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賢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全運會背景下沈陽市體育公園的發展現狀①
張藝賢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21世紀是一個休閑運動的時代,新時期的人們更希望得到身心的同步放松,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想要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尋找一片“綠地”,已成為奢望。而城市體育公園將有利于緩解這一矛盾。體育公園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優雅的環境,將吸引人們去參與體育鍛煉。但我們又發現其存在的不足與弊端,比如說公園只是提供少量基礎健身器材;沒有專業指導員;場地器械長期得不到保護與維修等等。因此,本文將通過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沈陽市的體育公園進行分析。收集國內外有關城市體育公園建設與發展方面的經驗與理論。結合全運會背景下,分析沈陽市體育公園的發展現狀,為沈陽市體育公園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
全運會 沈陽市 體育公園 建設 發展
據我國建設城建司于1994年發表的《全國城市公園情況表》數據調查情況反映,體育公國概念被總結為:“用于開展和進行體育活動,如跑步、健走、籃球、兵乓球等為主題的群眾公園,體育場地與公園綠地同時存在的活動場地。”
《城市公園設計》中也對體育公園進行定義:體育公園隸屬于城市公園,以體育為基本主題,用于居民娛樂休閑、健身活動及集體活動的場地,在保證綠色環境的同時,點綴許多體育設施以便于群眾健身。
《世界公園》中定義體育公園建在環境宜人的綠色園林中。利于群眾進行有氧運動,使運動不在是負擔,而是全民共同的享受,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運動環境都吸引著城市居民來運動休閑的場所。
總結以上的概念,該文的定義為:體育公園是建在城市居民生活區域內,將綠地與運動相結合,以體育為主,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輔的綠色空間;以增強體質、愉悅心情、生態環保為目的多功能活動場所。這里所指的是廣義而言的體育,包括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教育、身體鍛煉和體育文化等,并不是簡單的體育與公園的相加。另一方面,能承辦大型競技體育的體育場館,例如奧林匹克公園等,雖也以公園命名,但也并不屬于本文所研究的群眾性體育公園。
2.1 國外體育公園發展現狀
國外體育公園出現的時間較早,經過不斷的完善與發展,已經相當的成熟。國外體育公園在滿足人們休閑娛樂、身體鍛煉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例如蘇黎世的體育公園,開闊的林中空地,既建造了體育場、體育館,又有游樂園、游藝館,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間,體育健身器材與園內自然綠植合理分配,一側可運動灑汗,另一側又可享受休閑寧靜,而且公園與周圍用地間也形成了良好的隔離。
古希臘作為古代奧林匹克的發源地,早在奧運會選址時,就研究了體育場與公園綠地的天然密切聯系。根據古希臘體育場設置的記載與分析,不難發現城市公園體育設施布局的規律:一般設有看臺的可進行體育競賽的場地,建在城外邊河兩邊的綠地中間;群眾公共體育鍛煉場地,體育公園設在城中心,距離居民區很近。
2.2 國內體育公園發展現狀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體育公園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城市分布不均,公園主題不明確,管理尚未規范等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國的體育公園大多建于2000年以后,伴隨著北京申奧成功、全民健身計劃等一些列重大體育事件,人們的體育熱情空前高漲,也就在這一時期,體育公園應運而生。不過初期的體育公園仍處于圈地、綠化、增添健身設施這些表層層面,未能更深層次的認識體育公園。
從區域上看,體育公園多分布在經濟實力較強的大中城市,華北、華東、華南地區較多。已經開發建設好的如:廣州市生態體育公園、北京方莊體育公園、深圳桃園居生態體育公園等。可見經濟發展水平對體育公園有著直接的影響。中小城市的體育公園很多都存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政府逐漸撤出,自負盈虧的難度很大,導致體育公園的發展緩慢。
3.1 體育公園的全面改造—白鳥、碧塘公園為例
沈陽市為向市民們提供科學、便捷于一體的健身場所,巧妙地借助全運會的發展契機,在市中心的皇姑區重新規劃設計了白鳥、碧塘兩大體育健身公園,并改造一部分城市綠地和廣場,創新健身“10 min體育圈”,更加方便群眾健身。
白鳥公園的改造方案模仿國外的劃區域,建跑道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建一條繞園的小型便民塑膠跑道。
白鳥公園目前占地面積約九萬平方米,公園開展的體育健身項目多樣,有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毽球、籃球等項目。但體育設施卻少的可憐,羽毛球架、球網、毽球都是由健身民眾自發用木棍、鐵棍制作的簡易球架,以集資的形式購買的球網。
現白鳥公園每日健步走、跑步鍛煉的人數大約3000~5000人,都在公園內鋪設的道路上跑,而且中間有近200 m的路段經常有機動車經過,市民在經過此路段時,常要捂住口鼻以加防護。皇姑區給出的改造方案為,白鳥公園內擬建出一條繞園的小型塑膠跑道,或彩色柏油跑道,避開200 m的過車路段,為健步走、跑步鍛煉的市民鋪設林蔭的曲徑小路。同時增建羽毛球場4~5個、毽球場地5個、以及籃球場地兩個,室外乒乓臺5個和健身路徑設施5~8套。
占地約八萬平方米的碧塘公園與白鳥公園的情況類似,都是健身隊伍自發組會,有些簡易的健身器材。碧塘體育公園的規劃改造措施是,將增建籃球場地2~3個、毽球場地3~4個、健身路徑3~5套、排球場地1個、羽毛球場地3~4個、足球場地1個等。
3.2 體育公園的全面建設—莫子山公園為例
莫子山體育公園位于沈陽渾南新城的東西生態景觀軸上,在功能上,與全運會性質相協調,沈陽主要發展冰雪運動,市民群眾對冰上、雪上的運動項目興趣更濃厚。因此強調和突出生態與運動
的結合很重要。園區的四大分區功能區分明確,將體育與生態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山地雪上項目區由主題山脈構成,分為三個部分—北山、南山、中山。依山體走向設置戶外步道,在山間相對平緩的地帶設置簡單的健身設施和休息區,在北山、南山大面積場地開設冬季滑雪、夏季花草的運動場地設施,并在北山開設山地自行車道,純生態的林蔭車道為運動增添了更多的自然氣息。
體育休閑養生區域圍繞在健身區周圍,設置多種小型活動場地:活動健身區、兒童游樂設施、小型廣場、演藝臺等,滿足各類不同人群的室外運動、休閑、健身需求的運動環境,倡導健康、自然的全新運動理念。
公園東側的入口與網球中心相連接,采用錯落有致的高低變化,結合現代公園的設計,規劃大氣、宏偉,形成較強的影響力。向西人行入口重點突出運動主題,主要由健身廣場和網球中心組成。
3.3 五大體育廣場打造體育圈
從2011年開始,沈河區政府為充分體現“體育為民、體育惠民”宗旨,在五里河全民健身帶改造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五里河全民健身帶的服務功能,豐富健身項目和體育健身設施。全運會前期,沈河區將大量增加對體育健身器材的投入量,并在體育設施的保護與保持方面增加資金并建立專業的管理隊伍。對已形成的健身器材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和保護。
此外,沈河區還將打造“兩帶、四進、五廣場”,建造全民全方位體育圈,讓居民出門10 min內便可享受到體育設施。五里河健身帶還將作為十二運期間新聞采訪的路線之一面對各界人士。
3.4 體育公園建設全身健身大廈
沈陽市為增加市民健身場地,為十二運打好群眾體育基礎,在體育公園原址健身沈陽全民健身大廈。大廈一層包括沈城最大的乒乓球場,設將近24張球臺。這一層還有兒童活動室、全民體質檢測中心等。二層是沈陽首個正式的電子競技場所,這層的“隔斷”比較多,有體育健身培訓官、康復中心、瑜伽館、舞蹈館、跆拳道館、武術館、拳擊館、臺球室等。比起喧鬧的二層,三層可能會安靜一些。這里有老年健身館、全民健身展覽館等。其中,老年健身館不但有沙狐球可以玩,體育部門還會定期組織老年人開展秧歌、舞蹈等健身活動。此外這里還有棋牌室,供老人打撲克、下象棋等。四層共設置了20多個羽毛球場地。收費標準按照公益性定價,甚至要低于成本價。
全運會的促進下,沈陽體育公園各項基礎設施都進行全面改造,促進周邊體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同時,從全民健身的角度來講,也促進了沈陽市群眾體育、大眾體育發展的又一波熱潮。但體育公園的公共設施維修維護,管理與經營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1]張靜.華南地區體育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海南大學,2011.
[2]柳春梅.中國城市體育公園發展再認識[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4):642-643.
[3]趙丹.關于美國體育公園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G812.7
:A
:2095-2813(2015)09(a)-016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67
張藝賢(1991,6—),女,漢,黑龍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