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習華
摘要:執政黨如何從理論上統籌解決持續執政,本文開創性提出“執政自覺”這一理論框架,探討增強執政合法性問題。
關鍵詞:執政自覺;執政合法性
現代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政黨政治。參政是政黨的存在狀態,執政是政黨的追求目標。在現代政治文明熏陶下,政黨的下野不是政黨的滅頂之災,政黨的上臺也不是政黨一牢永逸的標志。政黨在長期的競爭中心態從容,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妥協,以平常心面對執政與在野。政黨在反復的上臺下野過程中,對于執政的自發慢慢向執政自覺轉變。
那么什么是執政自覺呢?執政自覺就是對于自己的執政地位的全方位的自覺。包括執政環境的自覺,執政基礎的自覺,執政風險的自覺,執政形象的自覺,執政資源的自覺,執政功能自覺。在今天,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自覺就是黨在執政過程中,執政思維定位在自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的建設型而不是革命型政黨,執政行為就是順應執政環境變化,通過鞏固執政基礎,整合執政資源,提升執政形象,降低執政風險,最終增強執政合法性,實現黨的執政目標的過程。
一、中國共產黨執政自覺的歷史回顧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在1921年登上歷史政治舞臺,歷經坎坷曲折艱難險阻走過了90多年的輝煌歷程。在黨的一大上,黨就提出了自己的目標,長期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近期目標是奪取全國政權取得執政地位。這內在的邏輯就是通過執政目標的實現,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去實現共產主義。這種執政自發性標志著執政自覺的萌芽。面對國內軍閥混戰和外敵入侵,面對社會制度的天然缺失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共產黨更加強調執政的重要性和緊迫感。通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最終以革命武裝奪取了全國性勝利,成為執政黨掌握全國政權。
就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代表黨中央作全會工作報告,看出了黨所處的環境和自身地位即將發生根本變化,黨的任務也將由革命轉為建設,特別在取得巨大勝利的的同時更不能驕傲自滿,看到了執政風險和執政形象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標志著黨的執政自發向執政自覺轉變。這種執政自覺,不僅使黨取得革命勝利,也保證了黨順利執掌全國政權。
但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在社會主義建設高歌猛進成績斐然之時,由于黨在由一個代表無產階級的革命性政黨轉變為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利益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執政黨過程中,剝削階級已經作為一個階級被消滅,革命性破壞性應該要讓步給執政的建設性。但隨著大躍進的提出和階級斗爭的擴大化,最終出現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十年文革”,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在嚴重的物資匱乏,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較長時期的停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標志著黨作為執政黨的執政自覺的出現,因為她開始停止了階級斗爭,開始進一步鞏固執政基礎整合執政資源,在科學判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流的基礎上,順應執政環境的變化,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之路。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黨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執政自覺的基本成熟。這種執政自覺首先是對自己執政地位的自覺,以經濟建設取代階級斗爭的革命,強化了民主集中制反對個人崇拜。從此中國進入了震憾世界的發展洪流,通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巨頭,人民生活水平進入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并且繼續追趕世界發達國家,不斷地實現超越。
二、執政自覺的重大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有無執政自覺,對于執政黨而言,意義重大。
1、 執政自覺能夠讓執政黨始終把握執政目標
執政是執政黨通過執政來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的手段,執政在現代政治文明中從來不是政黨的終極目標。但因為政黨特別是革命型政黨,在實現執政目標過程中,因為所處的的政治文明不足的歷史現實性,政黨經過被“非法”“打壓”,甚至從肉體上被消滅的恐怖時代,革命黨成為執政黨的歷史往往既是一部被無情鎮壓的血淚史,也是一部以革命暴力推翻反革命暴力的歷史。并且在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之后,幼小的新生政權往往還會被原來的政治力量扼殺。所以革命黨在成為執政黨后,對執政地位的取得和保持高度警惕,執政作為實現黨的綱領和目標的手段,也不自覺的成為黨的重大確保的目標。所以從歷史上看到,在取得執政地位之后,黨的中心工作和應該處理的主要矛盾可能會發生動搖。而執政自覺能夠讓黨始終把握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產力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矛盾,而不是階級矛盾,始終把握黨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而不是階級斗爭。這種執政自覺必然會極大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必然會壯大社會主義經濟科技實力,增強國家軟實力,為實現未來的長遠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執政自覺能夠讓執政黨不斷順應執政環境
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正處于深刻的變化之中,以往的經驗往往很容易成為以后的教訓。西方因此提出打造學習型組織的第五項修練,這是一種管理上的自覺。作為一個執政黨,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自己的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也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以不斷順應執政環境的變化。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蘇東巨變,本世紀之初的顏色革命茉莉花革命,都是因為執政黨固守自己的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在變化的時代以不變應萬變,最終被時代拋棄。
3、 執政自覺能夠讓執政黨持續整合執政資源
中國共產黨在沒有取得執政地位的革命時期,就懂得不斷的整合革命資源,建立起最廣大的統一戰線。在取得執政地位后的初期,毛澤東也提出了不要四面出擊的思想。革命時期因為高度的革命風險,所以要做到打擊必須打擊的革命對象,最大限度的爭取自己的朋友。執政時期為了爭取最大的執政合法性,執政自覺能夠讓執政黨持續整合執政資源。因為缺乏執政自覺,執政黨很容易壟斷執政資源,造成一黨獨大甚至為所欲為的局面。
4、 執政自覺能夠讓執政黨降低執政風險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永固的。革命時期有革命風險,執政時期有執政風險。這種風險,一是給國家民族和人民帶來的風險,二是給自己帶來的風險。執政自覺首先能夠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執政形象,提升自己的執政成效,取得良好的執政成績,從而降低自己的執政風險。特別對于目標長遠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不是一時一地的二人轉游戲,而是要不斷地為人類的最終走向創造條件,缺乏執政自覺就很容易陷于目標上的唯心主義、過程上的經驗主義、方法上的僵化主義模式。
三、進一步提升執政自覺的方法途徑
從執政自發走向執政自覺,這是一個執政黨真正成熟的標志。提升執政自覺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途徑。從全球和歷史視野出發,借鑒政黨政治的共同規律,提升執政自覺可以從下面三方面出發。
1、加強執政自覺性教育。執政自覺是執政自發的升華,執政自發作為執政本能是不需要學習的。但執政自覺是對執政規律深刻的把握,是對執政環境的敏銳的感知,是對執政資源的合理整合,是對執政基礎的持續鞏固,是對實現執政目標的科學達成。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將自己打造成為學習型政黨,其中執政性學習教育應是題中之義。
2、建立執政自覺性機制。執政自覺對于執政黨黨員,靠的是自覺,但對于一個組織,靠的是機制。組織學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沒有相應的機制,組織即使擁有良好的理念,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種機制,首先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制度之間的無縫對接。只有建立起執政自覺性機制,執政自覺就將會不因個人意志和好惡而得到貫徹和堅持。
3、營造執政自覺性氛圍。提升黨的執政自覺,還需要大力營造執政自覺性氛圍。一切有利于執政自覺的思想行為要得到肯定和支持,一切不利于執政自覺的要得到批評和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