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古詩作品《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可以用來形象地比喻在我們化學教學過程中相關的德育,這展現了中學化學教學的本來特性,更滿足了現代教育對化學教育的時代性要求。化學教師只有完全認同并接受在化學教學中融合德育的意義,才能真正意義上使得化學教學有更長足的進步。筆者就個人的教學體會,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化學教科書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品德教育素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增強環保意識等。
一、愛國主義教育
1.結合中國古代和現代科技方面的巨大成果
高中一年級的化學課本在緒言里面就講解了化學這一門學科的形成原因、產生過程與發展展望,同時還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化學科技成果。早在古代,偉人們就取得了很多超越世界其他國家的成果。公元前1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總結并推廣;而此時歐洲人還在用羊皮手抄書。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記載了黑火藥的三都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火藥于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國家,直至14世紀后才進入歐洲。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和造紙術是古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化學作品,同時也是古代中國被列為四大文明古國的重要參照指標。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關化學的記載更是體現出化學領域的學者們曾為了我們社會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如,在1965年,我國首個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形成的學名為活性蛋白質一類的結晶式牛胰島素成功被研發。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開創了用無氰電鍍這一新興工藝代替原本含毒的氰法電鍍的先河,在世界電鍍的歷史長河中也是一道新光。20世紀以來,國產龍芯CPU芯片的自主創新和北斗衛星的發射和使用,更是提高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2.以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偉大事跡為切入點展開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著名的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曾經出國留學,在獲取了博士學位后,毅然放棄了國外企業給出的高薪待遇,抱著一顆赤子熱忱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創辦了當時擁有先進國際水平的永利堿廠。在中日戰爭爆發后,斷然拒絕和日本法西斯的合作,籌建永利堿廠,在歷經無數次的探索和試驗后,最終發明“侯氏制堿法”,享譽中外,為中華民族的榮譽作出了巨大貢獻。
居里夫婦經過幾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終于分離了氯化鐳,并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居里夫人將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然后,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后,她又將提煉鐳的方法無償獻給國家。
科學家大義愛國的無私事跡,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
二、開展辯證的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法是目前最適合發展自然科學觀的一種思維方式。中學化學教學課堂中可有目的地根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開展關于辯證法一分為二思維的科學訓練,讓學生習慣對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進行拓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內容,化學老師在化學課上講授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氧、氫、磷、碳、鈣、鐵等元素組成的同時,可以深層次地探討出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其中涵蓋物質性的原則。
在講解物質結構理論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分析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熱運動和電子在庫侖力作用下做圓周運動,深刻認識到運動是絕對的和靜止是相對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綜上所述,無論是化學理論還是化學實驗都隱含著許多哲理知識。化學老師在化學教學課堂中要學會充分結合互聯網的資源進行教學,綜合多媒體等手段,全面融入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積極全面地對學生開展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教育。
三、引導輸入環保意識的教育
列舉生活中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如福建省泉港區的煉油廠排污不達標,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些村落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癌癥村”。化學教師一定要把環保責任意識融入教學中,引導學生肩負對社會的責任感。
1.以化學教材為藍本,傳遞環境保護的動態
高中一年級課本的第六章節最后一小節內容專門提到環境保護內容,這一章節的內容更應該以實際案例闡述當代化學污染對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
2.在化學實驗中強化環保意識
化學學科是以實驗為依托,在做實驗過程中使用到的藥品包含有毒的或者有害物質,尤其是帶毒的氣體大多都會危害到師生的健康。這個時候,就要求教師具備提前預知的能力,通過預設實驗的相關過程,做到心中有數,以防在操作實驗的演示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做出忽視環保的錯誤行為演示。
簡而言之,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用心發現,用心在課堂之外采集相關的材料數據,根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引導,才
能使化學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環保意識教育形成完美的統一,最終達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參考文獻:
紀寶.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1(0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