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如備課、上課、課后反思等)進行比較,以期發現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顯著差異,并提出解決方法,從而使新手型教師得到成長。
關鍵詞:新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教學過程
從20世紀90年代起,如何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已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性研究課題。剛畢業的學生在教學過程初期仍存在很多問題,這類教師通常也被稱作“新手型教師”,與之相對的則為“專家型教師”,這兩類教師間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如何根據二者的差距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快實現新手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是我國教育事業亟須研究探討的問題之一。
專家型教師具備三個特征:(1)能將更多知識運用于專業范
圍內的問題解決中,比新手型教師更有效;(2)解決問題的效率比新手性教師高;(3)有洞察力,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國內劃分二者的標準則主要為職稱和教齡。職稱為特級和高級,教齡在15年以上的教師稱為專家型教師。而將剛剛畢業進入教師崗位的教師則被認為是新手型教師。
作為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在知識結構、問題解決、教學行為、教學效能感和教學監控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異。本文將嘗試從教師的一般教學過程中對二者進行比較并提出一些建議。
在一般的教學活動中,對某一節地理教學而言,首先需要進行充分備課。怎樣能做到充分備課,這就涉及教師相關知識持有量的基礎功底。新手型教師在校期間會接觸到更為豐富廣泛的地理知識,而專家型教師則對生活性地理知識有更多的理解。同時,作為專家型教師,較長時間的地理教學經驗使其對某一節教學內容在整個中學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章節之間的前后聯系都有比較全面的感知,而新手型教師在這方面較為薄弱。
對于教案的編寫,90%的新手型教師都會編寫詳案,在教學目標的編寫中,新手型教師的教案會更加完整地給予呈現。相對于新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更注重對各個教學環節中問題的設置。課堂提問作為有效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積極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型教師具有更強的課前問題準備意識。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新手型教師的新課導入用時(3~5分鐘),要顯著長于專家型教師(1~3分鐘)。這要歸結為新手型教師常常會對課堂導入的設計走入一個誤區,該類教師過于注重課堂情境的設置,往往認為越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越好,故而忽略了學生對課堂本身內容的重視。而專家型教師的課堂導入,通常都很精練,導向性很強,往往直指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中,一位專家型教師給出情境“想去云南旅游,不知道該選擇怎樣的交通方式,想請同學們給出適當的建議”,從而明確點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并調動了課堂氣氛。
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問題的生成與實施也存在著顯著差異。新手型教師的問題生成往往具有隨意性,并且多習慣于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設計問題。在提問類型上,多數新手型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采用“是不是”“好不好”,并多認知性、記憶性的提問。在提問后的等待時間上,也稍顯急躁,不能兼顧全體甚至是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反應,存在班級某一個學生對該問題給出反饋就給予肯定或否定。對于學生給予的問題進一步反饋,該類教師多存在忙于應付回答的情況,難以就學生的回饋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在耐心和方法上處理較差。
作為專家型教師,對問題的生成則更具有預知性,也更具有指導性,能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能力。在問題生成后的等待時間上,要明顯長于新手型教師,約為1分鐘,滿足中等層次學生,力求照顧全體。而面對學生沒有反饋正確答案的情況下,仍能夠從容地給予有效反饋,及時引導,從而達成更高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避免同類情況的再次發生。
教師課后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再認識與再思考,以此獲取經驗從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反思往往已形成習慣,且更多地會對教學過程中某一個或某幾個課堂提問進行反思,而大部分新手型教師對該手段的認識還略為欠缺,并沒有很好地進行運用。
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差異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教學目標的認知、教學效能感等等。如何使新手型教師快速正確地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是各個教師需要思考與實踐的,也是我國教育事業向更好層次發展的要求。從以上內容,提出下列發展建議:(1)加強師范教育;(2)加強課前準備;(3)加強教學課后反思。
參考文獻:
李克軍.新手型教師入職期專業化成長的建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0(01).
作者簡介:辛慧慧,山西省呂梁市人,女,離石區江陰高級中學地理組,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田家會鎮馬家村江陰高級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