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來(重慶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重慶 400074)
FAN Fang-lai (Management School,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物流活動隨著人類交換的產生就已經產生,但物流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并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是在二戰后,物流引起人們的注意不是一個憑空而來的事情,它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矛盾的加劇作為一個平衡點而產生的。人類的發展中有三大利潤源泉。第一個利潤源泉是資源,人們通過以前那種粗放式、浪費式的資源利用到后來集約型、節約型的資源利用充分挖掘了第一個利潤源泉;第二個利潤源泉是人,通過教育培養和利用大批具有先進知識、創新能力的人才,從過去那種低價值的勞動力利用到創新性人才的利用,充分挖掘人的潛能。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前面兩大利潤源泉顯得越來越無力,于是人們開始注意企業物流成本,從而促進了物流學的產生。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學習和研究現代物流并推動其加快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顯得越來越重要。要把一個事物很好地應用于實際對于它的了解是第一步的工作。要想發揮物流的更大效益就必須對其有一個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了解物流的是與非,在實際中去利用其好的一面,盡量避免其不好的一面。但物流是集運籌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的一門綜合性科學,要了解它的是與非是一件很難得工作,本文試圖從物流的發展脈絡和其定義中去理解。
物流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是在二戰中美國軍隊后勤部門將其應用于戰略物資的計劃、配送和控制中發揮了極大的效益之后,二戰以前只有少許的幾個人認識到了物流的作用,如1915年阿奇·蕭在其《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提到了“創造需求和物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初的物流主要應用于商品的銷售,其包含范圍也就是我們后來提到的物流四部分:供應物流、企業物流、銷售物流、廢品回收物流中的一部分,就如美國銷售協會1935年對其的定義:“物流是包含于銷售之中的物質資料和服務,與從生產地到消費地點流動過程中伴隨的種種活動。”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銷售物流使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真正得以實現。企業生產的產品如果不通過運輸、配送等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那它只是一種可能的產品;只有通過銷售物流,產品的消費才能成為可能。
(2)銷售物流的好壞影響企業的形象。有效率的儲存、運輸及送交等,使產品適時、適地和適量地提供給消費者,這是銷售完成以前的重要工作。這樣,在消費者心目中可以樹立起企業效率高和信用好的聲譽。反之,產品供應不及時,就會影響或降低企業聲譽,失去顧客。
(3)銷售物流合理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銷售物流成本包括運輸成本、存貨成本、管理成本等,它們是構成銷售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銷售物流成本的降低是“成本經濟的最后據點”。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售價,促使銷量上升和利潤增加,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985年美國實體配送管理協會將名稱改為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標志著物流從過去的那種注重銷售領域的實體配送擴展到了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直到廢舊品回收等物理性的流通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不但與流通系統維持密切的關系,同時與生產系統也產生了密切的關系。這樣將物流、商流和生產三個方面連結在一起,就能產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上面已經列舉了銷售物流的好處,下面就列舉下其他的方面如原材料采購等過程的好處:
(1)采購物流。企業可以整合企業所有采購需求采取統一采購,或者聯合其他需求相同的企業統一采購,變過去的那種零散采購的賣方市場變企業具有自主權和話語權的買方市場,減低價格,提高貨物的按時、按質、按量到達的效率。通過對需求的預測有計劃地進行采購,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庫存,達到減低庫存高帶來的資金占用、管理費用、貨物過期等一系列的問題。
(2)生產物流。生產物流與生產流程是同步的,生產物流的一個直接好處是發現生產流程的缺點促使企業進行生產流程的再造,達到提高生產效率、減低生產成本等。
(3)廢舊品回收物流。在生活中很多東西可以再利用,而要再次生產會需要更大的成本,如康師傅等飲料生產商,其裝飲料的瓶子如果每次都利用新瓶將會使成本大大提高,通過廢舊品回收物流可以降低其生產成本。在生活中有許多物品屬于一次性產品,回收對于企業的生產成本沒有降低反而有提高的作用,但是假如把其留在市場中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企業回收雖然不能給其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可以通過回收樹立企業為社會和消費者服務的良好形象,促進其銷售量等來獲得間接效益。
現代物流已發展到供應鏈物流,供應鏈物流與前面形式的物流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僅僅是把供應商當做其資源的供應者、把消費者當做產品的接收者而已,不僅僅把其當做物流系統的一個死的節點,而是把其當做一個具有活力的合作伙伴,通過與供應商、消費者實現雙贏而獲得利益和優勢。其好處有:
(1)通過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把供應商納入企業的一部分,可以提高供應商的積極性、減少其危機感,從而使其更好的服務,如現在許多企業通過采用EDI技術實現與供應商進行消耗與需求信息的共享、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訂單自動化處理由供應商進行庫存控制而實現的JIT技術,從而實現零庫存和實時供應就是供應鏈物流思想的一個很好的實例。另一個方面對于那些資源緊缺型的生產企業來說,只有和供應商建立長久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才能保證原材料的供應。
(2)在企業實際設計與創新過程中,很大的一個瓶頸就是無法獲得設計產品所需原材料,而通過與供應企業合作,讓其全程參與產品的整個設計過程,可以淘汰掉無法獲得原材料的方案,根據供應商和本企業的能力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產品,從而減少設計成本。
(3)現在除少數壟斷性行業,市場大部分屬于買方市場,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競爭越來越大,如果企業只從企業本身和短期利益出發,是不可能發展下去的。通過供應鏈物流把企業利益和消費者需求和利益作為一個整體考慮,使企業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總的來說,物流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計劃、分配、實施與控制的過程。主要包擴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環節。創造了時間和空間兩大價值。現代物流系統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等幾大具體功能。
雖然我國從引入物流概念的時間比較晚,但是我國物流的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各行各業為了更好的發展都緊抓物流這一利潤源。但是在這如火如荼的物流熱之后隱藏的是我國物流發展的亂象。每個事物有他的好處的同時肯定會存在他不好的一面,物流也一樣。物流的不好不是由于物流本身的不好,物流本身是好的,只是每件事情都有他的實用范圍和條件,離開了這個范圍和條件就會適得其反。就像藥一樣,它本身治病是好的,但吃錯了藥或過量就變成壞的了。現實中主要存在以下亂象:
(1)物流現象普遍存在于社會中,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建立物流系統,物流系統有一定的規模要求。一個小企業其物流成本也許只占其小部分,如果大手腳的建立物流系統,去建立配送中心等設施也許在其很長的生產周期內都無法回收其成本,也許這也是物流的后進性的原因,只有等生產力和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才具備和需要建立物流系統。這里所說的也就是要積極利用好第三方物流的優勢,將自己不擅長的物流業務外包。第三方物流的興起是市場化運作的核心體現,美國自1990年出現第三方物流后,2000年的市場規模達到約600億美元,目前美國使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比例約占58%,且其需求量還在不斷增長。
(2)誤把物流當做萬靈藥,過度追求物流服務。成本隨著服務的提高而提高,當一定程度范圍內效益會隨著服務的提高而提高,超出了這個度效益反而會隨著服務的提高而減低。如JIT配送確實解決了如庫存成本等問題,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適合這種配送方式,對于一些對時間不敏感的商品進行配送,如果過于追求配送時間,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3)只看到物流的好處,而沒有看到物流系統的建立需要的一系列條件。這種情況在中國本土很常見,許多企業跟風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統,但是效果卻不佳,起因就是把物流系統當做一個軟件一樣,想象中買回來就可以操作,而實際情況物流具有很大的實際條件,每個企業都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另外物流系統對企業信息化程度要求很高,而這個要求不僅包括信息設施等硬件,還包括具有專業化信息人才,這也就是第三方物流產生的原因。
(4)物流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效益。這樣勢必會引入大量的自動化機械,減少就業崗位導致失業人員的增多。另一方面這種物流思想會把企業引入一個誤區,為了企業利益,忽視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總之,物流本身是好的,只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問題,要想充分的利用好物流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必須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掌握好尺度,選擇合適的物流模式。
[1]謝福斌.淺議銷售物流及其合理化[J].當代經理人,2006(12):88.
[2]蔣霽云,張旭輝.供應鏈物流瓶頸存在的原因分析[J].企業管理,2008(7):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