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延
學生發展是教育的本義和目的,教師專業發展是實現學生發展的途徑,學校發展是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的結果,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校長用戰略的眼光定位學校的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形勢發展,應對學校發展中的內外環境變化。
一、要有發展的大教育觀,明確辦什么樣的學校
廣中路小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解放后,一直是街區的中心學校,曾作為南下干部子弟學校,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現在,學校雖然是規范化學校,但只有12個班規模、運動場地不達標,學校的發展空間沒有優勢,優質生源因硬件不足不斷流失,在大校林立、特色不明顯的狀況下怎么辦?在亞運城市改建中我們發現,學校坐落在廣州城市原點發源地,比鄰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越秀區政府,位于越秀區的政治、商務中心,廣府文化發源地的中心,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學校提出了原點教育的辦學思想,就是回歸教育的原點,從歸屬地思考和開展教育,即立足于人的發展去思考。
二、要有清晰的價值追求,明白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雖然學校規模小,但我們就處在廣州老城區的中心,對于廣府文化有天時地利的獨特優勢,我們并不比別人差,我們追求的價值精神是“追求進步,自強不息”。在深思原點教育的辦學思想后,我們覺得還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促進教師、學校的發展,“廣中有你真好,廣中因我的努力更好”,這是學校的價值追求:各展所長,做不一樣的廣中人。由此也提出學校要培養擁有傳統文化印記的現代小公民。
三、要有入心的文化引領,明識辦學理念的內涵
學校在參加廣州市德育示范學校的評估時,有一項指標是學校必須有自己的德育理念,我們發動大家集思廣益,在我們的愿景中思考,不斷反復進行提煉,最終形成“傳統明德、立品育人”的德育理念。經過這次提煉,整個學校的師生、家長、社區人士都深化了認同并能隨口說出。我們也慢慢提煉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原‘五千文化,點‘六藝英才”,指學校以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為源泉,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突破口,培育、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通曉禮儀、書法、繪畫、體育、英語、科技的新“六藝”學子。
四、要有切入口的突破,明曉落地實踐的核心
一所特色學校,首當其沖應該具有自身的特色課程。我們加強了德育與少先隊的工作整合,以課程化、精致化的理念,重視學生的儀式教育,對入學、入隊、畢業典禮、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再設計與相對固化,形成學校特色的微型課程。通過操一操、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寫一寫五個步驟的開學禮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人基本習慣、做事基本習慣和學習基本習慣,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還有由家長入課堂、社區人士入課堂組成的共同體課程,結合主講人的特定經歷或工作特性組織內容,不但可以強化家庭、學校、社區三方之間的溝通聯系,還可形成教育共同體,讓學生開闊眼界,彌補學校課堂教育的局限性。另有社團課程等等。
教育回歸本真要放在課堂,成就教育家的問題也是回到課堂,但怎樣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呢?“教是記得什么還是引起什么”,“高效課堂要還給學生,要會培養學生的啟發性,課堂是老師帶學生把沒經歷的事情經歷一遍”,北京十四中王建宗校長樸素的話語說出了真實課堂的要求,而真實的案例帶給我回歸最原始的做法——抓課堂。課堂是學生的,圍繞人去開展課堂觀察,這就是學校原點教育的落地點——智趣課堂。
五、要有不斷的積累,明晰辦學思想的闡述
校長的辦學思想首先要遵循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要遵循教育規律,貫徹素質教育思想。雖然大部分校長思想都是在經過一定的實踐后形成的,但仍然需要認真鉆研、學習,把這些政策、方針轉變為自己的認識,轉化為辦學的核心指導思想。校長要堅持讀書積累。獨特的教育思想形成過程非常復雜,所需的知識越多越好,讀書多了,知識才能廣博,視野才會寬闊,辦學思想的提出才能做到更科學、獨特、高遠、歷久而彌新,其實這也是校長自身成長、發展所必須做的,還是回歸到原點教育中來。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