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俊(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
關于高校體育與休閑體育融合發展的可行性探討①
馬宏俊
(武漢商學院體育與馬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休閑體育作為一種自由、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兼具休閑性和體育鍛煉性,已成為高校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從休閑體育的概念、功能出發,系統分析了休閑體育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以及探討了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融合發展的可行性,并為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融合發展提出若干建議,使高校學生借助休閑體育豐富課余生活,加強身體鍛煉,達到終生體育的目的。
休閑體育高校體育融合發展可行性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111
現代社會早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有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而如何有效利用閑暇時間,不虛度光陰,則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說,人們平時的辛勤勞動的目的便是為了閑暇時間的休閑與娛樂,即娛樂休閑是人們的目的和追求。而休閑體育,既作為一種休閑活動和體育活動的結合體,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休閑體育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而成立以后,很多體育類高校也相繼開設了此專業,并培養了大批相關人才[1]。
1.1“休閑體育”概念的產生
“休閑體育”這一概念最早誕生在美、日等工業化較早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工業化較早,人們逐漸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閑暇時間較多,但是在初期,人們還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閑暇時間,于是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打架斗毆、酗酒賭博等不良現象,這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因此,為了有效杜絕這類現象,并鍛煉人們身體、增強人們體質,人們便提出了“休閑運動”這一概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概念逐漸發生,內涵增多,最后演變成如今的“休閑體育”。并且,在我國,其還作為一個高校體育類專業課程而設置。
1.2“休閑體育”的概念
休閑體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休閑體育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之余的時間所進行的娛樂身心和鍛煉身體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休閑體育不僅包括競技型的體育項目,還包括各個民間娛樂活動,如馬術、舞龍、爬山等。狹義的休閑體育則是指休閑體育專業,指的是培養與休閑體育相關的專業性人才的而在高校開設的一門課程。
1.3休閑體育的功能
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休閑體育既有“休閑”,又有“體育”,作為這兩者的結合體,休閑體育首先具有娛樂身心和體育鍛煉兩種功能。首先,休閑體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具備體育活動的基本功能,即促進人的身體、增強人的體質、鍛煉人的意志力;其次,休閑體育作為一種休閑娛樂活動,能娛樂人的身心、舒緩人的情緒。第三,從美學角度來講,休閑體育活動作為一項運動休閑活動,其追求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力求使人返璞歸真,達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統一[2]。
2.1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
休閑體育是人們在工作、學習之余進行的以娛樂休閑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其重點強調的是娛樂性,要求能給人帶來身心上的歡愉情緒,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時間、地點均比較隨意,體現的是人們的一種生活的態度和追求。而高校體育則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體魄、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為了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但是,另一方面,休閑體育作為一種具體的體育活動,其與高校體育在鍛煉人的體能方面的作用是一樣的,兩者都強調通過體育鍛煉來強健學生的體魄。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是學生形成終生體育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校期間,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鍛煉技能,為終生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休閑體育作為高校體育的一種延伸,正好符合了終生體育的要求,使體育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種文明且健康的生活方式。
2.2關于高校體育與休閑體育融合發展的現狀
休閑體育作為一門專業課程設立以來,許多高校為響應時代的號召,開設了休閑體育專業,向學生傳授休閑體育技能,培養學生休閑體育活動管理、服務能力,使學生確立良好的休閑體育理念,樹立終生體育觀念。同時,休閑體育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在高校中也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高校中多種休閑體育社團組織的成立,標志著休閑體育正在走入高校,融入到高校學生的生活學習中。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和休閑體育融合的最主要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的變化;二是課外活動的多樣化。許多高校在常規體育項目之外增設了輪滑、擊劍等項目,開設了如登山、滑雪等課外活動。
盡管,休閑體育在我國高校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還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1)過于注重體育技能的教授,而忽視了體育項目本身所帶來的愉悅身心感受的傳授,將休閑體育僅當成是一種體育技能教授課程;(2)未能有效培養學生形成休閑體育的理念,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休閑體育的價值所在,不能在休閑體育的基礎上形成終生體育的意識;(3)高校對休閑體育的投入不足,相應的休閑體育的服務體系不完善,無法有效地進行休閑體育項目;(4)未對休閑體育課程與高校體育可能進行有機整合,休閑體育可能得不到足夠重視和發展,導致很多休閑體育課程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甚至停課。
2.3關于高校體育與休閑體育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2.3.1理論層面
休閑體育是體育的一個分支,作為體育的一個具體部分,休閑體育具有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基本特征。要進行休閑體育活動,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在休閑體育活動時,其實際也是在進行體育鍛煉,也需要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合。其最終的結果不僅能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也能使人身心獲得放松、享受。在高校,將體育教育與休閑體育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體育技能,形成終生體育的能力,又能在獲得體育技能的同時得到歡樂、緩解壓力、解除疲勞。兩者互相促進、有機循環。
2.3.2學生層面
高校中學生學業繁重,學習壓力大,同時,很多學生還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因此,需要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來緩解壓力。此外,高校學生很多在中小學只學習文化知識,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不夠,導致很多學生身體素質差,體育技能不達標。而大部分體育活動均為競技型項目,對參與者技能要求較高,而一般的高校學生均缺乏專業的體育項目技能,此外,很多體育項目強調其結果性,而缺乏娛樂性,不利于在學生中推廣,難以給人來帶愉悅感受的效果。而休閑體育項目來源于民間,對參與者專業技能要求低;同時,休閑體育項目富有娛樂性,使學生在進行休閑體育活動時又能放松自己。將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相結合,使學生既能獲得體育技能,鍛煉身體,又能獲得愉快的身心感受。
2.3.3學校層面
(1)高校師資。高校均開設有體育教育,其本身就有很多有經驗、有想法、接受能力強的優秀體育教師,其運動基本技能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對這些教師進行一定培訓,使教師掌握一定的休閑體育技能,并使他們形成休閑體育意識。在他們的體育教學中,融入一定的休閑體育,使兩者有機結合,達到教、娛結合的目的。而對于專業技能要求較強的休閑體育項目,高校作為一個平臺媒介,可以方便地為學生聘請有能力的人才授課。
(2)高校設施。高校一般具有較寬敞的運動場地,甚至還有健身房等健身運動場所,這為休閑體育的進行提供了物質基礎。許多高校的占地面積很廣,特別是現代校園,對體育鍛煉越來越重視,還設立了很多健身場所,并在傳統的體育場地設置了可用于休閑體育的設施,便于學生在閑暇時間進行休閑體育活動,同時利于學生將體育課程與休閑體育相結合。學生可利用這些設施在課余時間進行休閑體育鍛煉,也在利用這些設施對體育課程進行進一步鞏固鍛煉,豐富課余生活。同時,高校作為育人之地,往往會得到較多的教育經費,相比民間團體,高校更可能為學生休閑體育提供所需設施,并對設施進行優化。
3.1樹立休閑體育文化的理念和營造良好的體育環境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休閑體育作為一項娛樂鍛煉為目的的活動得到了社會多層次多方面的歡迎,并已逐步融入到了高校學生生活中,成為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努力培養大學生對休閑體育的認識,樹立良好的休閑體育的生活理念,這不僅能提高高校中學生的鍛煉興趣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鍛煉環境,使高校學生在休閑體育活動中獲得精神和身體的歡愉,從而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到休閑體育活動中,使高校學生和休閑體育互相促進,協調發展,使學生最終達到終生體育的目的。
3.2建立休閑體育社團,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
休閑體育社團是高校學生進行休閑體育鍛煉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高校中建立形式多樣的休閑體育社團,把那些興趣開好相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定期舉辦多種多樣、男女皆宜的休閑體育活動,這樣不僅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綜合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基礎。而高校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社團的廣泛建立,標志著高校學生已開始樹立休閑體育的觀念,也為休閑體育在高校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3增加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
高校體育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而課外教學則是我們通俗所說的課外活動,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體育活動,而休閑體育的主要為是提高休閑、娛樂、自由的體育活動。因此,在高校體育的課外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休閑體育,使學生成為課外教學的主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休閑體育的觀念。
休閑體育作為一種新興的運動娛樂活動,由于兼具有“娛樂、鍛煉”兩大主要功能作用,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中,并在其中扮演中重要作用。為作為培養高端人才的高校,在時代潮流的驅動下,也開設了不少休閑體育專業或開展形式多樣的休閑體育活動,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休閑體育未能在高校中蓬勃發展,因此,探討了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中和發展的可刑星,并給出了高校體育和休閑體育整合發展建議,為休閑體育在高校中發展提供思路,并以此來豐富高校學生課余生活,寓教于樂,寓樂于教,增強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技能,培養高校學生終生體育的理念,并掌握終生體育基本技能。
[1]馬宏駿.高校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2014,4(29):55-56.
[2]馬宏駿.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教學現狀及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2):45-46.
[3]韓梅.普通高校體育與體閑體育融合發展的興起[J].科技風,2014(21):206.
[4]張法力.對普通高校體育與體閑體育的整合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247.
[5]周琦.關于高校體育與體閑體育融合發展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9):30-31.
[6]汪江.休閑體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相互融合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4-56.
G807.4
A
2095-2813(2015)10(c)-0111-02
①馬宏俊(1977,8—),男,回族,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