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華
國務院于2013年啟動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對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研究制定我國經濟轉型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大意義。從已完成的我市第三次經濟普查來看,普查中難度最大、數據質量最難保證的是沒有建帳或帳務不健全的企業單位。如何突破這一難題,是我市各級尤其是基層普查機構值得深入研究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在此次普查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統計調查的一些方法,針對不建帳單位的核查與評估提出一些相應對策。
一、我市不建帳單位主要特點
(一)規模小,數量多。根據三經普有關數據。我市二、三產企業單位有6000多家,除了“四上”單位近600家外,還有5000多家其他單位,而這類單位存在不少單位帳務不健全或不建帳單位。
(二)行業雜、分布廣。這些單位中經營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銷售、服務、加工等多種行業,并且存在一家單位經營多項行業的情況。
(三)流動快、差異大。因為這些小、微企業在注冊時門檻低,成本較低,環節簡易,因此,經營的隨意性較大,業主、地址、行業的更換都較頻繁,整體流動性較強。
二、不建帳單位核查和評估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一)業主大多只關注自身經營情況,配合程度不高。由于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建帳單位基于自身利益顧慮,對外來調查懷有戒心,不愿透露真實的經營狀況,在調查過程中存在隱瞞營業收入,做少從業人員的現象,同時業主對國家、社會中的其他事物了解較少,同樣,對經濟普查知曉程度偏低,因此,對入戶普查工作存有質疑,配合程度不高。
(二)普查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經濟普查中的不建帳單位需要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上門入戶填表取數,對他們的業務要求較高。普查員素質參差不齊,普查員各自責任心不同,并且調查數據缺少相應的依據。另一方面,鄉鎮街道普查員絕大多數為村(居、社區)文書或會計,這些人平時工作繁忙,雖經普查機構業務培訓,但其業務技術水平、調查技能等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要求。
(三)缺乏參照對比相關資料。不建帳單位的經營特點決定了沒有完整的核算制度,業主通常沒有規范的財務報表,有些甚至沒有記帳的概念,同一家人報出的營業額有可能都相差幾倍,外人根本不知道其一天盈虧狀況。部分企業,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的定額稅制,為了降低成本與少交稅,往往不建立完整準確的財務帳,有時刻意隱瞞收入,導致統計指標,尤其是營業收入被嚴重低估。尤其是,從2013年8月1日起,國家對小、微企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這樣,普查用以參照的稅收指標也沒有了,給不建帳小、微企業數據的核查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對不建帳單位進行核查和評估的方法
(一)以三個方面為重點,把好經濟普查的宣傳關。(1)做好大政方針大道理方面的宣傳 。在普查工作開始之初,必須要宣傳工作先行,使每個被調查對象清楚知道配合經濟普查以及按時、如實地報送、填報經濟普查資料是自己應盡的法律義務,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乃至偽造篡改普查資料屬違法行為,并將依法予以嚴肅懲處。(2)有針對性的宣傳。普查宣傳到了位,調查戶的配合程度就高,普的數據就會更準。一是利用電視、電臺進行普及性宣傳。利用市電視臺、電臺,在距離普查登記時點的接近時,提醒本轄區的機關、事業、企業及個體經營戶,并讓全市人民都知道,國家將對機關、事業、企業及個體經營戶進行經濟普查。二是利用網絡進行無死角、全覆蓋性宣傳。利用網絡及時發布市級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以及關于全國經濟普查相關知識和有關新聞,讓業主了解和支持普查工作,真實、準確反映自己經營情況。三是利用手機進行多角度宣傳。編寫一些關于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精美短信,通過群發。以達到提高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質量的目的。(3)用反面典型教育。強化依法普查的宣傳力度,使普查對象知曉經濟普查的法律責任和違法后果,對于在登記階段出現的不配合等情況,由統計執法部門督促其依法配合普查機構的各項工作,對于情節惡劣造成不良影響的普查對象,要堅決予以曝光,起到查處一起、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二)嚴格選聘、注重實戰,把好普查工作人員素質關。(1)在普查隊伍選取上,嚴格選聘關。選取經驗豐富、責任心強、了解普查區情況的人員組成普查隊伍,并要求其在工作中明確普查區地域范圍和界限,掌握普查區域內建筑物和普查對象分布情況。(2)注重培訓,并實地演習,淘汰不合適的普查工作人員。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選擇十分重要,必需要將年富力強、工作熱情高,業務熟悉的、并善于做調查工作的人選到普查指導員、普查員隊伍中來。普查指導員最好是地方熟悉,普查對象比較認識的當地人擔當,有一定企業會計基礎的村干部更為合適。
(三)通過外圍及中心、橫向和縱向的了解,把好普查登記技巧關。(1)要充分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對調查對象報出的數據準確程度就可以作出判定。為摸準對不建帳單位的基本情況,可以先從外圍入手,走訪普查對象所在的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有關組織,了解普查對象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人員流動情況;同類行業的網點分布和競爭狀態;經營者的文化程度和素質高低等等。(2)上門對普查對象進行詢問、調查,要先查直觀的不敏感的資料:可先了解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營業場所面積,經營項目狀況及其檔次的高低程度。再了解經營成本和費用。這樣可以讓普查對象容易接受調查,取得比較真實的資料。(3)普查工作人員還可通過橫向、縱向比較來檢驗數據的可信度。橫向主要是和同行業、同地域、同條件的其他單位進行比較,一般都應在同一個水平上,不應奇高奇低。縱向比較主要是和對象戶自身以前年份的生產經營情況比較,檢驗與發展趨勢是否相符合,進一步驗正普查數據的真實性。
(四)利用統計的科學方法,建立健全不建帳單位評估關。(1)通過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到普查對象所在地根據相關資料推測等方法進行填報。對于相關資料推測的方法,要求相關資料要準確掌握,并且要有該行業的相關資料的推測定額參數。(2)不建帳單位涉及行業多,根據每個行業的特點和復雜程度,在設置每個行業的參數標準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有的行業僅依靠參數標準并不能完全反映每個行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所以應增加若干調整系數進行調整,每個行業根據自身實際選取相應的調整系數。
(五)普查與部門聯動,抓好不建帳單位的核查關。(1)充分發揮各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優勢。在正式入戶登記前,普查機構可先要求稅務部門根據國家最新政策提供一份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納稅人名單,根據名單對普查單位進行標記。在正式入戶調查時,對這類單位可以先根據評估標準進行重新評估,超出免稅標準的,按實際評估數據進行登記;同時結合年檢換證、資質審批、辦理社保等工作,協助督促被管理對象主動聯系普查機構、并通過部門資料來核查企業資料。(2)充分借助基層各方力量,努力化解入門難問題。比如吸收村委會安全員、居委會樓門長、流動人口管理員等人員作為陪調員參與普查登記,發揮他們熟悉基層情況的優勢,借助他們在原有工作中與普查對象建立的良好關系,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借助他們的力量核查數據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