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霞,謝 坤,徐 柳
(軍事交通學院,天津 300161)
XIE Xia,XIE Kun,XU Liu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的大政方針,也是發展潮流。逆向物流正是順應了這樣的需求,應運而生。近幾年逆向物流在地方發展迅速,是社會各界研究與關注的熱點。在軍隊,軍事逆向物流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軍事逆向物流有利于提升軍費的使用效率和物資保障效益,對于構建節約型后勤,發展軍地一體化物流和集成化物流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逆向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981年,由美國學者Douglas Lambert 和James Stock 提出,他們將逆向物流描述為“與大多數貨物正常流動方向相反的流動”[1]。但是,那時的國際學術界和企業界對逆向物流管理并沒有真正重視。直到20 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市場化競爭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強對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尤其是一些知名企業紛紛投資建立逆向物流體系。美國還專門成立了逆向物流協會(RLEC)。90年代中后期,對逆向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逆向物流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與常規網絡的集成技術、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等方面。
進入21 世紀,逆向物流的研究開始細化,涉及各個行業的各個方面。如Surendra M.Gupta 在2000年提出了關于逆向物流的雙向供應鏈優化模型;IBM 公司的工程師運用WIT 軟件工具對逆向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優化。目前,逆向物流的實踐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一些物流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將逆向物流納入到戰略規劃中,如Sun Microsystems 建立了國際零部件翻新中心;惠普也常采用翻新或改制的零件;雅詩蘭黛公司通過發展逆向物流的掃描系統、智能工具和逆向物流數據庫,節省了約每年47.5 萬美元的人力成本[2];沃爾沃公司專門引進了汽車拆卸和處理設備,將拆卸下來的金屬和塑料當作廢品出售,有些零部件甚至直接進入裝配線組裝成汽車后在二級市場出售;施樂公司、通用汽車、IBM、柯達、佳能、3M、強生等都通過引進信息技術,在逆向物流管理領域降低由退貨等造成的資源損失率。美國宇航局重新利用改制與翻新的零部件,也使飛機的制造費用節省了40%~60%。部分企業還建立了專業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如福特汽車回收中心、耐克的歐洲回收中心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逆向物流實行起來非常復雜,因此,也有許多資源有限的企業將他們的逆向物流業務轉包給3PL(第三方物流)。比如,在美國許多公司使用NeLReLurn 這一聯邦快運的系統進行逆向物流管理,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高質的服務;第三方的逆向物流公司如Xelus 公司還開發出了專門的逆向物流管理軟件,以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其客戶包括Cisco,Dell,Siemens 等世界聞名的大公司。
與此同時,各國的政府部門,如歐盟、日本等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強制企業對逆向回流物品負責。歐盟規定到2015年90%的汽車必須被重新利用或再生,汽車廢棄物的填埋量不得超過5%。在荷蘭每購一輛汽車必須交納60 美元的費用作為廢舊汽車回收處理的費用補償。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逆向物流發展已初具規模。初步建立法規和責任機制,如2008年4月1日開始實施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9年1月正式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2011年1月正式施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都對逆向物流的發展具有指導和促進作用。我國從1999年開始啟動生態工業園示范區建設試點工作,于2001年中國建立了第一批國家級生態工業園;上海、遼寧、江蘇、寧波、鶴壁、銅陵等試點省市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逆向物流專業處理中心相關項目的建設;四川內江市中國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新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中心,具有年回收處理50 萬臺廢電器電子的能力。另外,有更多企業主動參與逆向物流的實施,如鞍鋼將逆向物流戰略納入企業管理戰略,實現了正向物流到逆向物流的完滿循環;華為公司的逆向物流作業和管理平臺實現了退貨接收、到貨驗收、分流入庫、庫存評審、庫存管理,維修專業過程操作和管理維修物料領用管理。
但由于逆向物流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自律機制,消費者環保意識淡薄,專業化技術水平較低,先進的信息系統、管理技術不足等原因,導致企業和公眾對逆向物流興趣不大,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因此,目前我國主動實施逆向物流的生產企業還不夠多[3],主要集中于食品、醫藥、電子產品、工業品、快速消費品、化工產品等行業的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現在的廢舊產品回收主要由一些街頭小販和回收企業承擔,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隨著逆向物流在地方物流中的發展,外軍也開始探討和運用逆向物流來完善和補充軍事供應鏈。
早在1997年9月,美陸軍在阿拉巴馬州的紅石(Red Stone)軍械廠建立了物資返回數據庫(Materiel Returns Databases MRDB)[4]。該數據庫詳細地記錄了陸軍物資供給系統中的存在著嚴重的返回問題。針對該問題,美陸軍初步擬定了軍事逆向物流流程的草圖。美軍在很多單個領域的維修服務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每一個軍種都在改造自己的物流以適應自己的特殊需求。由Stevenson,Toussaint and Edwards 進行的美海軍的“逆向物流及倉庫級別的可修理件追蹤系統綜述”[5]研究,突出了使用電子信息系統來獲得總物資可見性的重要性。資料表明,美國海軍專門建立有存貨控制點,用來管理無用退回品的恢復和再分配,2003年倉庫級別的可修理件的恢復成本總共30.8億美元,因此如何降低成本保證必要的價值恢復系統的運行是問題的焦點,也是美海軍一直在著力解決的問題。美海軍研究生學院的一項MBA 課題則對海軍地面部隊司令部實時再利用物資管理圣地亞哥倉庫的逆向物流進行了研究[6],以評價和評估這個存貨管理數據庫。這個實時再利用資產管理處提供過剩物資的在線和實時全資產可見度。美國國防再利用和市場服務中心(DRDMS)充當了國防部逆向物流的先鋒。它的使命是供應國防部最佳值服務,并交付極好性能給它的顧客以便過剩物資的再利用、轉讓、捐贈或處置(國防物流機構,2008年)。這個中心的雛形建立于1972年,但它的服務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產生大量軍事過剩物資需要處置時。現在,DRDMS 是執行國防部資源恢復與再利用計劃的領導機構。在2006 財政年度,價值19億美元的物資被回收利用,為國防部努力達到合理的財政工作作出了貢獻。每年,美海軍訂貨控制部(NAVIC)都要對50 多萬破損部件進行跟蹤,總耗資250億美元,這些部件從海外基地,運到弗吉尼亞諾福克和加利福尼亞圣地亞哥的先進可跟蹤和控制(ATAC)工廠,然后或者是由國防后勤局(DLA)運到倉庫,或者是運到100 多家贊助合約商中的任何一家進行維修。美國海軍2010年完成了一個大規模的RFID 實地測試,測試表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能增加部件在運輸途中的能見度以及減少ATAC 和DLA 間貨物的協調操作。此外,美軍還成功運用D-M-I方法來提升軍隊備件的正向物流水平,近年來,又成功將此理論模型應用到逆向物流中。蘭德公司的Deiner 小組2004年對美軍進行了逆向物流的相關研究。該研究被觸發是由于軍隊對于轉換成更機動力量、同時降低物流覆蓋區而延伸其范圍的需求[7]。報告的中心焦點是評價現有回收運轉及提供方法來改善他們。該報告的極大貢獻在于通過度量法發展一種用于逆向物流的定量方法。美空軍則對影響托盤性能的逆向物流因素進行了研究[8]。美軍成功運用D-M-I 方法來提升軍隊備件的正向物流水平,近年來,又將此理論模型應用到逆向物流中[7]。此外,美軍還對逆向物流的庫存管理、庫存模型、庫存管理閉環供應鏈、價值恢復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9]。
軍事逆向物流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這種現象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武器裝備、車輛的返廠維修、報廢物資的回收處理等。隨著科技的發展,大量新型的裝備和物資不斷裝配部隊,從而使進入逆向物流的廢舊、退役物資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軍事逆向物流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說,我軍的逆向物流存在一定的硬件基礎。同時,許多的法規都對軍事逆向物流具有指導作用,如軍委制定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層后勤管理條例》[1]等,這些法規中均有部分內容可用以指導和規范物資、裝備的退役和報廢、回收及處理等工作。此外,我軍后勤正在進行大聯勤體制改革,也要求聯勤機構成立軍用物資統一的管理部門,打破軍兵種的界限,將物資的籌措、儲存、運輸等任務與指揮系統有機結合,保證訓練與作戰保障的快速準確性。這一轉變將更加有利于逆向物流形成規模效益和進行規范化管理,為軍事逆向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據統計,我軍“十一五”期間就有大量物資到壽,這也充分證明了軍事逆向物流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另外,許多單位都在開展物資再利用的研究,如裝甲兵工程學院的再制造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理論方面,我軍軍事逆向物流研究已經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總體仍處于探索階段,大多集中于內涵、意義等,仍然缺乏對逆向物流理論和應用的深入、透徹研究。如毛軍凌對軍事逆向物流的運作機理、應對策略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1];劉林等對被裝逆向物流進行了初探[10];羅廣珂等對軍事逆向物流應用的模式和方法進行了研究[11];張濤等對軍事逆向物流的概念、內涵、運作流程及實施策略進行了研究[12];王宇等在論述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我軍發展逆向物流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強我軍軍事逆向物流管理的對策措施[13];謝翔等對軍事逆向物流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14]。
我軍逆向物流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與外軍相比,差距還很大,尤其在軍事逆向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機制不健全、意識淡薄、理論和實踐研究不夠深入等,這些都需要加緊解決。例如:目前,我軍每年有大量的被裝被回收,但回收的流程、回收后的處理等,都急需逆向物流的相關研究進行指導;國務院和總部聯合頒布的《軍服管理條例》規定了軍服穿著、生產等的秩序,但仍然缺乏可具體操作的細則,缺乏對回收處理的規范。
逆向物流是物流技術中的前沿技術,尤其適應目前注重環保、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潮流,近幾年發展迅速,是社會各界研究與關注的熱點。軍事逆向物流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軍隊保障效率、優化質量管理等,體現了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對軍隊后勤保障的效果和質量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通過借鑒地方成熟的逆向物流經驗和外軍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都將對我軍的逆向物流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1]毛軍凌.軍事逆向物流及其發展策略研究[D].北京:后勤指揮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唐納德·F·布隆伯格.逆向物流與閉環供應鏈流程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3]謝霞,王賓,溫秉權.我國逆向物流現狀及實施[J].物流科技,2010,33(6):4-6.
[4]張濤,王其華.論軍事逆向物流及其策略選擇[J].后勤學術,2006(11):64-66.
[5]Edward L.Stevenson,Cane A.Toussaint,and Mark A.Edwards.A Review of Reverse Logistics and Depot Level Repairable Trac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avy[D].California: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2005.
[6]Nolasco Villanueva,Jeffery Young,Dennis Estrella.Reverse Logistics at the Commander,Naval Surface Forces Real-time &Reutilization Asset Management(R-RAM)San Diego Warehouse[D].California: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2008.
[7]David dinier,Eric Peltz,Art Lackey.Value recovery from the reverse logistics pipeline[M].Santa Monica:published by RAND Corporation,2004.
[8]Andrew J.Peterson.An Examin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Factors Impacting the 463-L Pallet Program[D].Air University,2005.
[9]Jeffrey W.DeVore.Reverse Logistics:H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Met the Objectives of Air Mobility Command? Graduate Research Project[D].Air University,2004.
[10]劉林,劉鑫,張前枝.軍用被裝逆向物流初探[J].軍隊采購與物流,2009(2):55-57.
[11]羅廣珂,張長根,樊昊.軍事逆向物流理論應用的模式和方法分析[J].物流技術,2007,26(10):118-120.
[12]張濤,王其華.論軍事逆向物流及其策略選擇[J].后勤學術,2006(11):64-66.
[13]王宇,連華,王遠軍.加強我軍軍事逆向物流管理的思考[J].后勤科技裝備,2006(3):9-11.
[14]謝翔,徐益明,丁利.淺談軍事逆向物流運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倉儲管理與技術,200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