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芳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爆發性提升使全世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紀元,而技術進步帶來的傳播媒介改變也走出實驗室,進入了尋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廣而言之,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移動電視、手機短信、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網絡、數字電視等。新的技術和媒介進入了社會的各個角落,作為社會結構中最重要核心的組成單元——教育系統,更是被這股浪潮所驅動著去適應,去改變,去革新。尤其是在教育理念也日趨革新的今天,新時代新技術浪潮下的教育體系也有了理論以及應用方法上的進步。本文將探討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更好地促進家校聯合協同教育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說過:“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會發生分歧。可見,家長和學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使學生勤奮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如何將兒童及青少年教育的兩大方面——家庭與學校更有效地鏈接起來,達到讓學生在每個年齡階段都可以全面健康發展的最終目的,家校聯合,協同教育是達到這個教育效果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傳統家校協同教育的方式有以下幾種:家長會、家訪、單獨家長面談、家長聯系手冊、電話短信聯絡、校訊通等方式。新媒體時代下,家校協同教育新方式有:E-mail郵件方式,QQ和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微博、博客、學校論壇等方式。尤其是微信等新型即時聊天工具的出現,與手機緊密綁定,有著替代傳統方式的示范效應。
老師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直面的信息來源和教育感知對象。老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領路人,如何利用新媒體時代工具方式的改變,交流效率的提高,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更好地引導孩子,更有效地與家長進行個性化的交流和教育實施,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戰和契機。例如,與家長的交流可以從以前的電話和短信交流,轉變為微信的群討論,更精準的教育信息的投放,使家校的交流更自由、通暢,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家長是學校教育輔助決策的參與者,更是家庭教育單元的主要實施者。通過新媒體平臺所提供的協同教育,家長可以更好、更準確地接收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形成小范圍的家長自治,配合學校教育的實施,也做好家庭教育的反饋,更可以和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每個家庭的環境都是不同的,學校提供的標準化、規范化教育模式很難具備全部資源,實現學生個體的最大發展。所以家長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更好地對自己孩子信息進行反饋,以及更好地和孩子溝通,比如引導孩子進入班級博客,班級信息平臺等,既帶進去孩子的同時,家長自己也參與其中。
學生是教育的主要承載者和信息接受者。在新媒體時代,雖然信息獲取的方式極其方便,但信息爆炸是一把雙刃劍,好的方面是拉低了教育信息的門檻,但是學生由于年齡認知限制,很容易陷入海量信息的汪洋中,無法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尤其是網絡游戲等負面影響非常強烈,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的危險存在。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好地關注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是協同教學的重中之重。這就在于家庭和學校的協同引導,讓學生在二者的協作中不斷發展與進步提高。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有可以為之所用的好的一面,也有來自挑戰的一面。如何借助新媒體,更好地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將家校合作,協同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學工作中,是擺在每一個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戰,更是機遇。在教育工作者內部,新媒體方式也可以使彼此的經驗交流更加高效,不論是垂直體系的上下級意見傳達和反饋,還是橫向維度上平級工作者的工作分享,都可以促進整體教育體系更加良性地運轉和進步。所以新媒體時代下更加高效的協同教育,家教聯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然面臨的新機遇,也是未來教育的主流。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