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哲蕓
(汕頭大學 廣東汕頭 515063)
教育部對高校教學工作一直以來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深入調研了高校教學實際的前提下,在2012年重現修訂和公布了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將運動康復專業列為高校特設專業,從政策和具體執行兩個方面給與了支持與幫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分工日益復雜化,相互之間的聯系也愈發緊密,這就要求高校教學講求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現在的高校學生大多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體育鍛煉也有所懈怠,運動康復專業從體育學、醫學等角度向學生闡釋了該學科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因此,高校應迅速建立起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和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進而開展系統的、全面的和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工作。
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的最后一個過渡階段,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成熟的時期。然而,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正面臨著人生的許多困惑,對未來的方向始終處于兩難的選擇中,因此,大學教育要尤其重視學生的人格培養、心理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育。運動康復專業一方面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也從體魄和心理上鍛造學生,使學生成為既掌握體育學、醫學、心理學等知識,又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優秀青年。運動康復專業的教學目標和知識要求基本包含以下幾點:高校體育學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醫學的基本常識和專業知識,特別是醫學知識中關于運動學的論述與實踐案例,都需要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與體會。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應充分熟悉規避運動損害的方法,積極進行康復治療的摸索與實驗,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另外,學生還要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將學習變成自我生活的常態。
高校教育應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所認知,使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了然于胸,并成為其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還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社會主義基本觀點投身社會建設,維護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關系。另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廣闊的眼界和胸懷,使其掌握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調整自身行為,切實履行社會主義優秀青年的神圣使命。將來在實際工作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審慎的態度,增強協作溝通的能力,樹立合作共贏的先進意識。要建立這一科學的理論體系,高校必須將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等學科綜合起來實施教學,確保教學工作在這一體系內進行。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文理等各類知識,為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首先,學生應掌握一定的外語水平,如此才能順利地閱讀和吸收運動康復專業的外文知識,這也無形中為拓寬知識面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通道。其次,學生還應強化信息技術學習,熟悉掌握運用計算機互聯網獲取知識的本領,充實運動康復專業的知識體系。最后,學生還應加強自然學科的了解與學習。學科之間總存在相通的地方,學生通過完善自己的知識面,在進行專業學習時,知識之間相互映證,往往能對其自身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專業課程的學習是重中之重,在進行了基礎學科的知識儲備之后,運動康復專業的學習將更為系統化。為了實現夯實基礎、強化能力的目標,教學者首先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對醫學中康復療法的知識有選擇地吸收、應用到課程中來;另外,教師要努力協調好不同課程之間的分工,突出專業教學,實現整體教學系統的優化。這一教學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運動生理學、基礎醫學理論、生物力學等較為細致的學科。
培養學生運動康復的實踐能力主要包括思維分析能力、參與和主導恢復身體機能與日常保健的能力,并且能夠掌握針對一些常見身體疾病的運動恢復手段。此類課程體系主要由物理治療學、傳統保健方法學、肌肉練習的基本方法等相互構成。
學校選修課程的設立為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多樣化的學習氛圍提供了可能性,也有利于學生增強對專業課程的認知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選修課程體系可包括中醫藥理論、中醫療法大全、西醫發展概論等方面的知識。
運動康復專業作為新興的特殊專業,更加接近當下的社會需求,也體現出其他專業所沒有的時代特性,實用性和欣賞性兼具,突出實踐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實踐教學的成敗關乎到學生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高低,對學生在將來實際工作中的實踐也具有重要影響。根據運動康復專業的屬性來看,該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性的實驗教學、實用技能的強化學習、康復保健知識的實踐等。一般性的實驗教學主要從體育學和醫學的基礎知識出發,逐步培養勤思考、多動手的習慣,加強創新思維的鍛煉。實用技能的強化學習則將專業學習延伸到實際生活的操作中,通過生活中的各種案例加強學生運動康復技能的訓練,使他們深刻了解實際操作的一般流程,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能力。建立實用性教學體系還需要高校積極為學生創造親身實踐的機會,比如安排導師帶領學生參與實際項目,積累實踐經驗。學校還可為學生安排具有針對性的畢業實習,使學生在良好的平臺上鍛煉自我。另外,學校還可以鼓勵學生走進社區,利用各自所學為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們提供幫助,這既實現了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靈活運用,也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懷。
高校教育的發展歸根結底在于師資隊伍的質量高低,教師的素質將通過對學生的知識教學、道德教育等體現出來,并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進而決定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未來。運動康復專業誕生時間并不長,高校對如何開展此專業的教育工作尚無可供借鑒的案例,只能在摸索中積累經驗,因此,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專業程度高的師資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高校要動員一切有效的資源,著力培養運動康復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可通過人才引進機制促進相關人才的交流共享,逐步形成一支具備較高專業素養的教師隊伍。其次,建立老中青教師之間的傳幫帶機制,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帶領下,各級教師開展緊密合作,攻克專業難題,取得長足進步。最后,教師還應加強自我道德修養,發揮道德的感召力,并通過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使學生無形中獲得啟迪。
[1]黎健民.體育院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本科教育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4):71-73.
[2]李靖.體育院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中醫學課程設置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96-97.
[3]陳常增.我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體系的理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4]李鐵.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理性選擇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5]吳剛花,許海根.對高職康復專業針灸技能訓練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7(8):17-18.
[6]唐進昌.高職高專院校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6):30-31.
[7]蔣玉芝.高職高專學分制實施情況分析——以戒毒康復專業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0(11):34-35.
[8]劉政治,黃巖松,陳卓頤.中醫康復專業發展的前景探討[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