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峰
摘 要: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滲透情感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分別從挖掘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活動、注重情感交流四個方面闡述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教材內容;實踐活動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教育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滲透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一個貫穿情感體驗的心靈活動。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用智慧和激情去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和自己一起沉浸于情感的體驗中,觸動、感動、悟動、行動,實現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一、尋根問“源”——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情感教育目標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師的關愛之情、同學的真摯友情,都會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舍生取義的英雄壯舉、默默奉獻的平凡一生、自強不息的生活強者,都會成為學生的感動瞬間;誠信做人的高尚、助人為樂的快樂、笑對生活的自信,都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善于捕捉與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情感信息,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情感因素并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獨特感悟的情感在課堂中感染學生,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
2.情理之中,處處有情。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具體的課時情感教育目標,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片、文字材料和感悟探究題目,對教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充與提煉。例如,通過介紹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使學生在感動中懂得人性之美;展示祖國壯麗的山河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剖析社會的冷漠行為和不和諧現象,增強學生的是非感、榮辱感和道德感。
二、設身處“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
1.創設的情境一定要服務于情感教育目標,做到合理有效,生動靈活。
(1)耳目一“新”。教師要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中創設情境,要融入教師的個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要鼓勵學生以主人的角色來吸納和處理有關信息材料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創設情境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可以用問題引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片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方法。
(2)生活再“現”。創設的情境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結合社會熱點。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收集、挖掘材料,引導學生在平凡小事中體會真情和道理。教師要密切關注時事熱點,善于從中提煉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關注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2.教學情境的有效進行,學生情感的真正激發,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投入。
(1)身先力“行”。教師自身是否擁有積極的情感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所以,教師把自己對教材內容、對生活、對人生的每一份感悟都融入情感,用動情的語言、動人的眼神、傳情的動作展現。教師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具體環境和學生狀況決定情感表現的傾向、方式、分寸,使學生獲得最佳的情感感受。
(2)豐富真實。教師的情感要豐富、真實,要以自己的真誠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的語言要有激情,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展現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喜怒哀樂溢于言表,愛心、同情心、責任心漸漸形成并得到強化。在這樣的課堂里我們既能聽到學生充滿歡樂的笑聲,又能看到學生淌著淚花的臉龐。
三、實踐出真“情”——開展實踐活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發展。如,學習完《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文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讓生活充滿愛”為主題的演講活動,有學生結合自己成長中的感人經歷,感激偉大的父母之愛,充分流露出關愛父母、孝敬長輩的情感;有學生感謝老師的默默奉獻,表示在人生道路上要銘記老師的無私教誨;有學生被他人的真誠之愛所感動,體會到了社會的溫暖,產生要回報他人、感恩社會的情感。
四、心靈溝“通”——注重情感交流,培養學生情感品質
1.心有靈“犀”。初中生非常希望教師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們喜歡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喜歡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規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關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在師生心與心的愉悅中,學生體會了什么是平等和尊重,領悟了什么是感恩和幸福,理解了什么是責任和擔當,在情感交流中既得到感性的體驗,又獲得認知識的飛躍,逐漸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品質。
2.心心相“印”。首先,要走近學生。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找準師生情感交流的切入點。其次,要尊重學生。教師要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與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情感交流,幫助學生處理好適應環境、學習成才、人際交往、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再次,要贊賞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要吝嗇鼓勵和表揚,教師要學會用贊賞的目光欣賞每一位學生。
思想品德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要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把傳授知識和情感教育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生命成長的快樂和煩惱,品味學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關注社會發展和人類命運,培養學生的誠信負責、樂觀進取、關愛他人的情感品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