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鳳 CHEN Yin-feng
(內蒙古財經大學 計算機信息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Schoo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ohhot 010070,China)
電子商務實現對傳統商務流程的電子化與數字化,一方面以電子流替代實物流,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突破時空限制,使得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從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從基礎到安全、訂購到支付、營銷到管理,存在諸多影響其發展的因素,物流便是其中之一。
在實際的物流運作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缺乏對整條供應鏈進行運作的戰略性專長和真正整合供應鏈流程的相關技術,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為一種幫助企業實現持續運作、降低成本和區別于傳統的物流外包業務的新型物流形態。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 或FPL)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負責第三方物流安排之外的功能整合。即第四方物流不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集成服務,而且對整個物流運作過程提出策劃方案,并通過電子商務將這個過程集成起來。因此,第四方物流成功的關鍵在于為用戶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務(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務等)。發展第四方物流需要平衡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術以及業務流程管理等,為用戶提供功能性一體化服務并擴大營運自主性。
(1)規范化:第四方物流加速了整個物流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進程,推進了物流技術指標和質量標準的統一以及物流管理程序和物流管理實務的規范化進程。
(2)集約化: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第三方物流企業、IT 企業和管理咨詢機構的能力,整合了相關的物流資源,提供了一整套全面意義上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以有效適應需求方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要求。
(3)價值化:第四方物流通過對整個供應鏈產生影響的能力來降低運營成本,降低工作成本和提高資產利用率,能夠為整條供應鏈的客戶都帶來利益,增加價值,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4)國際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第四方物流出現,因此其自身的國際化將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現在物流市場的國際化、服務需求的國際化、物流信息系統的國際化、供應鏈管理的國際化和企業文化的國際化等方面。
電子商務的便捷性、高效率和全球化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方式,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在電子商務中需要得到貫徹,必須保證從“訂購→生產→銷售→配送”等一系列環節的暢通,確保商品按照客戶的需求實現流轉,從虛擬的網絡之外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順利實施。
在商流活動中,商品的所有權是在購銷合同簽訂的時刻開始由供應方轉移到需求方,商品本身并沒有發生移動。而電子商務的活動是只有商品和服務真正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商務活動才算結束。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后續者與服務者的姿態出現。沒有第四方物流,任何便捷的商流活動都會退化為一紙空文。
通過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積壓、縮短生產周期及降低成本,現代化的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進行。反之,如果缺少了現代化物流,生產將難以順利展開,將成為無米之炊。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第三方物流的不足逐漸凸現出來。客戶需要得到包括電子采購、訂單處理、充分的供應鏈可見性、虛擬庫存管理以及集成技術在內,能夠實質性的增加服務水平的多方面服務能力,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是物流業務的運作,對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操作能力明顯力不從心,很難整合所有的資源,處理供應鏈上所有的物流項目。
現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都體現不出應有的規模效應,這些企業大多經營效率低下、利潤空間狹小,企業之間又通常各自為政,缺少溝通和聯系。隨著企業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第三方物流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趨勢明顯,導致其不能滿足電子商務業務的個性化需求。
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用人制度、社保、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遠不能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完善。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時,須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物流企業跨區域開展物流業務時常常受地方保護主義困擾,企業在選擇外部更為高效的物流服務,處置原有的儲運設施和人員時,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這些必然影響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
從第四方物流的需求角度分析,第四方物流需求的先決條件是大宗國際貿易合同的產生,在這個龐大的供應鏈中所有因素都無法被生產商、銷售商或者運輸商完全控制,第四方物流的優勢在這里得到充分發揮。但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國內物流市場化程度低,物流產業還不成熟,大部分企業經營模式單一,不重視物流效率,且大多通過企業自身來完成物流需求,使得第三方物流長時間得不到更深一步的發展。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由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轉化而來的物流企業比例很高,這些企業大多只能提供一些倉儲、運輸這類物流基礎性服務。因此,目前對第四方物流的市場需求度明顯不足。
在整個物流供應鏈的社會分工上,第四方物流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整合,如果沒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存在和發展,第四方物流就失去管理、集成和整合的對象。從發展的規律看,高度發達和具有強大競爭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是第四方物流發展的基礎,即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必須依托于第三方物流行業高度發達和企業供應鏈業務外包極為流行的基礎之上。第四方物流只有與第三方物流在服務上加強互補與合作,才能實現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提高運營效率。所以只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才能奠定第四方物流發展的基礎。
整個電子商務的過程就是一個網上協商、網上簽約、網下送貨的過程。運用電子商務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這種商務模式下實現交易的便捷性與快速性。因此建立穩定可靠、反應敏捷的業務信息系統勢在必行。目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這個全新的物流發展理念正逐漸被應用于實踐。第三方物流模式由于受到規模、技術、資金等眾多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具有供應鏈集成的第四方物流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新動力和新方向,只有建立起全國范圍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才能有效地整合和共享全社會的物流信息資源,形成物流產業的發展合力。基于Internet 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不僅可以解決物流信息資源共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作為客戶間的連接點,通過合作或聯盟提供優質高效的多樣化服務,大大縮短物流時間,為企業帶來盈利與新利潤。
在政府的統一指導與協調下,做好第四方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產業服務等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對物流的巨大需求。打破地區、行業壁壘,為健全物流法律保障體系,政府應當制定與出臺相應的物流政策以便建立開放、暢通、自由、有序的物流市場,創造良好的第四方物流發展環境。統一規劃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信息網絡、交通等,對區域公眾性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避免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政府應積極制定物流業的行業標準,推進物流標準化進程,加快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的制定工作,同時清理和規范已有的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首先電子商務企業選擇與第四方物流建立可靠的戰略聯盟,這對于企業順利地、持續地實現物流外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第四方物流企業要想真正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必須與相關行業建立起戰略聯盟的關系,形成品牌效應,提升影響力和客戶忠誠度。
第四方物流通過提供一個全方位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來滿足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復雜需求,其突破了單純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依靠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咨詢公司和技術公司的組織和協調,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為客戶提供行之有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能夠保證供應鏈每個環節協同配合,真正幫助電子商務企業實現持續低成本運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李二敏.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高攻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謝紅燕,辛海濤.電子商務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2009)[R].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5]歐陽文霞.我國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6(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