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華(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 江蘇蘇州 215228)
體育前沿
新課程背景下學校體育競賽改革與發展研究
俞建華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 江蘇蘇州 215228)
學校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普及與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該校體育競賽逐步發展并形成了倡導“健康第一”為主導、人人參與最重要,融競爭性、競技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教育性和可持續發展為一體,集校園陽光體育、社區體育、假日體育、體育文化節相結合,小型多樣化經常性的學校體育競賽模式。對推動該校體育教育健康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落實體育新課程標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 陽光體育 學校體育競賽 改革與發展
學校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學校陽光體育活動的普及與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四條明確規定:“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基層為主、勤儉節約的原則,學校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校運動會。”過去該校的體育運動會以田徑運動項目為主再加上廣播操比賽,項目的設置比較單調,競技味濃、趣味性差,運動會只是少數體育精英的“個人表演”,其結果是比賽場面冷冷清清,大多數學生對運動會越來越缺乏參與的熱情,達不到全民健身和師生共同參與之目的,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理念,亟待改革與創新。
新課程實施以來,該校堅持“健康第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為宗旨,對學校傳統單一性的體育競賽逐步加以改革,逐步發展形成了融競爭性、競技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教育性和可持續發展為一體,集校園陽光體育、社區體育、假日體育、校園陽光體育文化節相結合,小型多樣化經常性的學校體育競賽模式,取得的一定的成效。
2.1競賽內容與項目設置
經過近十年的實踐與探索,該校體育競賽內容與項目設置逐步發展與完善。包括:第一類,田徑運動:以競賽項目為主,并增設10人*50m迎面接力跑、擲實心球、立定跳遠、乒乓球或軟排擲遠等項目;第二類,球類運動:籃球、手球、乒乓球、足球、軟(氣)排球、羽毛球等;第三類,棋牌類:中國象棋、圍棋、五子棋、橋牌等;第四類,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類:冬季三項之跳繩(包括個人跳短繩、集體跳長繩等)、踢毽、健身長跑以及放風箏、拔河等;第五類,大眾拳操類,中學生廣播操、武術套路、韻律操、校園集體舞;第六類,科藝類:車模、航模、運動人物速寫、放風箏等;第七類:創新或校本類項目:自制保齡球、紙飛機擲遠以及班班有特色游戲項目;第八類,益智類:體育與健康知識板報評比、體育與健康小知識競賽、體育與健康知識燈謎、集郵(體育類)等。
2.2競賽時間安排
每年九月為宣傳發動月,金秋十月為以田徑運動會為主的運動會,十一月為秋季球類項目年級聯賽,十二月至第二年的三月為冬季三項活動與多種形式的體育科藝類小型比賽,四、五月份為學生春季籃球、手球及乒乓球等球類項目聯賽。六月是學校教育一學年的收獲季節,全校師生以飽滿的熱情和健康的體魂投入一學年的結束工作,這階段以班內或班際之間小型競賽活動為主。
每月突出一項活動主題,使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與競賽成為全校師生每天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除田徑運動會外,其余賽事原則上安排在校園陽光體育活動時間舉行,以比賽帶活動,以活動促比賽,豐富廣大師生課余體育文化生活。
2.3競賽方法
以年級組為競賽單位,各班組隊。比賽除設立每一類比賽獎項外,還將每一參賽隊全學年的所有項目的總分累加計取團體名次。活動在體育組老師的指導下,由校團委和學生會負責聘請學生承擔大部分賽事的裁判工作。
3.1運動健身意識得到增強
健康是21世紀是人類共同關心的課題,也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通過經常性、多樣化的小型體育競賽活動,該校師生的健康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運動成為每天生活、學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全民健身理念已在該校師生中扎下了根。
3.2團隊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陽光體育活動,全校上下擰成一股繩,體現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特別是集體項目、游戲等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師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班隊班風建設。近年來,該校涌現一批市區級優秀班集體和先進教研組,學校也從一所默默無聞的蘇南小城鎮弄堂初中發展為如今擁有42個教學班的全市聞名的省級現代化教育示范初中。
3.3體育鍛煉習慣逐步養成
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認同學校體育競賽活動改革的做法,陽光體育活動已成為他們每天的必修功課。由于競賽項目、活動內容的增加,形式的多樣化,特別是集體項目、非體能性及游戲項目的引入,使每位學生均有了用武之地,除拳操類全體學生必須參加外,每位學生至少還能選擇適合自己活動的項目達3~4項之多,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競賽的興趣,從而有效地增進學生的健康。
3.4體育特長生展示平臺寬廣
近年來該校形成人人能打球,個個會鍛煉的良好運動氛圍,同時也為體育特長生搭建展示個人體育才華的平臺,并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如校女子籃球隊至今已連續14年獲吳江市區冠軍和蘇州市11次奪冠,3次獲得省比賽第一名;校田徑隊在市區中學生田徑比賽中團體總分一直保持在前幾名的較好成績;校手球隊和乒乓球隊、冬季3項代表隊等在市、區比賽中也有不俗的成績。運動水平不斷提高,使他們中的大部分成了各高中和體校爭奪的香餑餑,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5學校體育文化特色得到彰顯
近年來,該校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得到了蓬勃發展。先后榮獲蘇州市貫徹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先進集體,蘇州貫徹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先進學校,蘇州市青少年業余訓練先進學校,蘇州市全民健身月活動先進單位,蘇州市體育教育先進學校,蘇州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吳江市青少年業余訓練先進學校,吳江市三級體育項目傳統校考評一等獎,江蘇省體育項目傳統學校,蘇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學校,吳江市冬季三項活動先進學校,吳江市中小學生校園集體舞比賽中榮獲初中組一等獎,吳江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蘇州市手球學校,蘇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學校,蘇州市學校體衛藝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有力彰顯了該校體育特色文化建設的成效。
3.6學生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
體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早已被社會所公認。毛澤東同志早在1917年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就提出:“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獲遠。”“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通過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與競賽,特別是師生互動項目,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有利于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學生與教師對立的不利局面,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學生參與比賽裁判,能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由于有了健壯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作保證,為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該校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穩步提升,初三畢業生中考成績在吳江市內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因此,改革得到全校師生、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普遍認可。
(1)學校陽光體育競賽改革是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推動學校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健康和有序的開展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與競賽,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目標順利達成。
(3)經常性小型化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與競賽,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運動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4)學校體育競賽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相結合,與《奧運爭光計劃》相結合,與社區、家庭體育相結合,將健身性、娛樂性、競爭性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課程理念下學校體育競賽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5)要正確處理好陽光體育活動與文化課學習的關系,減少家長、社會、學校領導、科任老師的擔憂,活動安排要做到有序有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可持續發展。
(6)項目設置要廣泛征求學生和家長的意見,體現“簡單易行、高效、安全”的原則。
[1]曲宗湖,楊文軒.域外學校體育傳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毛蘇林,武軍.校運動會為何淡化[J].中國學校體育,2002(5):50-51.
[4]王藝兵,王磊,果建龍.對改革校運會的幾點做法[J].中國學校體育,2002(6):51.
[5]鐘聲.競賽趣味化項目多樣化[J].中國學校體育,2003(1):52.
G807.3
A
2095-2813(2015)12(a)-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