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軒 張健妮 何雨韓
摘要:“三嚴三實”的踐行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作為與“三農”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村黨員干部絕大多數能自覺踐行“三嚴三實”,但在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與困難。本文以陜西省橫山縣趙石畔鎮為例,對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制約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主要因素,并探究出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三嚴三實”;農村;黨員干部
一、 研究概述
“三嚴三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新階段創新和發展黨的作風建設理論的重要成果,是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三嚴三實”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在自律和外在約束有機統一的整體,“‘三嚴指向主觀世界的改造,是內在要求;‘三實指向客觀世界的改造,是行為取向”。①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和深化,是持續深入推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內政治紀律的重要抓手。劉少奇曾經指出:“共產黨員,是近代歷史最先進的革命者,是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現代擔當者和推動者。”②“三嚴三實”是共產黨人履行崇高職責的重要保證,踐行“三嚴三實”是黨員干部的終生必修課。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1號文件更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12年鎖定“三農”問題。中央組織部2015年6月底發布的《201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779.3萬名,其中農牧漁民2593.7萬名,約占黨員總人數的29.54%。③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不但是黨密切聯系農村群眾的樞紐和橋梁,而且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中流砥柱。農村黨員干部先進性、純潔性保持的好壞和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好壞,不僅對黨在農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有直接影響,還切實關系到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富裕、農村的穩定。
當前,農村黨員干部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同志能夠自覺將“三嚴三實”作為修身正己、廉潔自律的行為準則,找準自身定位,明確職責擔當,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中較好地發揮了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但不可否認,少數農村黨員干部由于某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和主觀因素的影響,未能夠認真踐行“三嚴三實”,甚至對“三嚴三實”置若罔聞,不講黨性修養,理想信念空虛,生活腐化墮落、思想道德敗壞,對黨在農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并嚴重阻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不能忽視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更是要深入到農村黨員干部中去。搞清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現狀,分析制約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此同時,探究出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的可行性建議亦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
二、 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現狀的調研
本文的調查對象是戶籍所在地為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趙石畔鎮的農村黨員干部,調查對象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獲得。我們總計發放問卷達120份,回收問卷112份,其中有效問卷105份,問卷回收有效率達到了93.75%。我們隨機訪談10人,其中有8人就與我們討論“三嚴三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一)趙石畔鎮農村黨員干部基本情況調研
通過分析調查所得數據我們發現,該地區農村黨員干部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且多數受教育程度較低。在105名調查對象中,女性黨員人數僅占約23.8%,就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下者僅占到17%,而45歲以上者占到了72%,而這其中60歲以上者就占到29%。從受教育程度來看,近七成被調查者為初中或小學及以下學歷,學歷在初中以上(不含初中)的只有約三成,而這其中僅有不超過8%的調查對象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二)“三嚴三實”總體踐行情況調研
從對“三嚴三實”基本知識的了解來看,絕大多數農村黨員干部對“三嚴三實”或多或少的有所知曉,鮮有對“三嚴三實”一無所知的。趙石畔鎮的調查顯示,約有77%的調查對象表示通過報紙、書籍、電視新聞等途徑對“三嚴三實”這一概念耳熟能詳,其中有約57%的調查對象能夠精確表述“三嚴三實”的核心內容,40%的調查對象能夠較為準確的闡釋“三嚴三實”的基本內涵及內在要求,23%的調查對象能大致準確定位“三嚴三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從對踐行“三嚴三實”情況的評價來看,“三嚴三實”在農村黨員干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貫徹落實,但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當被詢問對于本地區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情況的總體評價時,只有約23%的調查對象認為總體情況較好,而有將近77%的調查對象對本地區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總體情況持保守評價,認為一般或較差。這充分表明雖然“三嚴三實”的踐行工作在農村初有成效,但依然非常有必要繼續加強在農村黨員干部中宣傳貫徹落實“三嚴三實”的工作。
調查還發現,在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實際過程中存在不均衡現象,主要表現為不能做到六位一體、齊頭并進。例如,當被問及本地區農村黨員干部在“三嚴”中哪一條貫徹落實的最好時,54%的人認為是嚴以修身,而幾乎沒有人認為是嚴以律己;當被問及本地區農村黨員干部在“三嚴”中哪一條貫徹落實的最差時,則有超過57%的人選擇了嚴以律己,這說明該地區農村黨員干部踐行“嚴以修身”的情況明顯優于“嚴以用權”和“嚴以律己”,而相對于“嚴以修身”和“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踐行力度明顯欠缺。通過對部分調查對象的訪談我們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個別農村黨員干部意識不到“三嚴三實”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的整體,完全憑個人主觀臆想武斷的割裂“三嚴三實”之間的內部聯系,“避難就簡”、“避重就輕”,隔靴搔癢,不愿去不敢去觸及自身存在的嚴重與“三嚴三實”要求相違背的問題和錯誤。正如“木桶原理”所揭示的那樣,在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全面協調、六位一體、齊頭并進。
(三)突出存在的“不嚴不實”問題現象調研
盡管“三嚴三實”在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中得到一定程度卓有成效的踐行,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中就不存在任何違背“三嚴三實”的“不嚴不實” 問題現象。相反,在農村黨員干部中間,仍然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不嚴不實”問題現象,這既說明了作風建設的長期性、緊迫性和艱巨性,也讓我們意識到長期推進“三嚴三實”踐行工作,使“三嚴三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要性。
三、基于調研結果的分析
(一)制約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主要因素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口流動性日益增強,農村地區的社會風氣也正愈來愈多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特性。雖然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在市場經濟盲目性、自發性導致的唯利是圖、利益至上的拜金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社會思潮等的共同作用下,農村傳統道德風尚遭到嚴重沖擊,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抬頭。不良社會風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侵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極大地考驗其黨性修養,成為制約“三嚴三實”踐行的一大因素。
2、農村黨員干部普遍的理論知識匱乏
受時代、家庭經濟、教育條件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在農村黨員干部中有相當一大批學歷較低、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文盲現象的存在。由于自身文化素養的局限,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對很大一部分農村黨員來說頗有難度。同時,由于基層黨組織中專業從事黨的理論知識普及教育的工作者的相對稀缺,使得農村黨員干部理論知識匱乏這一現象更加普遍和嚴重。理論知識的匱乏嚴重阻礙著農村黨員干部自主深入學習“三嚴三實”,從而制約“三嚴三實”的踐行工作。
3、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激勵機制
“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想法存在于很多農村黨員干部頭腦中,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眾多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乏強有力的對黨員干部的約束激勵機制。近些年來,受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部分農村黨員干部思想覺悟松弛,黨性原則喪失,理想信念動搖,為人民服務意識淡化,而強有力的約束激勵機制在眾多農村基層黨組織中的缺乏更是使這一現象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造成干勁不足、動力不夠的局面,嚴重制約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
4、農村黨員干部隊伍老齡化現象突出
黨員干部隊伍老齡化現象突出是一個長期存在于廣大農村地區的問題,這主要與城鎮化進程和人口流動加快導致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有關。老同志經驗閱歷較為豐富、辦事較為沉穩,但老同志也極易在思想上因循守舊,工作上缺乏激情和活力,跟不上時代發展趨勢的要求,面對新形勢認識不到位,不敢干、不愿干,某些老同志甚至走到了時代發展的對立面,阻礙農村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一定意義上說來,農村黨員干部隊伍老齡化現象突出的問題也是制約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一大因素。
5、部分農村黨員干部黨性原則喪失,黨員意識淡薄
時至今日,小農意識在部分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中依舊根深蒂固,部分黨員干部依然抱著“等、靠、要”的不作為思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常將自己與普通人民群眾混同,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下降,黨性修養匱乏,政治參與度降低,在黨不言黨,缺乏“我是黨員我先進”的榮譽感,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弱化,工作中拈輕怕重,名利上斤斤計較,時常發出“工作上要帶頭,經濟上沒甜頭,名譽上沒奔頭,黨員沒當頭”的抱怨,嚴重破壞黨在廣大農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思想意識上的種種問題使很多農村黨員干部失去踐行“三嚴三實”的動力,嚴重制約“三嚴三實”的推進工作。
6、少數農村黨員干部生活腐化墮落,思想道德敗壞
近年來,受市場經濟大潮流的沖擊和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滲透,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腐蝕了少數農村黨員干部,使其價值取向發生傾斜,思想觀念發生異化。個別農村黨員干部更是放松對自身世界觀的改造,縱情享樂,唯利是圖,貪污腐敗,以權謀私,違法亂紀,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嚴重阻礙黨員先進性的發揮和“三嚴三實”的貫徹落實。
(二)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的可行性建議
1、以農村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宣講“三嚴三實”
文化水平偏低、理論知識匱乏、政治素養不高是農村黨員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在廣大農村地區推進“三嚴三實”宣講工作時必須注重方式方法的調整,不能機械式地套用黨中央或者上級黨組織的文件、指示等照本宣科,必須充分考慮農村黨員干部的實際接受能力,用農村同志能聽懂的話語、用農村同志樂于接受的形式宣講“三嚴三實”,最大程度的讓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真正領悟到“三嚴三實”的本質內涵與重大意義,進而達到督促其自覺踐行“三嚴三實”的目的。
2、規范農村黨員干部入黨程序和農村黨組織紀律
部分農村黨員干部黨員意識淡薄、黨性原則喪失、生活腐化墮落、思想道德敗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治黨不嚴,組織紀律渙散,發展黨員程序不規范。一些農村黨組織常年沒有組織生活,置“三會一課”制度于不顧,對黨員發展工作積極性不高,不按規范程序進行,更有甚者受宗族、派性、人情等因素影響,在發展黨員時任人唯親,而把一部分優秀同志拒之黨的“門”外。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規范農村黨員干部入黨程序和農村黨組織紀律有助于從源頭治理農村黨員干部中“不嚴不實”現象,助力“三嚴三實”在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中的貫徹落實。
3、優化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
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老齡化問題嚴重、文化水平偏低和先進性不足,故優化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既包括重點發展青年以改變當前農村黨員干部隊伍老齡化問題,也包括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政治素養以提高黨員干部整體的黨性修養,還包括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以提高黨員干部整體的先進性。而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的優化必然會為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也必然會為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組織環境。
4、建立健全長久有效的農村黨員干部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長久有效的農村黨員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是增強農村黨員干部責任感和為民服務意識,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及為農村黨組織注入生機活力的強有力的措施之一。建立健全農村黨員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需要在考評主體上黨員自評、上級點評和群眾參評相結合,在考評方式上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相結合,在考評頻率上月評、季評、年評相結合,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明確黨員責任和義務,激發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工作學習熱情,增強農村黨組織的號召力和戰斗力。不難看出,長久有效的農村黨員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將卓有成效的以外在強制力的形式推動農村黨員干部積極踐行“三嚴三實”。
5、在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中需防止的問題
在推進農村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工作中以下問題是我們應竭力避免的:搞形式主義、走過場,將踐行“三嚴三實”簡單當成一項任務去執行,不深入領悟“三嚴三實”的深刻內涵和本質要求;專題教育與日常工作“兩張皮”,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期間時刻表現出從嚴從實自我要求的態度,回到日常工作后卻將“三嚴三實”拋于腦后,依舊我行我素,絲毫無整改“不嚴不實”現象的行動;陷入文山會海,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學習宣傳掛在嘴上,整改落實寫在紙上,卻不把踐行“三嚴三實”落實到現實中去。
[注釋]
①王樹蔭,石亞玲.三嚴三實論[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3).
②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98.
③數據來源:中共中央組織部《201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