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平(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
基于過程因素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①
段德平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由于當前我國國力與全民健身、全民素質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高科技的人才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容忽視,因此,教育部也逐漸提高了對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視度。為了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長期進行下去,相關教育工作人員應潛心研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并相繼提出相關的改革政策。為此,該文將提高普通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鍛煉意識作為體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具體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重點說明了過程因素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由此總結出了基于過程因素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的對策,希望能更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大學生們的體育興趣,更好地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過程因素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影響因素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104
高校體育不同于社會與學校體育,其教學方法與內容與后兩者相比,有著其獨特的方式。從課程課時量的角度看,普通高校開設的體育課時長平均每周不到兩個小時,而且活動范圍有限,顯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當代普通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那么,如何具體改革教學路徑,才能實質上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大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度,提高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培養每天健身的良好習慣。然而,就現在中國高校體育教學水平普遍低于標準水平的現狀而言,中國高校體育教學政策仍然不夠完善,很多教師還做不到將終身鍛煉的關鍵思想融入到教學工作中。
作為一套適合全國高校大學生的教學體系,其本身要考慮到眾多復雜的因素。由于高校教學的硬件設施、教學的設置方案、學生本身素質水平,以及教師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可將這一類因素歸為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先有因素;其次,考慮到普通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體育課程的具體形式、方案要求,以及教師具體的教學方法和評價學生的標準等方面的因素,將其分為體現在教學活動中的過程因素,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另外,根據是否能夠最終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積極主動鍛煉的意識這一結果,可將教學的成果歸為結果因素;最后一類為人文自然因素,即高校中普通人群的體育鍛煉意識、文化氣息,以及校園中的自然社會環境等因素。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這4類影響因素的水平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那么,這4類因素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第一,將體育教師和學生作為改革的主體,體育教師能否成功實現體育教學改革,引領學生走向健康的道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案,個人教學水平與思想覺悟等綜合素質,以及學生本身的體質狀況、對體育的愛好程度、活動時間的長短等因素。可見,這4類影響因素都與教師與學生有著直接的聯系,相互之間彼此聯系。第二,由于每個高校制定的標準不同,開設的體育課程也必然不同,使得高校體育改革過程中形式不同,取得的成效也大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可體現出過程因素在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地位,以及過程因素與結果因素的因果關系。第三,從創新教學方法的角度上看,大部分學生表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采用適合學生健康鍛煉的教學方案要遠遠比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的效果好得多。然而,教學方法的創新水平又受到學校制度與體育教師本身得限制,可見,先有因素、過程因素以及人文自然因素之間必然又是相互制約的。
由于我國高校提高了對先有因素的認知水平,加大了相應的改革力度,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上得到了比較可觀的成效。比如,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自身體質,教育部門有側重性地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了切合實際的改善,提高了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強度,并加大相應的投資力度,為學校配備足夠的硬件設備;還有,面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事業不斷步入正軌這一情況,體育教育工作者積極能動性較強,同時為了加深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完善體育規章制度,優化課程設置、測評方法等具體方案。
然而,在長時間改革過程中,先有因素只能改善高校的硬件條件,已經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身意識與體質狀況。為了更好更快地加深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力度,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現有的工作側重點,加深教學改革的因素分析,將過程因素作為改革的主要工作。毋庸置疑,只有將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先有因素與過程因素相結合,以過程因素為先有因素的載體,改革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更快的發展。
3.1完善體育課程設置
根據不同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設置,如體育課的類別、安排時間的長短以及活動側重點的不同,可體現出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改革程度的高低。作為改革過程的重要部分,現階段很多高校不斷嘗試創新,改變課程的具體形式,提高課程的新穎性。然而,由于改革這項工作極其復雜和龐大,高校體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社會和其他學科的教育貼切聯系,還要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僅僅一味地單獨改革課程設置,是無法真正達到改革的根本目標的。這就要求我國教育部門以及高校教育工作人員務必明確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目的和根本要求,緊跟社會快速發展的腳步,制定出具有時代性、科學性以及符合實際的課程體系。
3.2提高教學內容的時代性
普通高校大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是否豐富,對待體育的態度是否端正等行為,都與高校內體育教學內容的水平高低有著直接的聯系。分析現階段高校內體育教學內容的情況,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繼續沿用“教師花費大部分時間講授知識,要求學生要像學習文化課一樣掌握理論知識”這種落伍的模式。教育工作人員必須明確體育教學自身的特殊性,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清晰的側重點。首先,教師應本著符合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的原則,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樂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最后,教師教學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如何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怎樣才能培養健康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切忌不可給學生灌輸“體育和其他學科一樣,要的只是期末成績”這種極端的思想。
3.3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育鍛煉的重視度,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長期以來,體育教育者為了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斷探索,引進其他地區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逐漸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那么,又該如何完善教學方法呢?具體來講,就是要加大高校體育教學設備的投資力度,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新的教學元素,比如使用高科技電子產品來進行師生互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踐能力以及教師的自我創新能力,從而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4.1結論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改革的特點。現階段,改革的結果主要受其過程因素的影響。為了成功實現教學改革,從根本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自主鍛煉的思想覺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確立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實現具體規定更加人性化,并提高相關體育教育部門的管理工作水平。
4.2建議
(1)將學生的健康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來確立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來進行教學改革;第二,將提高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作為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第三,要經常總結工作經驗,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消極的思想。
(2)體育教學要因人而異,突顯人性化。高校應考慮到不同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和興趣愛好不同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的多元化要求,豐富課程設置。比如,開設更多種類和不同等級的選修課,以充分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樂趣。
(3)從更大的方面來講,我國高校教育部門應該提高體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大體育教育的改革力度,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來講就是我國教育部門應該從教師和學生抓起,下發的相關文件應明確提出體育的重要性,改變老師和學生的傳統觀念;加大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明確要求各高校的領導,老師和學生提高對體育的重視度;出臺更加合理的改革政策,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標準、參考資料等;最重要的是要在實際改革過程中,將改革政策高效地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
[1]吳曉紅.改革開放以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思想發展的回顧與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5):115-116,123.
[2]陳靜.對構建現代化高校體育制度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91-93.
[3]張翠玲,李金龍.就業導向與職業發展:體育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1):112-117.
G807.4
A
2095-2813(2015)10(c)-0104-02
①段德平(1961,10—),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學士學位,副教授,主要從事田徑、羽毛球、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