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摘 要:學生的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追求的價值取向。幸福的課堂是生機勃勃、師生共同發展的和諧課堂,構建幸福化學課堂是每位化學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化學課堂;幸福和諧;構建要素
現今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中,應試教育仍然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教師教得疲憊,學生學得焦頭爛額,造成課堂幸福感的缺失。幸福的化學課堂是充滿化學韻味、生機勃勃的課堂,是平等、民主的課堂,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全面發展的和諧課堂。對于每個化學教師而言,在幸福和諧的課堂中和學生共同學習是一種心靈的享受,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是教師自身價值的體現。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了高中幸福化學課堂構建的幾點要素。
一、營造幸福和諧的課堂氛圍
1.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幸福和諧的化學課堂,強調的是師生交往中的“平等對話”,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研究化學問題的探究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課堂成為師生、生生共同探究、合作討論、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愛是教育的原動力,課堂上,教師要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觀點,積極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深入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興奮的學習狀態,達到學習的高效性。
2.將趣味性融入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對化學充滿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課堂的引入、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置等環節,教師都應重視趣味性。化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多做演示實驗,多進行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質疑、在實驗中釋疑,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育才與育德的和諧發展
在化學課堂中注入德育的甘泉,賦予課堂靈魂與魅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德才兼備”的人才。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蘇教版必修二專題4“化學科學與人類文明”,教師可將形狀記憶合金、光電池板、光導纖維、儲氫合金、可降解塑料等內容制成精美幻燈片,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在不斷努力研究中合成和發現新物質,推動了歷史和社會的進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與“學”的和諧共振
幸福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應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設計“教”的各種活動都應以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因此,師生應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課堂。
1.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是一種建設性的活動,在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既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責任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等,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如,“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教師準備多種不同的電極材料、多種電解質溶液、橘子和酒精,讓學生分組實驗競賽,看哪一小組組裝的原電池多,再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形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同時提出實驗過程中的疑問和想法進行全班交流。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會學和樂學的境地。
2.倡導探究式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探究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主要實踐活動。”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由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設計、實驗驗證、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發現和探究知識,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電解池工作原理”的學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用惰性電極電解CuCl2溶液,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出陰陽極放電的離子和電極方程式;再將電解質換為NaCl溶液進行電解探究,將Cu2+換成Na+為何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現象?再將電解質換為CuSO4溶液進行電解探究,將Cl-換成SO42-又為何出現了不同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在探究中不斷質疑、分析,找出共同點與不同點,從而得出水溶液中陰陽離子的一般放電順序,總結出電解的一般規律。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思維更加活躍。
幸福和諧的化學課堂是教師、學生、學習內容和諧發展,充滿生機和幸福感的課堂,是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化學知識的課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勇于探索,大膽實踐,使化學課堂成為師生全面、持續發展的幸福課堂。
參考文獻:
孟萬金,官群,Wagner.幸福課堂基本標準與評價核心指標[J].中國特殊教育,2012(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