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這對于我們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在市場需求的強力拉動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呈現出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發展內涵不斷提升、類型模式逐步豐富、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綜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點,形成了“發展加快、布局優化、質量提升、領域拓展”的良好態勢。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類經營主體已超180萬家,年接待人數達10億人次,經營收入達3000億元,帶動3000萬農民受益。今年以來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為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亮點,為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做出了積極貢獻。各地的發展實踐,進一步彰顯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促進增收激活消費的經濟功能、帶動就業的社會功能、傳承農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鄉村環境的生態功能、促進基層政權建設的政治功能等,促使大量的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房變客房、勞動變運動、青山變金山、產品變商品,讓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讓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起來,讓傳統的文化活躍起來,日益成為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鄉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快速發展過程中,各地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拓寬發展領域,涌現出了許多產業特色突出、村容景致獨特、鄉風文明和諧的最美休閑鄉村。這些最美休閑鄉村的出現和發展,拓展了休閑農業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功能,激活了一片區域、興起了一批產業、帶富了一方百姓。為提升這些最美休閑鄉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激發各地建設最美休閑鄉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知名品牌,進一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城鄉居民休閑旅游消費。前不久,農業部開展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推介活動。共推介北京市密云縣司馬臺村等120個村為2015年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這些最美休閑鄉村都是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鄉村為單元,圍繞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典范。其功能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充分反映了各地的農耕文明、地域風情和特色風貌,詮釋了農事景觀的人文積淀,具有較高的農業綜合效益。總之,這些鄉村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以古樸村落為形,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了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代表;成為了滿足城鄉居民休閑旅游消費、傳承鄉村文明和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為了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和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經典縮影。
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前不久,農業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等11部門印發了《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農加發〔2015〕5號),提出了用地、財稅、金融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的扶持政策。在用地政策上,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鼓勵利用村內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利用“四荒地”等發展休閑農業;在財稅政策上,將中央有關鄉村建設資金適當向休閑農業集聚區傾斜,鼓勵加大對休閑農業創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在融資政策上,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服務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允許利用扶貧小額貼息貸款、以旅游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方式發展休閑農業;在公共服務政策上,增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加快構建網絡營銷等公共服務平抬,全面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這個《通知》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各地要在深入領會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開拓創新,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一要切實加強領導。各地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認識,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充實工作力量,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理順職責關系,建立高效的管理體系。要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協調服務的職責,組織擬定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計劃并指導實施,切實提高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要堅持發展原則。要按照“農業為基礎、農村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理念,堅持以農為本、促進增收,多方融合、相互促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范管理、強化服務,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原則,將休閑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產業建設、農民創業創新融為一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要明確工作重點。要圍繞優化布局、豐富內涵、增收脫貧、提檔升級、有序發展和品牌培育,發掘農業文化遺產價值,保護農村文化遺跡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支持發展農家樂、休閑農業聚集村、休閑農莊、休閑農園、美麗田園。支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休閑農業發展,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和行業標準宣貫力度,提高創意設計水平,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創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推介等品牌培育工程,提升產業影響力和知名度。
四要推動政策落實創設。《通知》在休閑農業用地、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信貸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各地要在積極推動落實這些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商,爭取制定含金量高,指向性、精準性、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切實把《通知》要求落到實處。
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在資源環境硬約束背景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是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戰略選擇,是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打造農村經濟“升級版”、培育國內消費新增長點、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舉措。做好新時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全國各級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要積極圍繞美麗鄉村和美麗中國建設,不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的職能作用,努力推進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為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