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軍
【摘 要】跆拳道起源于韓國,近些年迅速在我國推廣,其發展趨勢令人咋舌。本文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并結合自身對運動的理解,對跆拳道運動的美學內涵進行了分析,旨在交流與分享。
【關鍵詞】跆拳道;運動;美學;藝術;內涵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7月29日第十二版)曾經有一篇闡述體育之美的文章,這里先與讀者朋友們分享,具體如下:“運動是體育的靈魂,運動之美無處不在。運動中有精彩:有空中灌籃的迅猛,射球入門的凌厲;有跳板下漂亮的弧線,杠上靈巧的身姿。運動中有藝術:可水中群舞如芭蕾,冰上飛旋似蝴蝶;地毯上的身形變換富于旋律,綠茵場上的傳接帶著節奏。運動中有激越:在賽車上感受風馳電掣,在險峰體會驚心動魄;在浪峰上與水共舞;在高空順風飛翔。運動之美、健康之美、圖畫之美、音樂之美、精神之美……”通過上述文章讓我們基本上了解到了體育運動中所包含的美學內涵。本文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并結合自身對運動的理解,對跆拳道運動的美學內涵進行了分析,旨在交流與分享。
剖析跆拳道運動的美學內涵,本文認為其主要體現在動作的速度與及動作的規范兩個層面。首先,美的內涵非常廣泛,不同的欣賞視角或者評審標準都會產生不同的美。本文人跆拳道運動的速度之美主要是視覺上給人帶來的快感。我們知道在跆拳道的比賽或者訓練過程中,動作的速度作是保證跆拳道運動員或學習者完成動作以及成功攻擊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細化跆拳道運動速度的美,本文認為主要包括運動員的反應速度、身體的位移速度、肢體的變化速度。從生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運動的反應速度主要是人的大腦所支配,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可以大幅提高運動參與者的反應速度。移位之美,主要體現在跆拳道在各動作之間進行切換及串聯時所呈現的流線美。跆拳道運動特別強調“快、準、狠”,比賽過程總突出以快制動,強調出其不意,最后獲取主動性進攻或有效性反擊。例如,跆拳道運動中的腿法就是非常明顯,其產生的美感也是令人震撼。其次,跆拳道運動的規范之美。跆拳道運動是具有非常嚴明的規則,其在實踐中充滿了較深的藝術魅力。原因在于,其首將人體規格作為參與的前提,依據參與者的性別、年齡及體重的大小進行比賽等級的劃分,這種做法的好處就在于有效地排除了“弱肉強食”的非體育競賽問題。不但如此,其在跆拳道項目的級別和段位晉升上也都特別的嚴格,并有著自己的相應規范。根據規程,跆拳道的每一個級采用不同顏色道帶加以區分。如初學者的道帶就是白色,而隨著其修煉時間的加長,其道帶的顏色也會發生改變,具體的順序為黃色、綠色、藍色、紅色、紅黑色。而對于每個級別晉升考核上也是有著自己較為嚴格的技術要求和行為規范。其中,最為顯著的一條是未年滿18周歲者不能夠系黑色的道帶。
隨著人們審美活動能力與頻率的增加,跆拳道的表演需求也越來越明顯。這也是跆拳道運動美學內涵的擴展及推廣的需要。跆拳道的舞臺表演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其發展必定是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新的挑戰。那么,如何才能讓跆拳道運動所包含的美更大化,如何將這種美在舞臺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認為要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充分挖掘跆拳道項目的藝術潛力魅力。研究發現,跆拳道運動項目中具有許多潛在的藝術魅力,這些潛在的藝術魅力就是我們推廣跆拳道舞臺表演藝術的重點與難點,或者說是藝術魅力提升的支點和挖掘點。第二件事就是創建一批跆拳道表演基地或中心。跆拳道表演作為藝術形式,其傳承需要一種有效的載體。因此,為了加速跆拳道舞臺藝術表演的發展必須要搭建一種媒介或者載體。第三件事就培養跆拳道表演者的能力。隨著舞臺跆拳道表演機會的增加,以及觀眾審美需要的變化,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傳承與表演能力的舞臺表演團隊迫在眉睫。這對于未來舞臺跆拳道表演的持續發展是一件非常重要,必須要加以完成的工作。總之,跆拳道運動已經成為主流的運動項目之一,其所呈現出的美學特征具有其獨特性。如何將這些美學特征最大化,如何通過舞臺表演的載體將其推廣化,這是從事跆拳道教學與訓練者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要注重跆拳道動作爆發力的強勁,從而展現其力與技完美結合。同時,在跆拳道舞臺的表演過程中還要重視進攻與反擊,以展現出動蕩劇烈之美,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出陽剛之美。
參考文獻:
[1]朱朝陽,高志紅.淺談跆拳道的美學特征[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2,(3).
[2]徐博.跆拳道的審美元素分析[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S2).
[3]徐博.跆拳道之美學要素研究[J].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