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域、對象往往相互重疊,所以在社區教育人力資源的運用上,既要做到合理分工,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各盡其才,發揮主動性,又要做到同事門之間相互協同配合,形成合力。
我們的工作的第一原則是:讓熟悉的人分管熟悉的事。如,按家庭住址負責各村級社區工作領域、按年齡分配工作對象、有親朋在企業的負責企業工人培訓……。這樣分工的優點很明顯:工作上手快,工作阻力容易克服。
我們更強調第二個原則:讓所有的人熟悉所有的事。這是由社區工作的性質決定的。當工作范圍、教育對象發生重疊時,人人都可以是有一定素養的配合者,容易形成工作合力,不至于出現外行幫倒忙現象。為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工作中對工作人員采取的方法被形象地稱為“壓擔子”和“牽鼻子”。 “壓擔子”就是故意讓工作人員去完成非自己分工內的任務。“牽鼻子”就是每次被“壓擔子”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得到行家的指導和幫助。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后,同事們對彼此工作范圍、工作性質、工作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相互之間也更容易相處與配合,有需要時大家都有能力圍繞同一個工作中心運轉。
由于我們在工作中強調協同配合、工作方法中注重協同配合,創造出了領導大力支持、集鎮各部門積極協助的優良工作環境。而且,我們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在所有工作領域中,雖然不一定是專家,但至少都是有一定素養的行家。所以我們社區教育的各項工作都能夠得以順暢、高品質地開展。
從2005年開始,我們一直堅持每年舉行兩次社區教育委員會會議統籌、安排、交流、協同做好年度和分年的工作。07年年底,我們爭創省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并通過復檢、爭創省級社區教育中心、成為鎮江市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09年上半年,我們首期syb培訓班,此后每年3-5期。通過5年多的培訓有300多名有夢想的居民當上老板。每年5期左右的舉辦外來務工人員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很受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歡迎。每年舉行全面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并進行“三項學習型組織表彰”,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廣場舞組織骨干培訓班并利用居民學校推廣;“夕陽紅”老年活動采用長班與定期活動結合;電腦培訓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發揮居民學校的優勢隨到隨學有成效。2014年我們省級課題順利結題,在葡萄的二次掛果、新品種的擴繁及葡萄連動棟水平棚架建設的運用與推廣中作用發揮明顯。
雖然本文只談了社區教育工作在協同配合上的三個方面。但是,協同配合其實是扎實做好社區教育各個方面工作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機制》,作者:北京市洋橋學校 張然然.
[2]刊名: 金田 文章《實現社區教育協同供給的意義探尋》,作者: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汪丹 嚴曉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