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于洋

【摘要】本文對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1984年到2014年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面板信息數據展開分析,發現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呈現了較強的正相關性。然而因為每個地區的經濟情況并不相同,不同地區相差情況較大。整體來看,我國東部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強于其他地區,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最弱的。并且,很多古典經濟學家大多認為金融發展能夠間接促進經濟的增長,伴隨著國內信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債券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市場迅速得繁榮壯大,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這種現象的出現能夠理解為金融水平越高對經濟的拉動能力更強。所以,國家應該加強對中國西部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幫助。
【關鍵詞】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相關性分析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二者之間并沒有直接得因果關系,貨幣金融變量對現實生活中經濟的改變只是“面紗”角色,經濟水平的增長或者下降均是由實體經濟部門決定的。但是現代經濟學派卻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水平增長之間存在的必然的聯系,部分學者認為金融發展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金融發展能夠阻礙經濟的發展,雖然意見不一,但是均承認了金融發展對經濟水平改變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國內近幾年金融發展以及經濟水平提升的程度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分析內容為國內31個不同地區1984年到2014年的GDP數據,認為金融發展對國內不同地區經濟增長的不同影響程度,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之后GDP就在不斷地增長,從1984年的3645億元增長為2014年的300670億元,增長了8倍多,并且國內存款總額由1984年的1367億元增長為47.8萬億元;貸款總額由1984年的1768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32萬億元;分別增長了348倍和180倍,中國的經濟總量和金融資產總量一起迅速增長。并且,通過一些數據表明,不同地區金融發展對不同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不同的,例如金融發展對西部經濟的促進作用就比較小,對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比較大,這就說明金融水平越高對經濟的拉動能力更強。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對于西部經濟的投入,加速西部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促進。除此之外,中國中部以及西部本地企業正在持續得發展,加上國家的政策扶持,有利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這對于縮小地區經濟水平差異以及整體金融水平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下面通過實證分析來對此結論進行論證。
二、模型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將中國不同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二者的關系作為研究重點,使用面板數據信息分析法對中國31個地區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所呈現的關系進行探究,也就是從截面和時間序列兩個角度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現代經濟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是居民儲蓄和投資,投資數量的多少是經濟水平增長快慢的決定作用。平穩且高度的經濟增長水平需要相應程度的金融發展水平來促進。
(一)模型選取
假設因變量yit和1xk維解釋變量xit,滿足線性關系yit=xit+xitBit+uit,i=1,2,3,......,N,t=1,2,.....,T(1)。式(1)中是考慮k個衡量指標于N個不同個體和T個時間點上的變化關系。這里面N是指個體截面的組成個數,T指每一個截面對象的觀測時間總計,參數xit指模型的常數項,Bit表示對應于解釋變量向量Xit的kx1維系數向量,k代表解釋變量向量。隨機誤差uit是互相獨立存在的,并且此公式滿足零均值以及等方差是u2的假設。
因為包含了N個個體的組合方程模型以及包含T個時間截面的方程模型,本文將截距向量α以及系數β不同分量的差異性限制條件作為方程的具體要求,并且能夠把包含N個個體對象的個體成員模型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無個體影響的不變系數方程,第二種是變截距方程,第三種是包含有個體影響的變系數方程。可以用公式(2)、公式(3)以及公式(4)來表示:
Yi=α+Xiβ+ui,i=1,2.......,N (2)
Yi=αi+Xiβ+ui,i=1,2.......,N (3)
Yi=αi+Xiβi+ui,i=1,2.......,N (4)
在對面板數據信息展開具體數據的估算時,運用的數據樣板信息包括了對象、指標以及時間三個目標上的信息,假設公式的具體形式還未確定,預計模型的結果會偏離正確規定。所以必須對公式的形式再次進行檢測,也就是說檢驗模型中各個變量是否所有的橫截面都相同。以此達到減少模型偏差的目的。
(二)數據來源
為了達到較為準確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二者關系的目的,本文選擇了國內31個不同地區1984年到2014年的GDP作為研究數據與研究對象,用X、Y來表示。本文所使用的數據是從《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中搜集的,為了避免異方差,將數據使用Eviews5.1來進行相應得處理。下面通過實證分析來對此進行數據分析。
三、實證分析
因為本文主要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對此問題進行建模實證分析,按照相關數據進行建模,經過數據處理并且N=31,T=31,K=1,將樣本數據信息按照模型(2)、(3)、(4)進行回歸運算,發現模型(2)、(3)、(4)的殘差平方之和是S3=110.2867,S2=29.06785,將它們帶入公式(5)和公式(6),得出F2=41.81342,F1=-0.02725,觀察F的分布情況,于95%置信水平的前提下,F2>F0.05(60,899)且此值約等于1。這說明樣本數據不允許被設定為H2,然而卻接受假設為H1,說明樣本數據符合模型(3),最終為變截距模型。接下來要對變截距模型的固定影響性和隨機影響性進行判斷,這就要利用Eviews5.1中的Hausman來進行檢測。經過運行檢測,確定了變截距模型為固定影響性模型,因此確定固定影響效應變截距模型。其具體表現為:LnYi=αi+βLnXi+ui(7)
四、結論與建議
整體來看,我國東部的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強于其他地區,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最弱的。這種現象的出現能夠解釋為金融水平越高對經濟的拉動能力更強。從表1中能夠反映出中國經過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內金融性資產的總量和經濟水平的發展整體呈現正相關關系,相關性系數都穩定在0.80左右,這可以反映出我國金融發展對于經濟的整體增長有很強得推動性作用。截距項依然表示出不同地區金融發展對于經濟水平提升均有一定影響,并且截距項項愈大,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型作用愈強烈。從上表能夠清晰得反映出來,湖南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以及浙江省等省份的截距較其他省份相比較大,說明這些省份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性更強。截距項的不同說明了國內各省經濟基礎不同對于促進結果影響的不同,從上表反映出的情況來看,這些省份的金融發展和經濟的增長更加相配,具體體現在這些省份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強。整體來說,用發達地區截距增長來描述金融發展,假設各個地區的金融發展范圍不斷擴大,其中也包含了金融效率的提升、資本市場的發展,本文沒有將這些作為研究對象,可以留在以后繼續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對于絕大部分地區來說,例如中部地區和西北部地區,在這些地區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比較小的,上表中寧夏、新疆以及河南地區的截距增長都很小,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本身就比較薄弱,加上這些急需發展的經濟水平不發達地區需要大量資金來發展,所以對于金融的促進作用會更加渺小。所以,國家應該加大對于西部經濟的投入,加速西部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促進。除此之外,中國中部以及西部本地企業正在持續得發展,加上國家的政策扶持,有利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的提升,這對于縮小地區經濟水平差異以及整體金融水平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本文將中國不同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二者的關系作為研究重點,使用面板數據信息分析法對中國31個地區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所呈現的關系進行探究。并且,在最后對于中國經濟發展以及金融水平的促進作用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探究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孫剛.中國金融發展規模、結構、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經驗分析[J].管理世界,2009,07:13-20.
[2]龐曉波,趙玉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弱相關性及其啟示[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09:47-51.
[3]沈麗,劉玲玉.山東半島城市群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0,02:26-31.
[4]辛波,于淑俐. 金融生態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以山東省為例[J]. 山東經濟,2007,06:127-131.
[5]王智聰,謝志忠. 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以福建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為例[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85-86+89.
[6]劉東晟. 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及實證檢驗[J]. 生產力研究,2014,10:41-43.
[7]章婷.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 福建金融,2011,08:31-34.
[8]《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
[9]沈麗.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J]. 經濟師,2013,04:16-17.
[10]吳擁政. 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中部六省地級市區數據與分位數回歸方法[J]. 經濟研究導刊,2012,12:115-118.
[11]艾洪德,徐明圣,郭凱. 我國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財經問題研究,2008,07:26-32.
[12]裴輝儒. 農村金融服務條件下資金流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106-112.
[13]崔健,劉東,王帆. 金融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以京津冀為例[J]. 西南金融,2012,04:28-31.
[14]馬正兵. 我國各省區市金融發展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基于面板數據的時變趨勢與區域特征分析[J]. 海南金融,2007,12:4-8.
[15]嚴太華,魏榮華.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控制因果關系研究[J]. 經濟評論,2009,03: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