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波
(河池學院體育學院 廣西河池 546300)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校生能夠很好很系統地學習健康知識的機會并不多。為了達到“健康第一”這一目標,學校體育工作者重新審視了學校體育學科的發展和更新了教育觀念,力求在體育教學中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滲透健康知識更能體現出體育的本質,讓體育健康知識通過體育教學更形象、更具體、更生動地表現出來。將體育健康知識合理地穿插融入體育實踐課中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健康知識,滿足學生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現代健康的含義并不僅是傳統所指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48年給健康下的定義: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
現代健康的含義是多元的、廣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3個方面,其中社會適應性歸根結底取決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狀況。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而引起疾病。身體狀況的改變可能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別是痼疾,往往會使人產生煩惱、焦躁、憂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
體育健康知識的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運動衛生知識、保健知識、營養衛生、科學鍛煉、安全運動知識、運動負荷的調整等許多內容。這些體育健康知識有些適合在室內課傳授,有些更適合在體育實踐課中進行滲透,可以說體育健康知識體育教學中無處不在。生活中,體育健康知識的內容包括讓人們明確的健康的四要素:樂觀的心態、均衡的營養、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這四要素是人是否健康的衡量標準,也是人們走向健康的方向,以及在進行身體鍛煉時,對運動負荷的把握、安全運動的預防與措施、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等進行科學鍛煉的重要知識。
書籍是各種知識的最好的載體,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利用書籍期刊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用學到的健康知識來指導自己進行體育鍛煉。
在學校專門進行的健康知識的講座和宣傳板報中學習健康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不僅讓學生坐著學還可以讓學生站著學。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相互討論有關于健康知識的各種知識點,或課余談論,讓學生互相促進,互相成長。
當代學生生活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走進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例如NBA、世界杯等各種體育賽事的播放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觀看各種賽事的同時學習體育健康知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主體意識深受家庭的影響,家人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學生的健康意識、生活習慣和體育運動興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
健康監測能夠使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通過數據呈現學生的健康指數,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了解體育健康知識。
但通過以上途徑獲取的體育健康知識都是相對零碎的、不完整和不系統的,還應通過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進行系統地、有計劃地傳授。
學校體育課一般安排技能課比較多,相對理論課的課時少,體育理論課需要安排的教學內容太多,這樣使得傳授健康知識的時間很有限。面對課時少的理論課和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各有側重點,在傳授健康知識上無法拿出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在健康知識的傳授上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更何況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經常受到文化課的沖擊和擠占,體育健康知識課的學習更不容樂觀,達不到對學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況且理論課的上課時間過于分散,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形成不了系統的知識結構,也得不到適當鞏固,更別說提高和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現代的體育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體育實踐課程中要注意滲透相關的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把體育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兩個部分進行授課,教師在實踐課中教學時注重的是技能的學習,強調的是技能運用,并沒有把技能的學習與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學生缺少了在實踐中驗證體育健康知識的機會。
學校習慣應試教育模式,過分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師的教學重點都在應試科目上,學生和教師都無法把更多精力放在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上。教師沒有把技術技能的學習和體育健康知識的教授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不清楚學生的需求,學生不明白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用處,學習的動機和目的性不明確。再者,健康教育課程課時普遍過少,學生接觸體育健康知識少,無法在他們的大腦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因而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沒有引起重視。
打鐵還需自身硬,然而相當一部分中學教師對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不夠重視,對體育健康知識的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也不系統,難以勝任體育健康知識課的教學,更遑論把技能的學習與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有機地結合。
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執行者,首先就要求教師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做到一專多能,不僅要擁有扎實過硬的技術技能外,還應擁有豐富的體育健康理論知識以及廣博的人文知識,才能指導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還要熟練掌握運用各種教學設備來配合教學,力求達到最完美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活動,態度是關鍵,富有激情的教學與應付了事的教學兩者體現出的教學效果是天差地別的,所以教師的教學態度很重要。最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因而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知識的時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整體表現和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影響學習的基本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學習的重視,對學生說明學習體育健康知識對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只有主科知識才是學習重點的錯誤觀念。教師在教授健康知識的過程中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體育健康知識教學的開展受多方面條件的制約,除了加強經費投入、場地器材設施的改善等方面的硬件外;還應加強體育健康理論知識的培訓,安排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授課技巧等教師提高和完善自己機會的軟件,那么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能力就會得到改觀,從而提高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一般學校的體育教師較少,配置不夠,承擔的體育教學任務重,這也是制約在體育課中開展體育健康知識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
熱身活動是促進學生進行體育行為養成習慣的基礎,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且能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通過課堂常規的教育,能督促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規范學生體育運動的行為,通過準備活動,向學生介紹預防運動傷害,消除身心惰性,提高身體的興奮度等健康知識。熱身活動中的活動身體各主要關節、慢跑、各關節肌肉韌帶的伸拉等,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在接下的技能學習練習中預防肌肉韌帶拉傷和關節扭傷,在教師不斷地傳授下增強學生在以后的體育鍛煉中能夠做好熱身活動的意識。
體育課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所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挖掘出內容中所含有的體育健康知識進行教材化處理,將其滲透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運動技能,還要結合本次學習的技術技能見縫插針地傳授健康知識,通過技能學習練習中滲透健康知識,讓學生理解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技能的學練,提高學生對技能掌握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明白學習此項技能能發展人體哪些方面的身體素質、身體活動能力和對人體內臟器官系統有良好的改善以及對心理健康的促進等益處,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積極自覺地參與到對技術技能的學習和鍛煉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游戲比賽是滲透體育健康知識的最佳時機,很多學生面對比賽都會產生緊張情緒,利用比賽來滲透可以讓學生掌握自我調節的健康知識,教會學生調節、克服緊張情緒的方法,比如在賽前跳一跳、喊一喊、深呼吸等最常用的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抓住機會將調節情緒的體育健康知識進行滲透。學生在游戲中和比賽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的加油鼓勁,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肯定、贊賞中滲透體育健康知識,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容易接受、理解和運用。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進行個別、小組、全班的點評、講評或小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時機滲透體育健康知識,讓學生明白學習和掌握體育技術技能的好壞與掌握及科學運用體育健康知識密切相關,從而讓學生積極自覺地學好體育健康知識。
結束部分主要是整理放松,教師向學生說明這個部分是放松肌肉,消除身心疲憊的階段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整理放松活動對人體身心疲勞恢復的相關體育健康知識。也可以在放松活動中引入傳統體育的太極拳、八段錦和無極樁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利用意念、冥想放松,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總結中教師除了要點出本節課出現的情況和技術要點,提出要求外,還可以引領學生對課中所出現的健康知識進行回憶,以加深對健康知識的印象,鞏固體育健康知識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和運用。
[1]許冬明.中學體育健康知識傳授六法[J].體育教學期刊,2011(3):30.
[2]張小瑜.實踐課傳授健康知識應做到“五關注”[J].運動期刊,2013(74):7.
[3]李霞.中學體育實踐課課堂中滲透健康知識的必要性之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2(5):100.
[4]湯祥.體育實踐課中健康知識滲透六結合[J].體育師友期刊,2013(3):4.
[5]曹占良,呂朝遠.在實踐課中滲透體育健康知識的五個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期刊,2013(5):86.
[6]郝文軍.在體育實踐中滲透健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5):62.
[7]董艷鳳.體育健康知識進一步融入高校體育實踐課教學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8]李凌.論學校健康教育[J].體育學刊,2000(4):96-97.
[9]陳家才.談體育教師迎接新的體育健康課程體系的挑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110.
[10]于志江,鄭秀麗.論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J].沈陽體育學院報,200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