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靈洞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傳統高中班級管理模式被質疑。班主任管理的“警察式”與“保姆式”形式不能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應運而生。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不能展現主人翁意識,也不能感覺到班級的吸引力所在,更不能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積極學習。基于此,對高中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并對構建自主管理模式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探索與構建
在高中班級管理中,要想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與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民主與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這并不意味著將班主任的作用淡化,而是讓班主任在學生自主管理中扮演一個指導者與促進者的角色。在傳統班級管理基礎上加強對班級文化的建設,使學生共同合作營造出奮發向上的學習
環境。
一、當前高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學生獨立性差
現行高中學習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經濟條件比較優越。來自家庭的舒適感以及父母溺愛,使得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克服困難能力、競爭能力相對來講很弱。而這些能力正是學生自主管理中需要培養的能力。建立自主管理模式班級,學生的自立能力是關鍵。家長的錯誤思想使得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缺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能力形成不是孤立培養的部分,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2.教師觀念應該轉變
傳統的高中班級管理是教師全權負責的形式,這種形式嚴格地教師將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學生是管理模式中的被操作者,很多高中存在學生怕班主任的現象,在班主任面前不敢講出對班級建設有幫助的建議。只是跟著教師的指揮走,這樣的模式學生中規中矩,但是天性卻被抑制。學生不能成為教室中的主人,不能發揮集體的力量。而對于自主管理模式,部分教師不能接受,他們對學生不信任,認為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就是“放羊模式”。
二、構建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策略
1.樹立良好的班風
班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很多生活習慣都在班級中養成。因此,班級的風氣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沃土,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班級的各項活動的進行至關重要。對于班級自主管理而言,良好的班風使得班級自主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樹立良好的班風,班主任在這其中起到引領作用。(1)班主任應該幫助學生明確班風的建設意義,帶領學生充分理解班風的概念,在具體的實踐中感悟集體班風的重要性。例如,集體活動最能彰顯班風,在學校的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賽中,班風最容易建立。(2)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在學校集體活動的表現,將班風的重要性傳達給學生,使得學生在集體中感受到班級的榮辱感與使命感。(3)教師應該反復強調學生的一言一行是班級形象的體現。“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4)構建良好的班風,需要建立賞罰分明制度,樹立典型。學生對班級的熱愛也是集體感的表現,只有一個集體相互之間心向著一個方向發展,才能有益于班級自主管理。
2.自主管理實施模式
(1)我的班級,我管理
在班級中建立自主管理條例,便于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在班級建設板上明示班級自主管理的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使得學生能夠對班級管理重視。在具體班級活動中時刻提醒自己哪些事該做,要做好,哪些事不該做,并且自己應該負責的部分是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班級建設的表揚欄中為自己的優秀行為增光添彩。榜上有名的管理增加了班級自主管理的透明度,同時也美化了教師擺設,有助于文明習慣的養成。在科任教師上課時能夠增加教師了解學生的機會,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班級紀律衛生檢查是班級自我管理環節不能缺少的部分,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教師可以對學生管理班級情況進行了解,教師對班級的衛生以及紀律的檢查,能夠促進學生對管理制度的調整與改進。
(2)我的組織,我確立
班級自主管理中的核心帶領人物是班委,班委對班級的管理是另外一種班主任管理形式,但是班委與班主任相比,具有更多的親民性。班委是班級發展的核心凝聚力。高中階段是最為重要的學習階段,因此,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班級管理制度是學習成績提高的前提。在班級中人人都應該有“我的班級我做主”的心理,班委應該及時召開班會,在會中對班級管理的紀律、衛生、成績進行總結,并集思廣益,從集體中收集有益于發展的建議,并及時實施。班委將班級內部事務進行分塊管理,將每個崗位的主要責任、管理范圍進行公示。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水平測評,在班會中將管理中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并且將班會內容記錄在班級日志中。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能力養成的轉折點,傳統班級管理方式不能發揮學生學習與管理的積極性。而構建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不僅能在學習形式上與時俱進,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高中班級管理正向著學生素質能力養成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張旭.關于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