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治軍


摘 要:要改進物理課堂教學,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創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每個物理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改進方案
一、教師理念要真正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那些在講臺上泛泛講解,課下也不放過給學生補課的老師可謂是“煞費苦心”,可他忽視了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忽略“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摒棄“教是為學服務”的教育理念,這無形中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無法落實。
多給學生留一些自學的時間,教師從旁輔導,讓學生學會自學,當學生經過思考仍然不能解決時,讓同桌或鄰桌相互討論,力爭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學生經討論還有疑惑時,教師才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盧梭說過:“學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在知識本身,而是自己尋找知識的方法。”作為一線的廣大教師,確實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把重知識傳授的觀念轉為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快樂地學習。
二、改進實驗教學,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
現在的物理實驗課,大多數學生不提前預習,不進行猜想,只按照教材的流程機械地進行實驗,這樣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如:某小組學生在“比較并聯電路總電阻與各分電阻的大小關系”時:
(1)甲同學首先利用先前學過的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和控制變量法,提出一個比較方法:若兩并聯電阻的材料和長度都相同,將它們并聯后,增大了電阻的橫截面積,因此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并聯電阻的阻值都小。
(2)乙同學說:若并聯的兩電阻材料和長度都不同,變量控制不住,怎么比較?不如“用電流表測電流”的方法比較它們的大小關系,其實驗過程如下:
將手頭僅有的阻值分別為R1為30Ω、R2為60Ω的兩個電阻,按電路圖連接電路,斷開電鍵S2閉合電鍵S1,發現電流表示數為0.1;接著同時閉合S2和S1,發現電流表示數為0.2;計算得出兩電阻并聯后,電路中的總電流增大了0.1A,因此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并聯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3)之后丙同學說:實驗只做了一次,結論可能不具普遍性。能否利用不同規格的小燈泡替代電阻R1和R2,通過觀察小燈泡的發光亮暗來說明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并聯分電阻的阻值都小呢?設計的實驗電路圖如下:
按圖1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斷開電鍵S2閉合電鍵S1,觀察燈泡L1的亮度和電流表示數,如圖2(a)所示;接著同時閉合S2和S1,觀察燈泡L1的亮度和電流表示數,如圖2(b)所示;計算得出兩燈泡并聯后,電路中的總電流增大了0.5 A(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接著教師啟發: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圖1中的燈泡L1和L2的位置對調能不能得到上述結論呢?不妨同學們自己動手實驗一下,學生自己做實驗,教師巡回指導,實驗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得到的結論和上面的結論一樣嗎?學生回答一樣,因此得出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并聯分電阻的阻值都小的結論,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的創新方式多種多樣。但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提高課堂效率。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
在物理教學中,合理地將多媒體應用到課堂中,充分發揮它的優點,將難理解的、不易發現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將微觀的物理量宏觀處理,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優化教學設計,梳理教學流程,總結教學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加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密度,有效地鞏固了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得出的結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改進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創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學、愛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