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麗
(重慶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重慶 400054)
體育經濟是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愿意參與到體育鍛煉、購買相關體育產品和服務,從而形成多領域協同發展的體育經濟體系,如一些競技觀賞類體育比賽、體育用品、體育文化和體育設施的經營與管理等相關產業。體育經濟在發達國家擁有較大的規模,如美國體育經濟總產值達到了上千億美元,歐洲體育產業市場規模也十分巨大,也有幾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我國的體育經濟與發達國家相比規模還相對較小。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深入,各個領域都全面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體育經濟的相關產業也需要參與到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去,就需要遵守相應的國際貿易規則。我國體育經濟的相關產業近年來才初涉國際市場競爭,從經驗和能力來看在很多方面都越顯不足,較為有名的案例是李寧的品牌國際化戰略,由于自身定位不夠準確,不僅品牌知名度沒有取得突破,反而給其母公司的發展帶來了較為負面的影響。所以,對于在國際貿易框架下,我國體育經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相關研究就顯得至關重要,且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的意義。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給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類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育設施的建設能力加強。隨著奧運和亞運會的召開,我國建設了一大批世界級的奧運基礎設施,使得我國對于修建國外體育基礎設施基建類的服務外包能力加強,能夠帶動建筑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競技體育水平提升有利于勞務輸出。奧運會的召開,提升了我國競技體育的水平,對體育類勞務輸出產生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特別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勞務輸出方面。三是體育賽事的組織能力加強。隨著大型體育盛會的召開,我國在相關配套服務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可以向其他舉辦賽事的國家提供相關服務。在存在的問題方面,我國在體育建筑的設計能力不強,而體育勞務輸出方面相對還是一些較為冷門的體育項目,如比較熱門的三大球項目我國的勞務輸出則相對較少,另外配套服務則沒有形成相應的品牌,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等方面的問題還較為突出。
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體育用品的產量占有世界第一的生產份額,但是在體育用品生產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我國生產體育用品科技含量還相對較低。目前我國可以說幾乎沒有高端體育用品的研發能力,而高端體育用品則需要材料科學、人工智能和人體力學等多個領域的統一,我國這方面的人才和制造能力都較弱,限制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外銷的體育用品多是代工生產,自有品牌相對較少。我國雖然是體育用品生產大國,但是很多生產廠商都是替國外品牌代工,如Adidas和Nik e等,自有品牌的產品相對較少,目前國內較有名氣的回力、雙星、和李寧等品牌,在國際上還屬于二三線品牌,競爭能力相對較弱。三是我國體育用品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比較欠缺。目前我國銷往國際上的體育產品出現了一些仿冒品,給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害。其次,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使得我國的企業不愿意去從事創新的工作,是造成體育用品質量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升級,使得很多體育產業仍然處于價值鏈的底層。
體育消費在發達國家是經濟體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板塊,我國在體育消費方面增長也比較迅速,但市場規模還較小,發展還不成熟,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對于觀看競技類體育項目消費還相對較少,如對于體育賽事主要是購買轉播權,賣出轉播權的還相對較少。我國雖然近年來在足球、籃球等相關項目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除了國內頂級聯賽以外,對于其他級別的聯賽關注度相對較少,這和我國競技類觀賞性較強體育項目發展水平較低有關。二是對于家庭體育消費的觀念還有待加強。我國目前家庭對于體育消費的主要是集中在中高收入的家庭,一般家庭對于體育消費的概念還沒有形成消費習慣,對于一些先進的觀念和理念還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三是體育彩票等附屬產業近年來發展較為迅猛,但是其他產業如體育經紀、賽事贊助和體育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后,這些產業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總的來說,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對于體育類消費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
在國際貿易環境下,由于我國整體實力提升,經濟轉型等都會給我國體育經濟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2.1.1 外貿經濟強勁發展帶動體育產業發展
我國2013年的進出口總值達到了4.16萬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了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這將會提升我國外貿產品國家品牌效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體育經濟參與國際貿易的程度也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通過國家的品牌效應,國外消費者對于中國生產的體育產品和體育相關的產業將更加了解,也更為愿意購買中國體育類的產品,這將使得體育產品的貿易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也更加有利于相應產品的品牌推廣與產品升級。
2.1.2 人們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加強
歐美的體育消費文化對我國體育消費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一些企業從運營體育俱樂部后獲得了收益,更愿意投資相應的體育產業,人們也將更加重視對于體育經濟類的相關產業發展。如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的運作案例讓我們知道,通過體育產業化也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也對競技類體育類項目國際合作的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人們對于體育消費觀念的強化,也會帶來體育類附屬產品的消費將的增長,如對于體育場館的需求,對于運動項目教學的需求,和個人健身器材等方面的需求,都會使得一些國內品牌得到很好的發展,能夠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
2.1.3 發展體育經濟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需要
我國依靠傳統加工制造業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發展路徑已經走到了盡頭,目前逐步轉向為發展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轉型也為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體育經濟除了體育用品生產以外,其他多數產業都屬于第三產業,因此,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和資金用于體育類消費,并且現代城市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也需要參與體育活動去鍛煉身體和排解壓力,也會帶動體育休閑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在國際貿易環境下,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可以從兩方面予以概括:一是將面對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二是自身建設方面還需面對一些挑戰。
2.2.1 將面對國際體育經濟產業巨頭更為激勵的競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深入,和體育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的擴大,將會有更多的跨國公司瞄準中國體育市場這塊蛋糕,我國體育的民族產業將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是體育轉播和廣告方面,國內的電視媒體也將面對國外體育節目內容提供商如ESPN、天空體育這些國際公司的競爭。二是一些體育器械也將面臨更為嚴厲的競爭,就以自行車為例,我國雖然是自行車的消費大國,但是自有自行車品牌大都較為低端,而來自臺灣的Giant和美利達和美國的Tr ek等品牌的競爭力相對更強,將更加壓縮國內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的生存空間。
2.2.2 國內體育經濟完整產業體系的建立的挑戰
在國際貿易框架下,我國體育經濟相關產業在面對激勵的外部競爭同時,相關產業內部并沒有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并且有很多相關產業鏈的缺失,為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要面對的挑戰主要包括,一是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還相對不高,市場化導向的體育產業發展將是未來改革的方向。二是對于體育高端產品的滲透相對較少。如我國雖然能制造出一流的射擊器材,但是并沒有形成相應的品牌。三是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建設也是未來面對的一大挑戰。主要是體育賽事運作與管理人員,體育經紀人,體育訓練、營養和醫療等相關產業人員的培養能力還較差。四是怎樣通過體育項目獲取利潤,包括非制造類體育產業的出口貿易的缺乏,都是我國未來體育發展所需要面臨的主要挑戰。
體育經濟可以說是未來的朝陽產業,但是也面對較為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產業升級調整的壓力,體育經濟的發展應通過以下策略來實現。
在如今世界體育經濟的發展中,我國自身擁有較高的體育競技水平是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之一。競技類體育也可以創造巨大的產業價值,如足球的五大聯賽每年可以創造上百億美元的產值。所以我國要想發展競技類體育經濟,尤其是提升觀賞類較強的競技類體育產業體系,就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競技體育水平。這就需要逐步消除體育的舉國體制和金牌崇拜,加強體育項目的俱樂部化的建設,通過市場的手段來運營和管理體育俱樂部,讓一些俱樂部能夠走出國門,到國際賽場上去競技,讓市場去決定體育項目的發展,使得體育產業能夠真正得到發展,更多人能夠選擇與體育相關的產業就業。
體育品牌的知名度不夠,和專利的缺少一直是制約我國體育用品制造產業發展的瓶頸。在現實經濟中,雖然仿冒能夠獲得短期的經濟利益,但是對于相關產業的長期發展不利。在現實經濟中往往是一個廠商研制出了一種新產品,其他廠商則紛紛仿效,是對這些投入研發的企業利益的一種侵害,一些企業還仿冒國際品牌的運動服裝和運動器材,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不利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所以,需要加大對于體育品牌的保護力度,特別是對于體育用品的品牌、外形和設計等方面的保護急需加強,只有這樣我國生產體育產品的公司才更加愿意投入科研經費,才能夠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進而提升中國制造體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體育經濟參與國際貿易的總類還相對較少,缺乏相應的國際貿易的體育人才。在參與國際貿易中,還主要是幫助一些國家修建體育設施和體育類產品的代工出口,而對于體育服務類國際貿易參與度還相對較少。如我國聘請了很多外國的教練到中國執教,也有很多外籍的職業球員,而我國教練和球員到國外執教和競技在頂級聯賽中幾乎沒有。還應加強體育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如:營養師、體育經紀人、保健按摩師等體育類人才培養。最后還需要加強對于體育經濟類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組織全世界范圍內的體育賽事,將中國的體育產品、體育賽事組織和體育服務體系帶向全球。
在參與國際貿易中,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還比較單一,未來可以在以下方面重點改善:一是加強國際體育旅游的項目的開發,我國雖然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運動條件,單像環法自行車賽、達喀爾汽車拉力賽等國際級賽事在我國相對較為缺乏,不利于體育經濟的發展。二是對于群眾運動的組織還相對較少,中小型運動俱樂部較為匱乏,這正是各運動協會需要急需改善狀況,總的來說,只有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并且對體育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視,才能推動體育經濟的發展。
[1]杜利軍.國外體育產業的主要市場[J].體育大觀,1995(3):29-30.
[2]鮑明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體育文史,1999(2):12-15.
[3]徐占平.國際體育產業發展實證研究[N].中國體育報,1999-03-24.
[4]楊靜.體育賽事經營的營銷渠道開發[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5):13-15.
[5]崔玉鵬,王守恒,孫繼俊.大型體育賽事組織管理的基本模式——2002年悉尼同性戀運動會組織管理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8-11.
[6]吳兆祥,倪剛,陳海濤.發展我國體育贊助市場的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307-308.
[7]隋路.中國體育經濟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駱秉全.體育經營理論與事務[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