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梅
(作者為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
專家陪審是挑選環保、金融、知識產權、建設工程等專業技術領域相關專家擔任法院的“技術顧問”,協助法官審理專業類案件。在專家陪審員的幫助下,法官能夠在真正理解鑒定結論的基礎上裁判。具體而言,專家陪審機制構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專家陪審員任職標準。根據專業案件分布比重,確定所需的各領域專家數額。然后向政府部門、高校征詢專家,形成臨時專家庫。之后,綜合考慮上述專家在相關領域的從業經歷、專業學歷、科研成果、個人意愿等因素擇優選定。即使沒有高學歷,但在某專業領域從事多年并熟練掌握技能,獲得較高技術認證的高級技工同樣可以具備任職標準。
二是專家陪審員選任機制。由于大部分專業人才都集中在大中城市,且需要專家陪審的案件也主要由中級法院受理,因此可考慮在中院建立專家陪審員遴選委員會,成立專門遴選小組,負責收集相應領域專家信息建立數據庫。遴選委員會在考慮法院審理需求基礎上,確定專家陪審員人選。同時不能忽略專家本人的真實意向,要其本人從內心真正認同參加陪審行為。專家陪審員一旦確定,就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任命專家陪審員時,采用簽署審判保證書并舉行宣誓的儀式,以增強專家進行公正審判的使命感與榮譽感。
三是參審程序的啟動。可以依申請和依職權兩種方式。當事人認為有必要適用專家陪審的,可在案件起訴或者答辯時,以書面形式向法院提出申請。并且,如果雙方一致認為應當適用專家陪審時,法院應當許可;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則由法院在聽取雙方意見后作出決定。如果雙方當事人共同選擇了某一位專家參與陪審,法院應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權。
四是專家參審的指導。由于專家陪審員在事實認知方面有較強優勢,法官對專家陪審員事實認定方面的指導應著重原則性方面。例如,對非法證據排除的指導,即明確哪些為非法證據應當排除。要保障陪審員通過對全部合法證據證明力的獨立判斷達到內心確信,得出事實認定結論。
五是隨機抽取參審專家。如針對未成年人案件的審理,可由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的咨詢師和中小學教師、婦聯干部擔任陪審員;針對知識產權案件,將專家陪審員分為商標類、著作權類、不正當競爭等類別,結合案件類型隨機抽取,確保專業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