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業 姜志勇 康高超
【摘 要】在闡述校園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上,加深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和價值的認識,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作用,進而提出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性對策,為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起點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功能;對策
一、校園體育文化的認識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和體育文化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而發展起來的,內容比較廣泛,從廣義上講,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在學校現存的環境中,在學校體育教育、學習和活動等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與精神的所有總和。從狹義上說,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現有的教學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各種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創造出來的學校文化形態之一,學校體育文化是一個內涵廣泛、系統開放的文化形式。學校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獲得協調發展。
二、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
體育文化的價值不僅促進社會經濟增長而是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質,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審美素質,從而促進人的全面協調發展和社會整體的進步。
(一)競爭激勵價值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曾經有人比喻競技體育是現代社會無煙的戰場,競技體育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強盛。體育的激勵作用常常表現為參加體育運動時外界對內心的激勵,不論是世界大賽,還是校園里面的運動會,所有關注的同學無不為場上隊員拼搏的精神打動,從而自覺地改變了原來為完成課業任務被動參加體育運動的情況。競技體育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非常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人文健康價值
校園體育文化的人文價值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征;二是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運動達到身心的全面而協調的發展;三是青少年學生通過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的心態和文明的言行。“健康第一”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體育鍛煉就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表現形式,通過運動給予人體各器官、系統一定的刺激,機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產生一系列的反映,從而對機體產生積極的影響,提高學生健康水平。通過體育鍛煉還有助于調節心理,釋放不良情緒,使人心情愉快,滿足師生員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審美價值
體育與美自古就緊密相連,也一直有“藝體不分家”的說法。從古代的奧運會到現在所有體育賽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元素,運動場就是展現健美身體的最好場所,這就是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的“真、善、美”,體育之美就像其它藝術品之美一樣打動人心。體育之美不僅指嫻熟和美麗的動作,更是背后的振奮人心精神力量。校園體育文化是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體育綜合知識以及專業特長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不同的專長,創新教學形式與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廣泛開展各種俱樂部形式教學、學生社團等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項目,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
(二)加強宣傳的導向作用,營造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僅僅依靠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借助現代網絡資源的宣傳報道,積極主動與當地政府、企業、校友會溝通交流,并贏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園網絡等宣傳方式,在第一時間內報道國際國內的體育賽事,教師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下不要只注重實踐課的練習,也要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宣傳介紹體育鍛煉的原則、方法,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只有使學生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對,才能夠使學生在快樂中進行鍛煉,在快樂中增強體育,從被動鍛煉轉成主動鍛煉,漸漸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因地制宜:發揮各自學校優勢,以及當地的體育文化的特色
中國地域遼闊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存在很大的地域差異,各個地區的、民族的傳統文化也不盡相同。大學是五湖四海學生的聚合地,不同地區的學生受不同文化的影響,為大家帶來不同民族風俗的體育活動,在促進體育活動朝著多樣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加強各個民族、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