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廣東肇慶 526020)
關于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析①
王海燕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廣東肇慶 526020)
作為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基礎課程,高職體育教學主要服務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但是長期以來對與高職體育的教學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其他教學內容,而拓展訓練作為新興的因素運用于高職體育當中,對激發職高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模式,提高高職體育教學質量起到很大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潛能得到激發,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得到了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從高職體育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其教學現狀。最后,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優化二者應用的途徑。
拓展訓練 高職 探析 體育教學
自1995年素質拓展訓練從香港引進內地后,很快便成了一種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其突出以服務學生為宗旨,符合我國高職教育的內涵,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對學生技能培養全面關注的高職教學目標。
從理論層面來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相通的,更是在本質上相同的,二者都是強調身體的參與和活動,并且針對不同的對象特點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地的進行項目參與或者教學,所以,將拓展訓練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回歸。
為社會以及行業發展培養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全面實行素質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安排拓展訓練教學的相關內容。開展拓展訓練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品德都具有針對性的作用,這對實現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是有利的,對學生職業生涯也具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首先,從教育的目的來說,拓展訓練與高職體育教學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身體素質,增強學生在未來對于外界事物的辨別力和適應能力,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其中,無論是素質拓展訓練還是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上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從教學的過程和手段來說,拓展訓練和高職體育教學也是相輔相成的。高職體育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深入參與,親身感受,在參與和感受的過程當中得到鍛煉,獲得教育,進而形成收獲。拓展訓練的訓練方式也是如此,通過對拓展活動的親身參與,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中收獲新的感受和價值體驗。
最后,調查顯示:閱讀信息的10%、所聽到信息的20%人能都記住,但是對于親身經歷的事有80%都可以記住。而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恰恰是利用了這一點,通過特定的情景設計,拓展訓練使學員通過親身體驗,在積極、愉悅的參與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并加強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讓別人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使自己在社會中健康生活所需的心理素質得到培養。這和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比賽相類似。
2.1 高職體育發展內容單一
目前,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正處于從傳統教學向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的轉變期,許多新鮮的血液不斷引入,一些已經引入過而效果不佳的也在不斷完善,拓展訓練就是其中的一個,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當中早已出現,但是長期以來并沒有獲得應有的成果。其中,一個關鍵性限制因素就是高職體育的發展內容單一,究其根本就是在拓展訓練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中時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強。高職學生和普通的大學生雖然年齡上相仿,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二者無論是學習基礎、心態程度、適應能力、綜合素質等等都有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學過程中對高職學生的這些特點要具有針對性。此外,由于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從入學開始其未來發展的專業性、方向性就相對而言更加固定和專一,在這種情況下,高職學生所接受的教育也是相對針對性較強的,所以,在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當中,也應當針對這一特點進行教學,但是目前的教學內容顯然過于單一化了,無法滿足高職教育的客觀要求。
2.2 高職課程改革不夠深入
高職體育教學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高職課程改革不夠深入,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的主體由“教”變為“學”,這對于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的應用中自然也不例外,拓展訓練本身就是一個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興趣更顯得重要,只有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才能夠保證拓展訓練和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但是,由于高職課程改革在體育教學上的深入程度遠遠不夠,這種結合和應用顯得呆板而缺乏活力。
2.3 理論與現實脫節
正如上文所說,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除了以上兩個因素之外,根本性的原因還在于,在長期的拓展訓練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應用與實際應用長期處于脫節的狀態,也就是說,如何將拓展訓練合理的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最終促進教學和學生共同發展,在理論上已經非常純熟,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之中卻是呆板而流于表面。一些高職的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在實際上是分開的,沒有有機的結合,甚至有些高職體育教學只是把拓展訓練記載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并未真正的實行。
3.1 拓展訓練如何實施
高職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開展,主要體現在心理素質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方面。心理素質訓練既涉及個人又涉及團隊;身體素質訓練主要包括訓練學生的耐力、爆發力、動作速度、協調性等。
耐力訓練是鍛煉人的意志的最好辦法,也是運動的基礎。很多耐力訓練法在教學中都會使用到,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相應的耐力訓練。比如,學生通過長跑訓練能使心肺功能、腿部肌肉群的耐力提高。利用長跑訓練學生的耐力,不需要很長時間,普通鍛煉者全程訓練幾次只需兩周左右就能適應,之后可間隔一定的時間進行訓練。另外,還有分段跑、領先跑等訓練耐力的方法,呼吸保持均勻,手臂開始擺動的幅度要大一點。
各項運動的基礎是協調性訓練。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協調性,其中最簡單且較為普及的就是跳繩,對鍛煉協調性有幫助。跳繩又包括雙人跳、單人跳等很多種,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想出更多可行的跳法,如此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使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得到培養。
心理素質訓練對個人來說能增強自信心,使情緒得到調節,能坦然面對壓力和挑戰,促進學生很好地與他人相處交流,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心理素質訓練對團隊而言能使團隊關系和諧,使團隊具有奮發拼搏的意識,提高團隊應對障礙的能力等。水上、場地、野外是心理素質訓練的主要部分。水上項目主要包括游泳、無舟飛渡、跳水等;在專門的訓練場上,通過電網、天梯、速降等訓練設施進行心理素質訓練的是場地訓練;叢林求生、野外救生、速降、戶外生存技能等即野外項目。
3.2 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拓展訓練本身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同時也和體育教學一樣存在著一定的運動風險,因此,在將拓展訓練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根據他們的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以保證應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與科學性。
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由于拓展訓練對培訓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而將拓展訓練應用于高職體育教學以后,拓展訓練的內容大多數需要由高職體育老師來完成,這就需要對相關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其專業素質,這樣才能夠保證二者應用的科學性,對于教學的效果也是有直接關聯的。其次,要充分挖掘適應本校體育教學的拓展訓練教學資源,在這個問題上,要避免盲目的照搬照抄,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條件,將可行的教學資源發揮到極致。最后,一定要保證拓展訓練體育教學的安全性,這個安全性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設施的安全質量,要對相關的器材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與定期檢修;另一個就是要對廣大學生進行詳細的教學安全培訓,只有在硬件軟件都保證的前提下,教學的安全性才能夠獲得保證。
綜上所述,拓展訓練應用與高職體育教學是一個相對特殊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對于其教學的模式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再加上其他學科和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各學科領域聯系的進一步加深。高職教學也發生著不斷的變化。開始從老式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理論基礎更強,更加強調教學中“學”的重要性,教學方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化,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只有不斷發展的教學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模式,反之,則會被教育發展所淘汰。
[1]李好君.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拓展訓練的因素及其解決對策[J].梧州學院學報,2011(3):64-91.
[2]顧洪偉,黃玉濤.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3):72-74.
[3]歐陽蘋.拓展訓練在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中的探究[J].企業家天地,2009(2):142-143.
G807
:A
:2095-2813(2015)09(a)-011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18
王海燕(1983,12—),女,漢,山東臨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社會體育學及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