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
【摘 要】近年來廣場舞在城市農村蓬勃興起,廣場上鏗鏘的音樂聚集了火熱的人氣,極大地改變了中老年人原有的休閑娛樂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由城市向農村擴散的態勢,引起了整個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廣場舞;政府部門;定位
一、廣場舞發展的特點、現狀
廣場舞蹈中的健身舞蹈無疑是一種結合運動與娛樂的最有效方式,這種形式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參與者以中年老年婦女為主,文化水平職業層面各不相同;二是舞蹈種類豐富多樣,有民間舞、交誼舞、太極拳、扇、健身操、現代舞等;三是組織形式靈活簡單;四是活動范圍十分隨意自由,在公園、廣場、開闊人行道、單位院子等休閑場所隨處可見。
廣場舞的組織者有兩種類型:一種由個人發起,利用公共廣場、公園開闊場地、偏僻人行道,組織者編舞、領舞并提供音響及后勤服務,免費或收取一定的費用,他們的場所固定、隊伍人數眾多、結構緊密、舞姿規范、極具氣勢。主要集中在城市,是廣場舞市場的開拓者和推動者。第二種由各級政府領導下的社區、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組織的廣場舞。由政府免費提供場地、音響、甚至燈光照明服務,她們主要集中在社區、農村。主要組織者是鎮文化站,社區、村文化室工作人員,推動了農村廣場舞的興起和發展。
二、廣場舞發展的時代意義
廣場舞的興起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場舞作為群眾的常態化的文化娛樂方式,反映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對于精神生活質量更高的追求。展現的是人們對于個人生活的追求和社會生活的滿足,是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然選擇。在農村留守婦女現象十分嚴重,廣場舞起到了宣泄情緒、強身健體、增進交流的作用,使她們感覺到過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增強了自信,極大地促進了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移風易俗。廣場舞參加者以中老年婦女為主,作為一種群眾文化對于中老年群眾來說,是他們生活娛樂的首選。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來說,廣場舞有著最為基礎的群眾性,應該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廣,不斷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和和諧社會的發展,充分發揮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三、政府部門在廣場舞發展中的定位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面對廣場舞蓬勃發展的態勢,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找準著力點,推動、引導、扶持廣場舞的開展。
一是積極推動文化活動廣場的建設。要開展群眾活動,發展群眾文化,最好的地點就是在廣場,廣場不僅開闊平整,而且環境也比較好,很多人平常都會在廣場散步,在廣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吸引很多群眾共同參與。作為縣級文化部門要全力抓好鎮、村、社區文化廣場建設。在文化陣地建設過程中我們面對廣場舞蓬勃興起的局面,積極推動鎮村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并給予資金支持。我們要求鎮文化廣場建筑面積要達到1500平方米以上,有舞臺、有文化墻、有活動設施,綠化、亮化。對建好的文化活動廣場縣上補助建設資金20—40萬元建設資金。村文化活動廣場面積達到800平方米以上,對一些重點村縣上給10萬元的補助資金。這項措施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鎮村建設文化活動廣場的積極性。目前全縣22個鎮已有18個鎮興建了文化活動廣場,面積都超過1500平方米。全縣393個村105個村依托村部所在地,移民搬遷點興建了村文化活動廣場,滿足集會、文藝演出和廣場舞活動的開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二是堅持廣場舞的社會性、開放性。政府對廣場舞的管理以引導為主,以市場為依托,以不擾民為界線,以開放性為根本,自娛自樂,健康發展。切不可一管到底,大包大攬,使其失去活力。三是設施保障、設備配送。在農村為適應廣場舞快速發展的形式,借助文化活動器材配送,在傳統民族樂器配送的同時為村一級組織配送便攜式音響,我縣自2013年起已為100多個村配送了便攜式音響,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廣場舞活動的開展。四是培訓骨干、服務下沉、比賽激勵、持續推動。縣級文化館
積極組織廣場舞骨干培訓班,在城市以提高廣場舞領舞者的組織水平、舞蹈水平、環境意識、服務意識為主規范廣場舞的健康發展;在農村以培訓骨干、發展隊伍、倡導新風、公益服務為主。服務下沉,輔導到鎮、村積極推動農村廣場舞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每年開展1—2次廣場舞大賽提高水平、交流互動、激勵發展、把廣場舞發展推動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