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爽(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系 河南鄭州 451100)
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
成爽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系河南鄭州451100)
摘 要:一個人的成才不僅需要學科知識水平的不斷增加,而且需要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群體肩負著祖國發展的重任,但是當代大學生受到利益當頭等不良思想的影響,人文素質不斷下滑,嚴重影響著學生的發展。人文素質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造成學生人文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的脫節,健美操的行動性在一定程度緩解著這樣的矛盾。該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探究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人文素質健美操教學大學生
人文素質從廣義上指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品質,從宏觀來講是指在個體身上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從微觀上指的是個人的氣節;狹義上指的是人文知識在一個人身上的內化,表現為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內涵。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具備人文學科的知識,包括政治、歷史、哲學等;第二是具有人文思想,包括人本思想、人的價值發現等;第三是掌握人文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研究、邏輯推理等;第四是吸納人文學科的基本精神,包括合作精神、以人為本、創新精神等。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利潤作為衡量一切行業的標準,這樣的社會環境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此以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為中心的人文素質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包括兩個方面,即身體素質的教育和人文素質的教育。身體素質是指人身體運動的基本能力,包括人的速度、耐力、靈敏度、跳躍等,大學生由于沒有固定組織的早操和固定的鍛煉,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在大學生的體能測試中出現一大批的不合格者,身體素質教育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人文素質教育指的是知識、情感、意志、價值觀等內容通過人內心的吸收和消化而形成的一種自我修養,包括道德修養、藝術修養以及為人處世的行為等各個方面,其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身心健康素質教育等。
2.1健美操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健美操教學作為一項大眾健美操項目,其參與的人群是廣泛的。第一,健美操的動作一般由基本動作構成動作單元,基本上所有的大學生都可以學會,其運動的核心在于跟著音樂節奏的連續運動;第二,健美操教學是集力量和美于一體的,不像體操那么死板,又不像籃球足球那樣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學習,因此能夠吸引大部分的大學生;第三,健美操是一項集體運動項目,這既促進了學生的參與又提供了監督;第四,健美操的運動具有靈活性的特征。健美操不需要特殊場所的規定,不需要特定的器材,在學生的業余時間隨時隨地可以開展,可以是三五個人,也可以是三五百人。健美操的這些特征成為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方式,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健美操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
健美操的美在于不同參與者動作的一致性和動作之間的配合,在健美操活動中常會通過不同人的配合擺出不同的造型或者通過人們動態移動的配合來變換動作,這就需要參與者之間要不斷配合,不斷合作,任何一個人的不合作都會影響健美操的整體效果,因此健美操活動中蘊含著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合作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著全局意識、團隊意識的教育。健美操的美在于其動作的變換性,一場精彩的健美操總需要不斷開創與眾不同的造型來宣揚不同的主題和不同的文化,這就需要學生不斷的開發思維,進行創新,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活動中設計不同的動作和不同的隊伍變換,而且這樣的創新滲透在健美操運動的各個方面,可以是單個動作的創新,也可以是集體動作的創新,可以是隊列的創新也可以是動作路線和節奏的創新,這就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3健美操活動是人文精神實踐的重要途徑
健美操教學的開展在空間上呈現出開放性的特征,在內容上突出學生行為的主動參與。而學生的行為是與人文素質相聯系的。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不僅需要人文理論知識的支撐,而且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將人文知識轉化為行為。人文學科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認識的培養,其教學形式是大班化的集體教學。健美操課程是為數不多的與學生的行為密切相關,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密切聯系的課堂。因此,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需要健美操課程的支撐,而健美操的大眾性和動作簡單化特征,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健美操的集體參與性也為人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健美操是一項集體參與的活動,在健美操中不僅需要學生通過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而且需要學生之間的彼此配合,例如在同伴交流中的互相尊重,在同伴合作中的相互幫助以及同伴在比賽中所堅持的比賽精神等,這些都是學生人文素質不斷實踐和塑造的過程。同時,由于健美操的集體參與特征也為學生道德行為的堅持提供了監督。健美操活動的集體性特征有效的發揮著學生群體的監督作用,并有效地延續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為的監督中。
3.1挖掘健美操活動中的人文精神
健美操除了身體素質的增加外,健美操精神的培養也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健美操活動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并且通過教師的模范示范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人文理論知識的認同。但是,中國的傳統教育認為只有在一定的健美操活動和健美操比賽中取得一定的名次是健美操成績優秀的唯一標準,這種導向使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健美操學習中都致力于單一健美操技能的不斷強化。這就要求,在健美操活動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定還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與人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在健美操活動中的全面發展,體會健美操活動中所蘊含的不同思想,健美操活動的合作思想、不同動作的相互配合以及個體間的良性競爭等。同時,健美操學生在課外生活中也缺乏對書籍的學習,這些健美操運動員所具有的優良品質,健美操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不同精神等都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學生發現和學習。
健美操教育在當今的教學中,不再是一種達標手段和考試方式,而是對全民熱愛生活的一種詮釋,我們將適應學科特點教學,也是在給學生傳遞一種精神,堅持、耐久、吃苦、不棄。告訴學生,你現在的每一個動作的訓練,都是在為你將來的學習生活提供持續的能量供給。健美操活動不僅是關于相關項目的專項訓練和相關技能的提高,而且還能夠作為一種健美操興趣愛好,作為一種業余的健身活動,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是要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是體驗健美操精神。因此,在健美操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健美操精神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
3.2構建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健美操課程大多以簡單的動作學習和動作強化為主要內容,造成健美操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隱蔽性。新型的健美操課程應該將健身性、文化性和審美性相結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課程形式上來講,應該結合大學生的特征設置選修課和必修課,以供不同需求的大學生進行選擇。其次,在課程內容上要突出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健美操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健美操的歷史、健美操的特點以及健美操學習的方法,為學生的健美操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具體來說,新型的健美操教學應該包括:基礎理論的學習,包括健美操的起源、健美操在不同時代的發展變化過程,健美操活動中的思想精神;動作要領的學習,包括健美操的基本動作的要領,健美操的動作如何組合以及健美操編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健美操的賞析,對健美操的評價理論進行學習,引導學生根據理論對一場健美操活動的組織、動作、音樂、節奏進行賞析;健美操的保健,包括健美操活動中衛生保健、運動常識的教育,以確保學生在健美操活動中的身心健康。只有通過這四個方面的課程設置,人文素質教育才能夠在教學中真正的滲透進去,才能真正的發揮每一動作、每一次合作和每一次比賽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
綜上所述,健美操活動力量與美的結合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能夠有效的吸引大學生的參與,是人文素質教育實行的重要學科。這就要求在健美操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改變健美操的課程設置,不斷地滲透和挖掘人文精神,并引導學生將這些人文精神付諸實踐,真正轉化為自己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曾玉山.當代健美操教學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價值研究[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10(2):79-82.
[2]徐旸.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滲透[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7):209-210.
[3]徐淑斐,徐培文.論健美操教學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379-381.
[4]朱敏.論中職學校學生開展健美操教學的價值[J].當代健美操科技,2013(6):56-57.
中圖分類號:G83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c)-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